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刑事司法公正的制度选择
释义

基本信息

作 者:张兆松 著出 版 社:法律出版社ISBN:9787503688362出版时间:2008-11-01版 次:1页 数:384装 帧:平装开 本:16开所属分类:图书 > 法律 > 诉讼法

内容简介

《刑事司法公正的制度选择》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一、选题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我国司法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保证司法公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继续推进司法改革。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同时,《刑事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等法律的修改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专著中的主要内容都是围绕上述主题展开的,这些论证和建议不仅深化了理论研究,而且对于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无疑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资料翔实,论证充分。作者在论著中引用了大量的学术观点和实证资料。在探讨一些具体问题时,既关注国际文献和国外的相关制度,又紧扣我国的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及理论界的观点,同时结合自己的司法实践经验,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既注意以世界的眼光来分析中国的现实司法问题,更注意从中国的法律实践中提炼、归纳解决问题的途径,论证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如作者对我国现行刑事公诉撤诉制度作了非常全而深入的研究,即涉及了该制度立法规定缺失、撤诉的性质不明确、撤诉的事由不明确、撤诉的时间规定不合理、撤诉后如何处理、处理的条件及处理的期限不明确、对撤诉的制约不力、被告人、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得不到有效保护、撤诉后重新起诉条件不严格,导致再行起诉普遍和延期审理后法院决定撤诉有违立法精神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的刑事公诉撤诉制度,要以制约权力、保障人权为基点,以实现撤诉价值为目标,认真总结多年来的撤诉实践经验,充分吸收借鉴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关于撤诉的共通性规定,重构我国的刑事公诉撤诉制度的改革意见,并设计了具体的改革思路,即立法应当明确赋予检察机关撤诉权,明确规定撤诉的理由和方式,明确规定撤诉的时间,明确规定撤诉的效力及重新起诉的条件,强化撤诉的制约监督机制,加强对当事人的权利保护,废除延期审理后法院有权决定撤诉的规定。论证过程既有理论思辨,又有实证分析,有理有据,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作者简介

张兆松,男,1962年10月出生,汉族,浙江省金华市人,1985年7月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刑事检察工作,先后任书记员、助理检察员、检察员、检察委员会委员、审查批捕处处长、监所检察处处长。2001年调入宁波大学法学院,从事刑事法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为宁波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律系副主任、刑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理事,浙江省慈溪市人民法院司法实务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1999年被评为浙江省衢州市劳动模范,2001年12月获“浙江杰出法学青年”称号。2006年被宁波大学法学院评选为首届“我最喜爱的老师”,同年又被评为浙江省高校“三育人”先进个人。曾在《法学》、《中外法学》、《法律科学》、《人民检察》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有:《刑事检察理论研究新视野》(2005年)、《渎职犯罪的理论与实践》(2007年),《公安廉政文化概论》(2008年)等。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

