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星空国画
释义

百科名片

星空国画就是以宇宙星空为题材和内容,运用国画的笔墨精神和材料工具进行绘画或创作。其以宇宙和人类文明的关系、宇宙自己的环境形态、宇宙灿若星河的景致等为画面,不拘泥于具象,不拒绝浓重色彩,不拒绝拼贴和装置。运用任何方法创作,以达到畅叙个人情怀、述说心中意志、抒发浪漫心思、表现英雄精神、描绘唯美图式、冥想未来神思、体现宇宙哲学意味的艺术意图。

目录

中文提要

关键词

引言

一、 论文背景、相关领域研究历史与现状

(一) 中国文化中的宇宙观念、天人合一思想

(二) 相关领域研究——三星堆、汉画像石、马王堆帛画

(三) 美术领域里的星空画创作现状——梵高、马西莫·波德斯塔、刘国松、

二、 星空国画的哲学寓意和精神内涵

三、 星空国画的内容、原理和技法

(一) 题材可画的内容

(二) 绘画的原理

(三) 作画的技法

1.与泼墨相通

2.与伟大建筑的配合

3.色彩

4.具象与抽象

5.点、线、面

结论

参考文献

正文

中文提要

在中国人的思想中,宇宙观念可以追溯得很远。中国古籍中,最早使用宇宙这个词的是《庄子·齐物论》,《尸子》、《管子》、《淮南子》都有涉及宇宙观念的思想。《老子》、《中庸》中有很多天人合一的思想。

不仅我们的哲学学说阐述了宇宙星空观念,民族的艺术中也已经有了创作的先例。三星堆的青铜器、汉画像石、马王堆帛画中都已经出现了很多神话和宇宙的图像。在美术作品中也不乏宇宙星空,梵高的《星月夜》、马西莫·波德斯塔的“宇宙模特”、刘国松的抽象画都是杰出的代表。

使人惊不如使人喜,使人喜不如使人思。星空国画的创作不是单纯为了拓展国画生命空间的尝试。仰望星空,肃然起敬,树立信仰,心怀道与德,重建道与德,以一种博大的胸怀和浩瀚的场面唤起人们心中的崇高与伟大,使人进行哲思冥想才是我们的意愿,悟出“道”与“德”的哲思才是星空国画的精髓。曾经的我们来自哪里,是如何诞生?今天的我们如何生活,又怎样看待宇宙星空?未来的我们将何去何从?人类终归是要离开地球回归宇宙的,深入星空的过程不应该仅仅是科学的事情,艺术的力量更能启发人们、感染彼此——这里!这里才是包容接受我们的最终家园,只有这里才能承载人类的永远梦想。

宇宙题材非常丰富,可画的内容特别多,有卫星、行星、恒星、流星、星云、星团、星系、黑洞、星际物质等。它们形态各异,各有特点,观察它们妙趣横生,非常有意思。

那么,星空国画的绘画原理和品评标准应当怎样来定义呢?我个人以为,一、气韵,二、布置,三、形式,四、时代,五、点线面,六、赋彩。一幅星空国画要可观、可游、可思、可悟。而且,星空国画也有三远:自地球而仰望宇宙星空,谓之高远;自此星球越过重叠星球而望向宇宙深处,谓之深远;自此星球而望远星球,谓之平远。

在创作上,星空国画与泼墨相通,可以与伟大建筑配合,色彩上画家可根据自己的画面需要进行主观设色,可以是具象的又可以是抽象的,抽象星空国画简单来说就是点、线、面等。

简而言之,星空国画借助“道”与“德”的哲思,对人本身进行关注和思考,通过宇宙客体与自身心灵本体的微妙联系,重建人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

国画实验创新 星空国画 宇宙-人生-艺术 点、线、面 人类精神力量

引言

有两种伟大的事物,我们越是经常、越是执着地思考它们,我们心中就越是充满永远新鲜、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我们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

——康德墓碑铭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历史证明,不创新就会停滞不前,对任何艺术家、艺术流派和美术画论的无限制固守、盲从和崇拜,都将阻碍新思想的出现,更将延误国画改革的历史时机。二十世纪早期的艺术界在跟随社会思潮反对旧传统的文人画末流和融入西画的过程中,使中国画的面貌为之一新。二十世纪的中国画改革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尤其在“85思潮”和一系列思想解放以后,国画实验创新力度空前,已成燎原之势。

