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房村
释义
1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大房村

大房村位于南靖县靖城镇,为漳州市政府新划定的南凌新区内。距漳州市区仅5公里,属厦门1小时经济圈,区位优势凸显,交通便捷,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是投资兴业的宝地。福建全省最大的铁路货运中转站---龙厦铁路漳州货运站现代物流中心所在地。

大房村下辖11个社区:

大房顶社、大房下社、院仔圩、寨内社,东洋社、东苑美社、瓦窑社、田中央社、帽仔山社、大房新村、东乾社(草坪头社、坑仔社、下庵社)

2 鞍山市岫岩县龙潭镇大房村

大房村位于鞍山市岫岩县龙潭镇岫岩县南部,张庄公路横贯该村,距岫岩县城区25公里,距龙潭镇7公里,交通便利,但该村土地贫瘠且面积少,资源匮乏,全村共有310户1421人,耕地面积1705亩,养殖蛋鸡、肉食鸡、大骨鸡为该村主导产业,项目造林已成规模,全村2008年有蛋鸡养殖户25户、20万只,肉食鸡养殖户15户、60万只,大骨鸡养殖户10户、1万只利润450万元,项目造林2852亩、51330株,人均收入4259元。2001年大房村人均收入仅1100元,2004年人均收入仅1892元,2005年全村发展养殖业和项目造林,人均收入大幅增加,成为岫岩县蛋鸡、肉食鸡的养殖基地。大房村也因此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村光荣称号,2006年再次被评为优秀村委会等荣誉称号。

大房村的养殖业规模正在逐步扩大,2008年末将有50%的农户从事该项产业。

产业介绍

以点带面,通过榜样的作用带动群众,大房村2005年初上有2户从事蛋鸡养殖,当年下来每户都有10万元的利润,在他们的影响下,2006年就有12户从事蛋鸡养殖,7户从事肉食鸡养殖,村委会通过这2户榜样的作用因势利导,2007年又有13户从事蛋鸡养殖,8户从事肉食鸡养殖,10户大骨鸡养殖,村委会请来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帮助选购饲料和销售,针对市场不稳定的特点,选择签订合同和市场零售并举的办法,每年肉食鸡可养4茬、大骨鸡2茬,大房村的肉食鸡、大骨鸡在大连市场很受欢迎,远销大连、沈阳、抚顺直至河北省。

大房村的肉食鸡、蛋鸡、大骨鸡养殖初具规模,还有众多的农户正在积极备料建棚,到2008年末,养殖户数超过100户,饲养量将达到200万只,年利润特达到1000万元。

3 福建省泉州晋江市东石镇大房村

【地名含义】

相传宋太平兴国时,大房五李航海商在此建仓库设立贮货站,分上下二庄,上庄称大房。

【历史沿革】

大房村自宋代开基始祖以来,历有九百八十多年。明、清属十都,民国33年(公元1944年)属东石镇蓬山保。建国后,1956年属东石蓬山乡。1961年属东石公社大房大队。1984年改东石镇大房村委会。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

大房村系晋江市东石镇一个地下组织党的发源地之一。位于晋江市东南部,东临坑园村,西接埔头、龟湖村,与潘径山域为界(现为东塔公路为界),北与许西坑、大白山村接壤,距离晋江市区有23公里,距东石镇区有4.5公里,村内有一山峰名叫庵山,海拔79米,地势环境优美,系东石镇辖区里第二高地。

【村落与居民】

区域面积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60亩。辖有3个自然村,即下庄、吕厝、石兜自然村,有18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4788人、共1221户,旅居海外侨亲有400多人,分布在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里亚、菲律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村容村貌】

大房村党支部从2000年至现在一直都被晋江市委、市政府、东石镇党委、政府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集体等荣誉单位,其中,2007年2月被晋江市委、市政府授予2004-2006年度为晋江市大房村文明村的称号。2007年7月被晋江市委授予“五个好”先进村党组织。曾连续被市计生协会评为一流村(居)计生协会,本村已在2006年被晋江市委、市政府列为“百村示范、村村整治”工程村。

【历史人文】

全村俱姓许,系晋江蓬山许氏开基始祖。名人事迹有许文波从1942年--1948年任国民党晋江党部监察委。许昔枞(树伯)参加地下共产党,任德化劳教所长,解放前夕曾带领“闽中游击队”潜入鲤城劫获救出施能鹤(原厦门市市长)及其他九位同志(曾刊载福建日报)。泉州刺桐红亦有记载着许昔枞事迹。

【气候与物产经济】

年平均气温19-22摄氏度,降雨量1000毫米,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村里有四家成规模经营的种植大户,成规模企业十三家,企业类别分布于五金、汽配、玩具、伞业、石板材、服装织造等多种行业并存。全村企业总产值达到4.5亿元,人均收入达到9000元左右。还有十家钢材贸易,年贸易量达4亿元。大房村沿着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方向,努力建设宽裕型的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为进一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作贡献。

【交通运输】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大房村从过去的一个没有一条公路交通不便的村,现已改变为四个自然村相互连接,村村通水泥路面,且每个自然村里都有水泥路连接贯通。整个大村依靠南接东塔公路口为交通大动脉。

【纪念地、风景点、名胜古迹】

自然村石兜村有一盘龙宫(现为泉州市文物保护)盘龙宫(原名威仪宫)奉祀阎君。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系元季道人吴裔川XX首倡X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沿海居民迁界,威仪宫顿成废墟。共和1982年於原址石兜村,庄书笔等诸位会同九、十、十一、十二都诸位乡仁耆及海外侨胞共同创导集资重建为单檐歇山顶三间二进深砖石结构。由于石壁渠道自西转北,再转东而朝南,似长龙盘淤而过,故取名盘龙宫。

【域内设施、文化生活、企事业单位】

域内有两处健身活动场地,灯光篮球场两处,设有一所蓬山小学。村里企业有:三宇织造有限公司、皇佳铁花工艺有限公司、蓬兴机械配件厂、锦辉玩具有限公司、享通织造有限公司、泰华水泥砖建材厂、佳兴石业有限公司、兴霞服装织造有限公司、富裕达伞业有限公司、大地伞业有限公司、霞隆织造有限公司、万泰五金钢材压延机械厂。

4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迤车镇大房村

村情概况

大房村自村隶属于迤车镇阿都村委会,属于半山区。位于迤车镇南边,距村委会1.00公里,距镇政府14.00公里,(是阿都村委会所在地)。国土面积2.56平方公里,海拔1,700.00米,年平均气温13.50 ℃,年降水量900.00毫米,适宜种植等农作物。有耕地203.10亩,其中人均耕地0.39亩;有林地1,160.06亩。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10户,有乡村人口521人,其中农业人口521人,劳动力27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14人。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33.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640.0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农村经济

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33.1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2.68万元,占总收入的23.02%;畜牧业收入65.48万元,占总收入的46.13%(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74头,肉牛61头,肉羊56头);林业收入0.60万元,占总收入的0.42%;第二、三产业收入34.42万元,占总收入的24.25%;工资性收入8.78万元,占总收入的 6.18%。农民人均纯收入1,640.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8.78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54人(占劳动力的10.36%),在省内务工32人,到省外务工12人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通路、通电、通电视、通电话。有110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有100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73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66.36%);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58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6户(分别占总数的52.73%和32.73%)。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弹石路面;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4.00公里。

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20.00亩,有效灌溉率为59.08%,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60.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12亩。

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9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32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69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6:5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