目录

探寻刑事司法公正之路——序《刑事司法公正的制度选择》

模式之争还是理念之辩?——序《刑事司法公正的制度选择》

前言

内容提要

第一章 刑事司法解释制度研究

第一节 刑事司法解释的主体

一、检察机关是否具有刑事司法解释权

二、刑事检察解释的正当性问题

三、地方各级司法机关能否成为司法解释的主体

四、法官能否成为司法解释的主体

第二节 刑事司法解释的效力

一、刑事司法解释的效力范围

二、越权刑事司法解释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三、刑事司法解释的时间效力

第三节 刑事司法解释的原则

一、刑事司法解释的原则之争

二、刑事司法解释的合法性原则

三、刑事司法解释的合理性原则

四、刑事司法解释的明确性原则

第四节 刑事司法解释的目标

一、刑事司法解释目标的争议

二、主观说为主兼顾客观说之提倡

三、扩张解释及其限制

四、扩张解释与类推解释的关系

第五节 刑事司法解释的制度缺陷

一、解释范围不明确

二、违背司法解释的原则,损害法律的权威性

三、司法解释程序不规范,有损司法解释的严肃性、有效性

四、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司法解释的监督不力

第六节 完善刑事司法解释权的若干建议

一、加强司法解释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杜绝越权解释

二、进一步完善司法解释的程序

三、加强刑事立法解释

四、严格刑事司法解释备案审查制度

五、加强对刑事司法解释的检察监督

六、制定《司法解释法》

第二章 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研究

第一节 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

一、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立法规定

二、国外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三、我国是否有必要降低刑事责任年龄

四、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认定

第二节 未成年人刑事责任范围

一、《刑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是指罪名,还是指犯罪行为

二、对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8种犯罪行为,应定何种罪名

三、法定的8种犯罪应否限定为“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

四、如何完善相对负刑事责任范围

第三节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适用

一、未成年人能否适用无期徒刑

二、未成年犯罪人能否适用财产刑问题

三、未成年人犯罪能否适用剥夺政治权利

第四节 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制度

一、完善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定代理人制度

二、推进未成年人犯罪原则上不逮捕羁押制度

三、扩大酌定不起诉比率

四、建立暂缓起诉制度

五、建立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

第五节 未成年刑事审判制度

一、提高非监禁刑的适用率

二、建立暂缓判决制度

三、推行人格调查制度

四、尝试引入心理鉴定制度

第三章 检察侦查权制度研究

第一节 检察侦查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一、关于职务犯罪侦查权归属的争议

二、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第二节 检察侦查权的立法完善

一、当前检察侦查权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检察侦查权的立法完善

第三节 检察机关内设侦查机构的设置模式

一、检察机关内设侦查机构设置模式的缺陷

二、检察机关内设侦查机构设置的构想

第四节 检察侦查权的监督制约机制

一、现行检察侦查权的监督制约机制

二、现行检察侦查权的监督制约机制的缺陷

三、检察侦查权的监督制约机制的重构

第四章 刑事公诉制度研究

第一节 刑事公诉的证明标准

一、公诉案件证明标准应当降低

二、公诉案件证明标准的重构

第二节 刑事公诉方式的选择

一、现行刑事公诉方式的缺陷

二、刑事公诉方式改革的争议

三、刑事公诉方式的构想

第三节 酌定不起诉制度

一、酌定不起诉的法理基础

二、酌定不起诉制度的性质

三、酌定不起诉的条件

四、酌定不起诉率的控制

五、酌定不起诉制度的完善

第四节 刑事公诉撤诉问题

一、我国现行刑事公诉撤诉制度的沿革

二、我国现行刑事公诉撤诉制度的缺陷

三、国外刑事公诉撤诉制度之比较

四、完善我国刑事公诉撤诉制度之思路

第五章 刑事审判监督制度研究

第一节 审判检察监督制度的缺失

一、监督对象的有限性

二、监督范围的狭窄性

三、监督标准的抽象性

四、监督方式的事后性

五、监督程序的模糊性

六、监督手段的疲软性

七、监督效力的受制性

第二节 审判检察监督制度的重构

一、刑事审判监督中若干观点辨析

二、强化刑事监督的若干设想

第六章 刑罚执行制度研究

第一节 刑罚执行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作用

一、刑罚执行的概念、特征

二、刑罚执行与审判的关系

三、刑罚执行中被执行人的权利保障

第二节 刑罚执行程序中不同主体的角色定位

一、刑罚执行中法官的定位

二、刑罚执行中检察官的定位

三、刑罚执行中辩护律师的定位

第三节 刑罚执行程序中的辩护职责与作用

一、刑罚执行程序中辩护制度的价值目标

二、刑罚执行程序中辩护律师的职责界定

三、执行程序中辩护律师的作用分析

第四节 刑罚执行检察监督机制的完善

一、现行刑罚执行检察监督机制的特点

二、现行刑罚执行检察监督机制的缺陷

三、重构刑罚执行检察监督机制的初步构想

第七章 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研究

第一节 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简述

一、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概念

二、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特征

三、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作用

第二节 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缺陷和完善

一、我国现行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缺陷

二、完善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构想

第三节 辩护律师在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中的地位、职责和作用

一、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中辩护律师的地位

二、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中辩护律师的职责

三、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中辩护律师的作用

第四节 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中辩护律师制度的完善

一、刑事法律援助过程中辩护律师的身份定位

二、刑事法律援助制度过程中辩护律师职责的明确

三、刑事法律援助过程中辩护律师权益的保障

第五节 监狱法律援助制度的构建

一、建立监狱法律援助制度的必要性

二、建立监狱法律援助制度的可行性

三、监狱法律援助的制度设计

第八章 刑事赔偿制度研究

第一节 《国家赔偿法》的归责原则

一、现行《国家赔偿法》归责原则的认识分歧

二、现行《国家赔偿法》的归责原则是违法原则

三、在遵守立法精神的前提下可以对归责原则作出新的解说

四、刑事赔偿归责原则的立法完善

第二节 刑事存疑案件的赔偿问题

一、存疑案件赔偿问题的争议

二、刑事存疑案件应当赔偿

第三节 错案与刑事赔偿的关系

一、刑事诉讼中错案标准和范围界定的分歧

二、如何界定错案的标准和范围

三、国家赔偿中错案范围的界定

四、转变观念,重塑正确的错案观和刑事赔偿观

第四节 《国家赔偿法》中的免责问题

一、关于《国家赔偿法》第17条第3项免责范围的争议

二、《国家赔偿法》第17条第3项免责范围的把握和完善

参考文献

后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4:4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