在艺术学院这四年,遍学花鸟、人物、山水,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边学历代画论,边观当代风物,渐渐地发现并喜欢上宇宙星空,尝试画了一些星空题材的新画。浩瀚的宇宙是我们人类文明仰望、研究了几千年,并在二十世纪能够细致观察并涉足迹的空间。地球历史上所有的文明、氏族、部落、国家、社会、科学或哲学团体、黎民百姓,都对宇宙星空充满了敬畏、神思、疑惑、憧憬或梦想,这是我们头脑中所能想到的最神秘的名词。最近几十年科学界对宇宙进行了大量探索,尤其是中国在这方面不断投入巨资进行科学研究。宇宙对我们来说已经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了,其几千年来蕴藏的民间物语、哲学神思和新时代所包含的科学探究意义以及未来人类最终的家园归属,都是艺术界不能忽视、不能缺席的课题,作为最能体现人文意义和哲学思考的中国画更不能缺失。

经过很长时间的资料搜集、习作和思考,我觉得星空题材非常适合于国画。星空国画就是以宇宙星空为题材和内容,运用国画的笔墨精神和材料工具进行绘画或创作。其以宇宙和人类文明的关系、宇宙自己的环境形态、宇宙灿若星河的景致等为画面,不拘泥于具象,不拒绝浓重色彩,不拒绝拼贴和装置,运用任何方法创作,以达到畅叙个人情怀、述说心中意志、抒发浪漫心思、表现英雄精神、描绘唯美图式、冥想未来神思、体现宇宙哲学意味的艺术意图。这是我姑且给“星空国画”下的定义,因为这是一个新题材,我也还处于探索之中,相信会随着探索的深入,会对“星空国画”有更深刻的认识。

宇宙黑白的世界最能本质的体现中国人的哲学、宇宙观和笔墨精神;其神秘色彩和本体属性与中国哲学中的“易”、“玄”、“道”相通。而对于今天的中国社会和人文精神来说,宇宙本体的哲理思辨比山水画背后体现的出世思想更值得创作、更值得探究,更值得深思。

星空下的人们抬头仰望的时候,自然的就会产生敬畏和崇高的感觉,这是宇宙星空自然的属性和象征意义。民族古老的神话故事都在这里,勇敢、伟大和浪漫汇聚于此;星座的传说不绝于耳,历史中的传奇和时尚的预测水乳交融;深入宇宙的行程步步为营,探索的脚步和未来的蓝图越来越清楚……曾经的我们来自哪里,是如何诞生?今天的我们如何生活,又怎样看待宇宙星空?未来的我们将何去何从?人类终归是要离开地球回归宇宙的,深入星空的过程不应该仅仅是科学的事情,艺术的力量更能启发人们、感染彼此——这里!这里才是包容接受我们的最终家园,只有这里才能承载人类的永远梦想。我们有什么理由不饱含深情的描绘这个我们真正的家呢?

一、 论文背景、相关领域研究历史与现状

(一) 中国文化中的宇宙观念、天人合一思想

在中国人的思想中,宇宙观念可以追溯得很远。

在中国古代,天体学说有所谓论天六家:即盖天、浑天、宣夜、昕天、穹天、安天。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盖天说。盖天说出现于殷末周初,其认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①] 大地不是平整方形,而是拱形,天空如一个斗笠,大地犹如一个倒扣的盘子。在中国古籍中,最早使用宇宙这个词的是《庄子·齐物论》。[②]“宇”的含义包括各个方向,如东西南北的一切地点。“宙”包括过去、现在、白天、黑夜,即一切不同的具体时间。战国时代的尸佼在《尸子》一书中对宇宙概念明确写到“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③]意思是:宇表示东南西北上下六个方向,即表示空间。宙表示过去、现在和将来,即表示时间。后来“宇宙”一词便被用来指整个客观实在世界。与宇宙相当的概念有“乾坤”、 “六合” 、“天地”等,但这些概念仅指宇宙的空间方面。《管子》的“宙合”一词,“宙”指时间,“合”(即“六合”)指空间,与“宇宙”概念最接近。[④]西汉时期,刘向编撰的《淮南子·俶真训》指出:“有始者,有未始有有始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⑤]认为世界有它的开辟之时,有它的开辟以前的时期,也有它的开辟以前的以前的时期。《淮南子·天文训》中还具体勾画了世界从无形的物质状态到浑沌状态再到天地万物生成演变的过程。[⑥]

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⑦]“国”指宇宙空间,老子将天地万物的产生归结于自然之“道”的运动。我认为“道”、“天”、“自然”、“宇宙”在中国文化的观念中是相通的,人是一个小天地,而宇宙自然则是一个大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不仅道家先贤主张天人合一,儒家先师也有“天人合一”的主张,《礼记·中庸》中说:“诚者,天下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⑧]其认为人只要发扬“诚”的德性,即可与天一致。这就是我们星空国画的大道主张。诚如开篇康德的墓志铭,仰望星空与心怀道德具有天然的一致性,树立信仰,重建道德。以一种博大的胸怀和浩瀚的场面唤起人们心中的崇高与伟大。

