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心相知机 |
释义 | 作者 : 净明 编/译者 : 大千编辑部 语言 : 繁体中文 出版社 : 大千出版社 装订 : 平装 出版日期 : 2000.12 ISBN : 957-8231-38-5 内容简介:心相篇(七) 读世俗心的不同时期 依佛洛伊德「心──性发展」的观点,可分为五个阶段(这是以人之欲望为我的心理学观点,做为分段的依据): 口腔期:从出生至一岁的时候,此刻满足一切欲望及人际关系的重心都在口部。此阶段乃是由欲望的满足去建立对人世间的安全感及对人的信任感。也可说是一个感觉期。 肛门期:二到三岁的时候,整个重心从口腔转移到排泄问题,由排泄中获得满足。最重要的是,此阶段乃以学习从如何控制大小便,至如何控制自己的欲望,去接受外在的约束力。 性器期:四到五岁的时候,从玩弄自己的性器官获得满足,乃是对性的兴趣萌芽的时期。这个时期最重要在于认同大人(通常是自己的父母),形成内在的自我管制,开始奠定「超我」的基础。 潜伏期:六岁到十二岁的时候,从性欲的升华或转向到社会认可的活动,而不再直接表现出来。此阶段男孩子倾向于跟男孩子玩,女孩子倾向于跟女孩子玩,进入「同性期」,此时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离开家里,进入学校学习,开始新的接触,大部份的精神投向于认知的活动上。 性欲期:十三岁到十八岁以后,性生堙完全成熟,对异性有了「好述」之心,进入「两性期」,此一时期的主要课题是如何从尴尬的摸索阶段进到成熟而满意的异性恋。 依沙利文的分法为六个阶段: 幼儿期:从出生到三岁,透过母子关系建立人格的基础。愉快的母子经验产生「好妈妈」和「好我」的影像。 儿童期:三到五岁是语言能力迅速发展,扩大人际交往的量与质。在游戏中学习角色扮演;透过「升华」,表现社会性合宜的行为,透过「自我本位」保护自尊。 少年期:六到九岁开始接受正式教育。此时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竞争和妥协,但还未能发展出亲密感。 青年前期:十到十二岁,此时发展出与同性友伴的亲密关系,首度出现「视人如己」的感觉和「爱人如己」的情怀。 青年早期:十三到十七岁,亲密的需求从同性转向异性对象。如何在异性交往中免于焦虑,获得自信。 青年晚期:十八到二十一岁。这个时候是人际关系趋于成熟,个人具有忍耐、远见、自尊等特质。 依艾里克森指出「心理──社会发展」有八个阶段: 口腔(感觉期):从出生至一岁的时候,主要的课题是信任与不信任。 肌肉(肛门期):二到三岁的时候,主要的课题是自动自发或羞耻、怀疑。 运动(性欲期):四到五岁的时候,主要的课题是创造自发或罪疚感。 潜伏期:六岁到十二的时候,主要的课题是勤勉或自卑。 青春期:十三岁到十八岁的时候,主要的课题是自我统整或角色溷淆。 成年前期:十九岁到二十五岁的时候,主要的课题是亲密或孤立。 成年期:二十六岁到四十岁的时候,主要的课题是生产或停滞。 成熟期:四十一岁以后,主要的课题是自我统整或失望厌倦。 综合以上三家之说,是从性至心理到社会的观点出发,可分为下列几个时期: 幼儿期(0~5岁):幼儿期以亲子关系影响人格发展最大,尤其父母的情绪、言行等等互动是重要的关键。此一时期重要的发展如下: 1.第一反抗期:二到四岁具有强烈的反抗倾向,喜欢用「不要」这个字眼,这种违拗现象,是他追求独立的自我,所必须经过的状态。 2.大小便的训练:从两岁起既可训练控制大小便,这是新习惯的养成期,母亲的责任非常重要,它是培养幼儿最基本的规律与责任感的重要时刻,需要耐心及时间配合。 3.好奇与好问:学习语言,并以语言作媒介,他学会构筑自己的观念,从事许多有趣的幻想,想了解别人和周遭环境。 