古代先贤为我们奠定了宇宙和天人合一的观念,为我们铺下了创作的基石,虽然只字片语,却是微言大义。

(二) 相关领域研究——三星堆、汉画像石、马王堆帛画

不仅我们的哲学学说阐述了宇宙星空观念,民族的艺术中也已经有了创作的先例。其中,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文物、汉代的画像石、湖南的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都有所涉及。这可能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也可能是民族集体无意识的作用。关于它们历史的揭秘,让我们静待历史学家们的研究,现在我们主要聊聊它们的艺术特色。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最能唤起我们现代人的好奇和神思,遗址出土的“青铜人头像”(附图1)、“青铜大神树”(附图2)的形象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和震撼力。让我们对先民们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无限钦佩。其与我们所认知的中华民族的主旋律艺术风格有很大的区别,其创作灵感来自何方?其创作者又是谁呢?我们不可怀疑其与宇宙的关系,只是无法确定,但却把我们带出地球的视界。“青铜人头像”——其形象宛如一个外星人,难道只是艺术夸张创造?未可服膺。我们可以推测,要么那就是对自己的真实写照,这样那些人就长成这样了,这是地球先人吗?要么那个时代那里的人或多或少已经有了夸张、变形、意向的创作意识,但这种过于成熟的思想意识也未免太超前。如果可以,我们姑且理解为是对宇宙的一种膜拜或信仰。

汉代的画像石上也刻有星空的图像,当然,这主要还是日月神话图像。李东风《刻在画像石上的星空》中提到,画像石“主要用于墓室、石祠、石阙等墓葬建筑,石棺、石函等墓内载体的建造和装饰。”[⑨]其创作题材内容广泛,其中就有反映科学文化的神话传说、天文图像。汉画像石是在对生死和天神的敬畏中,对死后安详幸福的期望中进行创作的。刻石主要有《金乌、北斗星》、《羲和主日、常羲主月》、《日月合璧》、《嫦娥奔月》(附图3)、《天象图》(附图4)等,显然,这是将我们民族神话的再现,或者将传说中的祖先与日月结合创作的产物。“汉画像是汉民族集体无意识的图像呈现,表现为一种宇宙象征主义的图式……宇宙象征主义发轫于人和宇宙的关系,是人对外在世界关系反思的结果,根柢却在人的社会关系上,宇宙的秩序只是人的社会秩序的象征表现。在汉画像中表现为一种‘天地相通’的巫术观、‘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天人感应’的历史观、‘尊天听命’的命运观、‘不死升仙’的宗教观、‘天谴祥瑞’的吉凶观、‘天道自然’的审美观等等。汉画像艺术的宇宙象征主义具体表现在宇宙形态、天圆地方、法天则地、阴阳气化、升仙之路等诸多方面。”[⑩]汉画像石以其卓越的表现力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幅饱含深意的艺术画面。

现藏湖南省博物馆的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附图5),其内容就有反映日月天体的。帛画的整个画面呈“T”形,上宽下窄,通长205厘米,顶宽92厘米,末端宽47.7厘米,由三块单层的棕色细绢拼成,于1972年4月25日晚在第四层内棺盖上被发现。帛画分为天界、人间、地下三部分。天界部分左上角是一弯新月,月上有蟾蜍和玉兔;右上角是一轮红日,其中有金乌,红日下的扶桑树间还有8个太阳。整幅帛画以毛笔作画,设色丰富、构图巧妙、虚实相生、技法娴熟,是一幅极其出色的绘画作品。如果要追根溯源,那么这就是我的星空国画的源始。而从刘国松开始,星空国画则真正脱离人物画并独立为一种新的画种。

(三) 美术领域里的星空画创作现状——梵高、马西莫·波德斯塔、刘国松、

在美术作品中也不乏宇宙星空。

最著名的首推梵高的《星月夜》(附图6)。梵高是印象派的代表,以色彩著称于世。在《星月夜》中,我们感受最强烈的是粗犷的笔触、强烈的色彩和奇妙的画面,运动感十足。这件作品是1889年6月梵高的神经第二次崩溃之后在圣雷米疗养院画的,色彩主要是蓝色和紫罗兰,同时跳动着星星发光的黄色。梵高在清醒与精神病发作间给我们留下了这幅画,当我了解了史实后更加感到震撼。显然,梵高没有受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也许灵感来源于那个信仰神秘的时代,也许因为某件事让他闪现了这样的幻象,也许是直觉,也许是无意识。他的那种超自然的表现主义的画面,将那个圣雷米的夜晚永恒。

作为设计师的马西莫·波德斯塔将设计与绘画结合,创作出了很多身着高雅富贵的服饰的“宇宙模特”(附图7),形成了一套个人的服装设计路线。“画中的空间是虚拟的,如梦幻一般。模特们时而在宇宙中遨游,时而仿佛从意大利古老的街景中走出……波德斯塔的画犹如古老而神秘的珠宝盒,在开启之前,你被好奇和想象所左右;开启它之后,喜悦和快乐会充满你的心灵。”[11]很多人将波德斯塔的“宇宙模特”视为时尚与传统绘画完美结合的象征。他将稍纵即逝的T台景象与金箔、银页、细沙、大理石粉等金属或矿物材料结合,作品的语言表现能力异常丰富,画面形式和题材内容都很新颖,很有吸引力,将我们带到不一样的世界。

波德斯塔的作品与我这里所讲的星空画并不相同,一方面,他始终以人物为中心,正如“宇宙模特”的名称,没有人物就没有画面的意义。另一方面,他的绘画都是服装设计作品,任何形式、语言、色彩表现出的画面都是力图衬托模特身上的服装。他要表达的东西与星空国画基于道家思想所要表达的哲理冥思完全不同,因此,我的星空国画主张与他的作品“和而不同”。

谈到宇宙星空与国画的结合,不能不说刘国松。

刘国松是台湾现代美术运动的重要人物,作为“五月画会”干将的刘国松被批评家们认为在以“决澜社”继承者的身份向传统中国画挑战。他们标榜东方文化,打着“东方主义”的旗帜进行现代抽象水墨画的创作(附图8),“以此为原则的中国画创新就变成了一个形式与内容的分离,即中国画的形式是旧的,应该变革的,而中国画的文化精神是永恒的,应该发扬光大的。”[12]刘国松对中国画的改良,一方面以不损害“民族性”为原则,讲究“中体西用”,尽最大可能的将民族的艺术风格与西方绘画的风格相融合;另一方面追求抽象的最大化,因为“抽象画最有革命性”,以抽象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改革没有抽象的中国画。刘国松的改革以全新的艺术面貌、语言、构图使中国画为之一新,将中国画又向前发展了一大步。

“现代水墨画的‘东方主义’概括起来就是在美学上的古典形态和材料上的水墨的结合。现代水墨画拒接了现代美学,而只将自己的灵魂停留在儒道美学模式中。”[13]需要说明的是,我的星空国画与刘国松的绘画在面貌上不尽相同,虽然都有星空与星球的形象,但技法和语言却有很大差异,我画的还是具象的,而刘国松已经走向抽象。表达的观念也有所不同,我的星空国画主要想表现老子的“道”的观念,与刘国松们的“东方主义”不能混淆。

二、 星空国画的哲学寓意和精神内涵

星空,浩瀚的夜空,从古至今充满了无尽的想象和传说。在科学和理性的今天,越来越清晰的宇宙面貌呈现在我们眼前。其瑰丽的“面貌”是最美丽的画卷,其无形变换的形态到现在仍无法看清。在旧时代,人们对宇宙星空只有冥想和敬畏,无法探究其真实,无法走进宇宙去一睹真容;在新时代,这样的情况发生了变化,经过几百年的工业革命,到20世纪我们已经发射了无数的卫星,已经建立了空间站,已经登上了月球,并展开对其它更遥远行星的探索等等。在新时代,我们已经初步接触宇宙。新时代,只有在新时代,我们才有新的认识。

我们对宇宙有了了解,新的了解导致新的认识,新的认识又主导我们的想法和选择,选择这种新的艺术——一种全新的绘画形式和绘画哲学。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建立在古老的认识基础上,现在新的认识对我们起着更大的作用,教我们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宇宙星空。但是我觉得,古老的认识并不总是迷信,反而具有很高的哲学思辨精神。儒道一脉相承的文化,纵然不是可用的科学,但带给我们的也是一种启发和冥思。尤其道家老子《道德经》中的智慧启迪着我们的智慧,“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14]

宇宙黑白的世界最能本质的体现中国人的哲学观、宇宙观和笔墨精神;其神秘色彩和本体属性与“易”、“玄”、“道”相通,“致虚,极也。守静,督也。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天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曰静。”[15]宇宙本体的哲理思辨比山水画背后体现的出世思想于今天的中国社会和人文精神更值得创作、更值得探究,更值得深思。老子开创的道家学说正是我们的立意,也是我们的出发点。“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16]

使人惊不如使人喜,使人喜不如使人思。星空国画的创作不是单纯为了拓展国画生命空间的尝试,仰望星空,肃然起敬,树立信仰,心怀道与德,重建道与德。以一种博大的胸怀和浩瀚的场面唤起人们心中的崇高与伟大,使人进行哲思冥想才是我们的意愿,悟出“道”与“德”的哲思才是星空国画的精髓。

我们宣扬的就是“道”的哲思、“德”的价值观和信仰。在我的价值观里,“宇宙——人生——艺术”是合一的,人生的最大追求就是艺术,就是对艺术的虔诚和信仰。于我,艺术的表现形式就是宇宙星空,哲理思辨的精神载体就是宇宙星空。

曾经的我们来自哪里,是如何诞生?今天的我们如何生活,又怎样看待宇宙星空?未来的我们将何去何从?人类终归是要离开地球回归宇宙的,深入星空的过程不应该仅仅是科学的事情,艺术的力量更能启发人们、感染彼此——这里!这里才是包容接受我们的最终家园,只有这里才能承载人类的永远梦想。我们有什么理由不饱含深情的描绘这个我们真正的家呢?