4.玩伴与游戏:游戏是小孩的第二生命。当孩子三岁时,离开母亲与玩伴相处,是一个极大的转变,他要控制母亲不在旁的焦虑不安,学习进入一个陌生环境,独自去探索,和友伴和好相处。 5.情绪问题:幼儿情绪大都不稳定,很容易发脾气,不易相处,不易管教,尤其是五岁末期。引起生气的情况有游戏争执,反抗盥洗穿衣,有趣的活动被干扰,喜爱的东西被别人拿走,被人辱骂。害怕黑暗,陌生,恐怖故事或画面,怕打针或医生。这时期嫉妒心最重,嫉妒兄弟姐妹分走父母对他的爱,当他嫉妒的时候可能会咬指甲、尿床、顽皮、不吃饭、伪装生病、假装害怕、拒绝别人等等,这时候父母应帮助他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 6.对自己的兴趣:知道自己是男是女,叫什麽名字,以及鼻子、眼睛、嘴巴与头发等部位。透过游玩与儿童互相比较,粗略了解与别人不同的地方,以及惹人讨厌的地方与讨人喜欢的地方,基于好奇,他们有时会提出一些有关性问题或玩弄性器官。 儿童期(6~12岁) 1.学校生活:开始接触崭新的世界──学校。第一次上学压力来临,是培养适应能力的开端。 2.玩伴的世界:这个时期游戏还是很重要,随玩伴扩大生活圈,喜欢与同龄玩伴在一起,成群结党,在小孩的圈子里,有自己的规则或规矩,大家必须遵守。靠这种团体规范,儿童可学到有义的社会行为,包括学习离开大人而独立。 3.自我概念行成:依照别人对他的观感来认识自已,父母、老师、友伴以及其他重要人物对他行为的观感与评价、是促成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因素。在玩伴的圈子里学习与别人相处的原则和独立的人格。 4.亲子关系的重要:这时期一方面希望认同父母,另一方面又想离开他们而独立,它想离开家念头虽然偶尔有之,却很少付诸行动。他还是需要父母的照顾,鼓励、赞赏、体谅和忍耐。 5.过失行为的意义:这时期常常会有「同性相聚,异性相斥」的现象。在家里兄弟姐妹可能分成两国;在班上,男女生互相对立。他们也可能有一些过失行为,例如打架、破坏别人的东西、冒犯尊长、偷懒、说谎、偷东西、讲粗话、破坏公物、恐吓别人、上课不专心(连环图画)、喧闹、扮鬼脸、恶作剧等等,就儿童而言是相当普遍性,但这些问题也可能是不良适应讯号。 青春期(13~18岁) 这是一个儿童转变为成人的过渡时期,也是身心变化剧烈的一个时期,随着「性」机能的趋于成熟,衍生许多心理──社会的变化。适应问题来得急勐而繁多,其主要的发展工作如下: 1.由依赖至自立:身体急速发育,生理上渐趋成熟,心理上也就渴望自已能够独立自主。然而由于经验不足,能力与经济的条件也不够,因此表面上想自主,内心却感到不安和恐惧,形成内心不断的挣扎。 2.「接受」知识到「追寻」真理:进到青春期,抽象思考的能力大增。此时不仅吸收知识,而且加以重组推理,作成自己的结论。而且判断力增加,不再盲目接受别人的看法,对于既存的观念或标准,也加以批判。能够逐渐认识自己的行为,不完全受「权威人士」的控制,也不盲目的唱反调,是青春期所需要完成课题。 3.确定自己的「心理性别」:人的性别,就生理上来说,出生即很分明,但心理上的性别,却需逐步建立,到青春期时受到最大的考验。由于各种第二性徵的出现,社会期待他们的行为符合其性别。随着心理的成熟,对异性的吸引力和兴趣,也与日俱增。在这内外双重压力之下他们一方面表现自己的「性」,一方面又要控制自己的高度表现。 4.选择未来努力的方向:很多人生的大事,如教育、职业、事业、婚姻等等重要问题、必须在这个时候作一决定,然而父母常子女看成自己的延续,希望他们能够完成自己未竟之愿,而未能考虑到子女本身的兴趣和能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