三、 星空国画的内容、原理和技法

(一) 题材可画的内容

宇宙星空浩淼多彩,只要有心于此,任何人都会搜集到很多关于宇宙的文章资料和关于星空的图片。其丰富可观的物质、美丽绚烂的色彩、神奇的形态,叫我们“流连忘返”“不忍释卷”,因此也为我们绘画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内容和题材。

宇宙中有太多我们还不知道的物质形态,就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有卫星、行星、恒星、流星、星云、星团、星系、黑洞、星际物质等。它们形态各异,各有特点,观察它们妙趣横生,非常有意思。了解它们,不仅是对知识的补充,更可能是对人生世界观的洗礼和重塑,当我们离开我们日常的世界和平常的琐事,看看它们的时候,我们才会知道,天地真大,人真小。

卫星和行星都是不发光的物质,就太阳系而言,行星分为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类地行星有水星、金星、火星,它们的密度达到水的密度的5倍以上,并且,金星表面笼罩着浓密的二氧化碳大气和硫酸云雾,水星、火星表面大气却极其稀薄;类木行星却是一个流体行星,其中土星的平均密度为0.70克/立方厘米,比水的密度还小,木星、天王星、海王星的平均密度则略大于水的密度。水星最小,木星最大,土星则带有美丽的光环,金星火红火红的,海王星则水蓝水蓝的,天王星比海王星要淡很多。几大行星从体积、颜色、形态上各有特色,极其生动。

在恒星的世界里,更是千差万别。以太阳为标准,红超巨星的物质密度小到只有水的密度的百万分之一,而白矮星、中子星的密度分别可高达水的密度的十万倍和百万亿倍;有些红巨星的直径为太阳的几千倍,中子星直径只有太阳的几万分之一;白矮星光度不到太阳的几十万分之一,超巨星的光度却高达太阳光度的数百万倍;有些恒星光度基本不变,有些恒星光度在不断变化,称作变星。很多恒星在空间常常聚集成双星或三五成群的聚星,也有由几十、几百乃至几十万个恒星聚在一起的星团。

星系按形态可分为椭圆星系、旋涡星系、棒旋星系、透镜星系和不规则星系等类型。还有许多是正在经历着爆炸过程或正在抛射巨量物质的河外天体,统称为活动星系,其中包括各种射电星系、塞佛特星系、N型星系、马卡良星系、蝎虎座BL型天体,以及类星体等等。

宇宙物质除了以密集形式形成恒星、行星等之外,还以弥漫的形式形成星际物质。星际物质包括星际气体和尘埃等。宇宙中除发出可见光的恒星、星云等天体外,还存在着紫外天体、红外天体、X射线源、γ射线源以及射电源等。真是大千宇宙,无奇不有。

宇宙尽管神奇,也只是因为我们对它关注还少、了解也少的缘故。但是,我们就生活在其中,我们就是一员。宇宙和人类文明其实是很密切的。我们时刻受到宇宙变化的影响,地球文明的命运总是与宇宙息息相关的。探索宇宙,也是在了解自己,关注宇宙,也是在关注我们自己的文明。如此丰富的宇宙,不仅是科学的乐园,也是绘画的处女地,也是艺术的另一亩良田、另一口甘泉。

(二) 绘画的原理

同是中国画的创作,我个人认为千年传承下来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方法论同样是可以用在星空国画的创作中的。

应目会心,恰如郑板桥的由“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把眼睛看到的客观形象,经过大脑的意象处理,最终经过技术加工物化为典型的艺术形象,成为艺术创作的过程。作为星空国画的创作来讲,我们无法像看一个人、像看一座山一样的近距离观察宇宙,但并不代表就不能应目会心了。艺术是一种意识的创作,是直通心灵的,我们满怀着热情,发自心灵的喜欢宇宙星空,心怀“道”与“德”的敬仰,到不了宇宙我们也可以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搜集资料和图片。就现在搜集到的来看,我已经对宇宙有了很多的了解,从科学的阐释文章,到图片的阅读,从理查德·克莱德曼音乐作品《星空》的熏陶,到视频资料的大量观看,我们拨开云雾把宇宙星空看的更清晰了。用心观察,用心去画画,我们星空国画也可以应目会心。

中国画,近两千年的历史中,绘画原理影响最为深远的,当推,“六法” 与“六要”。“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17]“夫画有六要: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18] “六法” 与“六要”一般可通用于所有中国画,若细分,则“六法”主要品评人物画的优劣,而 “六要”主要用来引导山水画的创作。那么,星空国画的绘画原理和品评标准应当怎样来定义呢?我个人以为,一、气韵,二、布置,三、形式,四、时代,五、点线面,六、赋彩

气韵:用笔运墨浓淡相宜、层次分明,表现宇宙星空的无穷无尽和玄奥哲思;

布置:讲究构图,注重星空中各元素的安排和搭配;

形式:不拘泥于宣纸和架上绘画,拼贴、装置、声音等新形式的材料使用恰当;

时代:歌颂或批判时代风物,描绘时代图景,反映时代精神;并在与同时代相关学科的共同成长中丰富、完善;

点线面:力求点线面搭配协调,用精炼的方式、抽象的语言表达主旨;

赋彩:色彩明快、主观赋彩,达到渲染画面、提升品质的效果。

郭熙著有《林泉高致》,具体阐述了山水画的画法,其中最重要篇章的要数《山水训》,其中谈到“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19]延伸到星空国画,也可以总结出星空国画有可观、可游、可思、可悟可观就是可以看得下去,有继续深入观看的兴趣;可游就是观看一幅画的时候,有想走进画中或遨游星空宇宙的欲望;可思就是看到就有所想,叫你饶有兴趣、引发思考;可悟就是所感所悟后有所得,有所启发。可观、可游的星空国画一定是有意思的作品,若能叫人达到可思、可悟的境界,那必将是最出色的作品。

《山水训》另有论及三远。“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20]据此可说,自地球而仰望宇宙星空,谓之高远;自次星球越过重叠星球而望向宇宙深处,谓之深远;自此星球而望远星球,谓之平远。

以上就是我自己根据历代画论总结出的星空国画的绘画原理。不做定论,待我的绘画更加丰富成熟、思考更加全面的时候再做完善。

且作此论。

(三) 作画的技法

1.与泼墨相通

宇宙最接近黑白的本质,其无形的空间最适合墨气的蔓延,是最适合国画的题材。可以想见,如果古代先人可以一睹宇宙星空的模样,一定忍不住心中的激情,手中的笔墨一定尽情挥洒。在科技进步的今天,我们越来越有能力看清楚宇宙,越来越丰富的了解宇宙,这正是宇宙星空国画创作的良机。是时代让星空国画诞生,是同时代其他领域的发展促进了星空国画的出现。历代各有风尚,同时代的绘画、雕塑、陶艺等都是相互影响的。而在今天,非艺术领域也在影响着绘画,科技、摄像技术和绘画艺术相辅相成。我想,越是对宇宙了解多,越应该积极地创作。

星空国画完全继承了两千年来的笔墨传统,其墨分五色并非只是表现宇宙混沌的状态,而是用墨的气韵表现宇宙的神韵(附图9)、(附图10)。国画的笔墨具有很好的表现力,墨所晕染的效果正可达到表现宇宙的效果。看似漆黑一片的宇宙除了物质天体和黑洞等,更大的是空间——无形的东西,那宇宙是“堵”的还是“透”的呢?黑并不是不能深入,这就像墨一样,黑,但黑里还可以画画,从淡黑色到深黑色,无穷无尽,无尽的层次,这就像是宇宙----前面一片漆黑,但可以一直向前。而且,用淡墨表现的宇宙也很漂亮,生动而不简单。

笔墨可以铺满一张画面,带来全景似的画面感、带来无限的扩张力;也可以像传统国画一样,留出大量的空白。星空国画的留白也是可取的、具有表现力的,甚至可以是抽象的,例如康定斯基的点线面。但我的星空国画却是有墨韵的点线面,运用墨在宣纸上的扩张,来表现不一样的点线面——墨的点线面。

2.与伟大建筑的配合

我在自己的星空国画中,将星空与人类伟大的标志性建筑放在一起(附图11)(附图12),就是要体现人类的智慧、勇气和理想。每一个伟大的建筑都是人类通天塔理想的再现。

东晋的顾恺之并不这样觉得,他认为“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此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21]虽然顾虎头博学有才气,以画绝、才绝、痴绝的三绝著称,并以人物画在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我还是不能同意他的说法。在这里,星空国画与伟大建筑结合,正是强调人的精神力量,而并不只是画建筑而已。画伟大建筑固然看似与画界画相同,但是并不一样。一方面,我们用的是写意的技法,完全不强调平直与否,只强调伟大建筑的本身特色和面貌特征;另一方面,伟大建筑与星空结合,正是为了让人迁想妙得,悟出“道”与“德”的人类精神力量,给人以鼓励、给人以信仰、给人以价值、给人以支持,完全不像顾虎头所说的“不待迁想妙得也”。而且,大有的迁想。

在国画的成长发展历程中,有太多的偏见,尤其是被名家偏见的艺术种类,很多都到了无人问津的程度,有的甚至都已经在中国的土地上消失了。请问,那些偏见某些艺术种类的所谓名家想过为民族的艺术史负责吗?痛定思痛,而今是该让这些弱智的偏见消失的时候了。

3.色彩

纯墨气的蔓延当然极尽国画的魅力,但国画从来就没有拒绝色彩,而且星空国画力求反映当代风物,本就应欢迎色彩的参与。

星空的色彩四时不同,本来就很丰富,画家根据自己的画面需要进行主观设色就会创作出属于自己精神境界的作品。当然,色彩的选择和搭配需要有一定的色彩学的修养,不能照搬自然界的外观,就是外师造化的同时还要中得心源的道理。这也是国画与油画的区别之一吧。

宇宙和地球一样,也是色彩斑斓的。宇宙中有很多看起来色彩美丽的星云,这是恒星大爆炸后的最后魅影,无限扩张的彩色云状物就是爆炸后喷射出来的不同矿物质以及元素。这些星云用国画来表现,就可以用泼彩的技法,并可以在国画的色彩上实验突破。改掉古人沿袭已久的单色系,丰富中国画的创作力。

当然,墨与色的融合一直是个大问题。墨要分浓淡,色的加入还要能和墨统一起来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这需要长时间的绘画训练。熟悉水色与矿物质颜色的特性,了解一笔下去造成的纹理效果,掌握颜色与墨的过渡技巧,慢慢找到新形式的泼彩的技巧,可从临摹张大千的泼彩山水入门,然后再从习作到创作。

国画的色彩不同于油画的色彩。在国画中,除了大青绿山水,其他画的颜色一般都很淡,讲究一个淡雅,所以设色不是很重,一般以浅绛等为主。在星空国画中,我觉得颜色可以再突出一些,可以上得再重一些,但也要避免一些太艳、太跳、太过、太火的颜色堆积。尽量在夸大颜色的同时,形成统一的画面。

4.具象与抽象

由于星空的特殊性,我们无法一目了然,这就注定了它在我们笔下既可以是具象的又可以是抽象的,甚至具象的创作也可能被一般不了解的人看成是抽象的。从大众的角度讲,全社会对星空的了解和关注太少了,以至于无法辨识它的面貌,最后造成误解和误读。

从专业的创作角度讲,具象的创作和抽象的创作差别是极大的。在“题材可画的内容”中我们详细列举了可用来创作的丰富内容,这些内容的简单组合与泼墨、伟大建筑、色彩搭配起来就是一幅具象星空国画,具象的星空国画与诗、书、印的二次搭配,传达出我们的创作主旨,使我们的大道主张清楚的表达出来。

抽象的星空国画简单来说就是点、线、面。运用点线面的形式、运用水墨的艺术语言进行纯粹的艺术形式的变革和创新,焦点放在不同大小、不同粗细的点线面组成的画面结构上。“形越抽象,它的感染力就越清晰和越直接,在一幅构图中,物质因素或多或少有些多余,多少会被纯抽象的形取而代之。” [22]抽象的星空国画力求用这种最清晰、最直接的图像语言,透过心灵的激荡感染观者,引起观者的内心共鸣。这也正是康定斯基所讲的“精神的绘画”的核心所在。

具象的星空国画更多的是阐释我们的“道”与“德”,而抽象的星空国画更多的是进行纯艺术的创作,关注点在点、线、面艺术形式的开拓。

5.点、线、面

前面提到星空国画可具象可抽象,在抽象的一面,与康定斯基的绘画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附图13)。“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的构成方式可表述为:简化对象——部分形体截取——符号转换。而由此呈现出来的画面和提供的欣赏次第关系则是:结构——隐性结构——对应关系。”[23]星球、流星、星云,都可以转化成康定斯基画面的语言:星球——点,流星——线,星云——面。通过层层的简化和意向构造,走向符号化的抽象画,作为运用水墨的绘画,可形成自己的风貌。水墨抽象与康定斯基的抽象画不同,画面气氛和感觉自有东方的一面,而且康定斯基画面是一股几何形体的数理气氛,而水墨的晕染和墨骨将画面变得柔和的感觉,却是康定斯基画面所没有的。气韵自是水墨国画的精神,不管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作为一大体现东方民族性的利器,可用。

“首先确认点、线、面、颜色各自的独立表现价值(绝对声音),然后阐述由各自的声音组合成和谐的整体关系(旋律),抽象的绘画符号洋溢着生命的搏动,再经视——听联觉的作用,使生命的搏动与宇宙的规律协调同一,抽象的符号转换成宇宙的和谐。”[24]康定斯基的艺术世界建立在科学的数理分析基础上,希望通过画面的“数理组合”形成“旋律”,并与观者构成通感与共鸣。站在康定斯基艺术与科学结合的肩膀上,融合进我们民族的元素和气质,那就是我们星空国画的初始面貌。

希望更多修养深厚并有兴趣于抽象星空国画创作的同仁,能够在这一领域创作、实验出更多、更深厚、更新颖、更引领时代的作品。

结论

“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繇述作。”[25]

综上所述,全面阐述了星空题材国画的特点、面貌、哲学依据、精神内涵、内容、原理、技法和创作的意义。作为继承了传统绘画思想和技巧,但又不同于传统绘画的星空国画,具有无限的发展前景和生命力,完全适合于国画的创作,而且是很好的题材,不管是在画理的革新还是在形式语言上,星空国画都有作为国画家庭一员的必要。

简而言之,星空国画借助“道”与“德”的哲思,对人本身进行关注和思考,通过宇宙客体与自身心灵本体的微妙联系,重建人的精神世界。希望这些在创作工程中出现的想法,能为处于探索时期的星空国画的创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现在写成一篇论文出来,不仅是对前一段创作感悟的总结,也希望能够在看的时候再反思,为下一段的创作做铺垫。

本文是为一种刚刚出现的题材立论,在很多方面的总结还不到位,有的只是对已出现的事物的总结,对未来的很多思考还不成熟、还不充分,希望老师能给我更多更好的建议,对我的画论指点批评。

参考文献

[ 1 ] 房玄龄 等撰.《晋书·天文志》.中华书局,2008

[ 2 ] 庄周.《庄子》.武汉出版社,1997

[ 3 ] 尸佼.《尸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 4 ] 管仲.《管子》.中华书局,2009

[ 5 ] 刘向.《淮南子》.中华书局,2009

[ 6 ] 李耳.《老子》.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11月第3版

[ 7 ] 孔丘.《论语·大学·中庸》.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

[ 8 ] 俞剑华.《中国画论选读》.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 9 ] 康定斯基.《康定斯基论点线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 10 ] 王南溟. 《艺术必须死亡》.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 11 ] 朱存明.《汉画像宇宙象征主义图式及美学意义》.文艺研究,2005(9)

[ 12 ] 杨培烁.《马西莫·波德斯塔——时尚与绘画艺术的结合》.上海艺术家,2007(4)

[ 13 ] 李东风.《刻在画像石上的星空——简析汉画像石中艺术与科学的关系》.艺术评论,2008(5)

[①] 房玄龄 等撰.《晋书·天文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8

[②] 庄周.《庄子·齐物论》[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7,17

[③] 尸佼.《尸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④] 管仲.《管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9,74——83

[⑤] 刘向.《淮南子·俶真训》[M].北京:中华书局,2009,23——43

[⑥] 刘向.《淮南子·天文训》[M]. 北京:中华书局,2009,44——62

[⑦] 李耳.《老子·第二十五章》[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11月第3版,45——46

[⑧] 孔丘.《论语·大学·中庸》[M].山西: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231

[⑨] 李东风.《刻在画像石上的星空——简析汉画像石中艺术与科学的关系》[J].艺术评论,2008(5),103

[⑩] 朱存明.《汉画像宇宙象征主义图式及美学意义》[J].文艺研究,2005(9),60

[11] 杨培烁.《马西莫·波德斯塔——时尚与绘画艺术的结合》[J].上海艺术家,2007(4),55

[12] 王南溟.《艺术必须死亡》[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193

[13] 王南溟.《艺术必须死亡》[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203

[14] 李耳.《老子·第一章》[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11月第3版,3

[15] 李耳.《老子·第十六章》[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11月第3版,29

[16] 李耳.《老子·第四十一章》[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11月第3版,78

[17] 俞剑华.《中国画论选读·古画品录序》[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96

[18] 俞剑华.《中国画论选读·笔法记》[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185

[19] 俞剑华.《中国画论选读·山水训》[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210

[20] 俞剑华.《中国画论选读·山水训》[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223

[21]俞剑华.《中国画论选读·魏晋胜流画赞》[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10

[22] 康定斯基.《康定斯基论点线面·总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5

[23] 康定斯基.《康定斯基论点线面·总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8

[24] 康定斯基.《康定斯基论点线面·总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6

[25] 俞剑华.《中国画论选读·叙画之源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133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5: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