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道养生
释义

《大道养生》是一本普及健康理念的书,该书从黄种人特别是从中国人的体质、心理和文化出发,构建了一套适合国人养生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是树立养生理念,推广养生常识的普及读物。

基本信息

·出版社:经济日报

·作者:于江山 李明

·页码:22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801809117

·条形码:9787801809117

·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中文:中文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黄种人养生的“圣经”。

根据“博闻而体要,广见而善择”的原则,引导读者在众说纷纭的潮流中多维辩证,剔误去伪。在中华文明和中医药养生的理论框架内。推出了“生命在于衡稳”的理念。

在全面分析了中华养生大趋势以后,提出了养生的“一纲十目”和“养生六经”,着眼于吃穿住用休养生息等生活层面,对读者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大道养生》是树立养生理念。推广养生常识的普及读物。

阅读《大道养生》,走进健康之门。

编辑推荐

养生,多少“忽悠”借你而行!先有一言九鼎的“专家”。后有包医百病的“产品”。大海狂潮般把养生人群淹没在其中。“落水”的养生人挟泥裹沙鱼龙难辨。于是今日喝绿茶明日饮红酒。当红颜褪尽绿意渐逝终于百病缠身时,“专家”们已经带着“产品”奔向了其他的人群。养生业繁荣兴旺了,养生的人却不会“养生”了。

转了一大圈,才明白养生是自己的事。不能把自己的身心轻易交给“专家”和“产品”。

看来,养生还要从头来。先有理念。再有思想。然后才是因人制宜的量体裁衣。去寻找属于你个人的养生世界——包括生活内容、行为习惯、功法或者产品。

很简单。很个人。不用花钱。不用煞有介事。

这就是大道养生。

目录

第一章 大道养生的“一纲十目"1

何谓大道2

一目:人种因素 3

二目:性别因素 5

三目:体质因素 7

四目:年龄因素 9

五目:地缘因素 10

六目:时令因素 1 1

七目:身心因素 12

八目:治与养因素 14

九目:中西医因素 14

十目:职业因素 17

第二章 中华养生大趋势 21

从追求享乐到关注健康 22

从追逐时尚到回归生活 25

从挑战极限到顺天应人 35

从趋势从众到个性养生 40

从体能锻炼到性命双修 42

从肢体养身到艺术养心 44

第三章 养生六经 47

个性化是养生的根本途径 48

生活化是养生的基本形态 50

艺术化是养生的理想形式 53

心理健康是养生的重点领域 57

中医理论是养生的指导思想 59

恒心是养生的关键 63

第四章 吃出健康67

吃饭的三个层次 68

理想的膳食结构模型 70

“举家食粥”话养生 74

常见谷物的养生功能 76

食粥的最佳时间 78

汤为天下首饮。养生不可无汤 79

常见汤料的养生功能 80

药膳与食补 93

喝汤的最佳时间 94

骨头汤、鲜汤。佐餐好帮手 95

第五章 养出美丽 97

善睡者美 99

远离风寒者美 102

“慢生活”者美 104

读者美 109

第六章 养生在行动 111

养生不是养老 112

养生不是另类 113

养生不是祈寿 113

养生不是减肥 114

养生不是补肾壮阳 115

养生功法要自己甄选 117

附一:《八段锦》打通内外 119

附二:《六字诀》安顿脏腑 124

附三:《太和乐》灵肉合一 133

附四:《百粥谱》万世良方 139

附五:《四季汤》和合宜人 176

跋:大道无疆 219

……

序言

大凡要做一件事情,先要对该事情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和正确的观念,然后才能选一个切入点循一条或几条路径做下去。前者就是道,后者则为术。世间万事万物大抵如此。

养生保健当然也是这样,也需要分清道术,然后实施。

养生保健在我国已开始形成大潮,国人特别是中老年人以极大的热忱和努力投入到这个潮流中来。这是生命意识的觉醒,是提高人生质量的文化诉求,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巨大助推。

最近,国家卫生部发出“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号召,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积极响应,在全国开展了各种养生、保健的活动。

这一系列的活动始终围绕着一个主题,那就是首先在国民中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因为始终伴随着人类生存发展的全过程,所以与人类的身心健康水平息息相关,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健康身心的有力保障。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大道养生》应运而生。

文摘

从第三到第四是养生的精神阶段,是高级层阶,也是大道养生的最高境界。

简而言之,大道养生的四个阶段是:命活下来,身动起来,意静下来,心平下来。一个人如果事事能做到心平,则人生的境界就最终得到升华,达到较高的层次。这就是养生的极境。

养生就象爬山一样层层递进,在程度上也是由易到难。

例如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是物质层面,是摸得着看得见的,因此较容易做到。前几年朋友圈中流行一句话:请吃饭不如请出汗。就把人际交往中这两种施惠于人进行了区别,由此也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的不同需要。在饥馑匮乏的年代请人吃一顿饭就是很大的人情,被请的人可以由此满足饕餮心理和得到额外的营养补充,身心同时得到满足,这显然有利于养生。但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吃饭已不成问题了,也就是说营养不足的状况解决了,现在的问题是过多的营养和堆集的脂肪如何消耗或转化掉,于是请人运动就顺应人心的流行起来。吃饭和流汗形式虽然不一样,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养生。

要做到第三个阶段或日登上第三个台阶就难一些,因为人因为激发而产生的情绪意气是很难平静下来的。尽管可以用理智压制感情,尽管可以通过晓之以理明白激动的负面作用和后果,使之可以不发作,但不能让情绪意气消逝。而人只要处于情绪激动意气昂奋的状态,对身心都是一种戗害。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采用转移情绪冲淡意气的方式,也可以利用时间消磨来达到事过境迁。这些应对具体事件的做法与平时有意识地引导练习打坐、吐纳、学会屏思、学会闭目养神等结合在一起,会潜移默化地产生积极作用。但见效的速度不会很快,对此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持久的恒心。

至于要登上养生的最高台阶,达到做人心平气和并一以贯之,是更不容易的修为。在这里往往有几种因素因缘际会才会奏效,才会历练出一个宠辱不惊、知天达人的灵魂。这些因素包括性情的涵养、胸襟的开拓、价值观的建立和人生态度的通达豁融。这四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无法单独地存在。要达到这点几乎要调动起人类全部的修为和智慧。但这毕竟是经过努力就可以达到的境界,并非高不可攀。前面说过,物质后面的条件是实在可感的,要做到难度不大。但精神层面的如第四个台阶就看不见摸不着,抽象的目标很难用实在的手段实现,那只能求助于比较高端的形式。

例如读书,如果一个人一生伴有读书的习惯,则读书在养生中的作用自然会充分体现,所谓“腹有读书气自华”就是这种锦绣心肠的外化。阅读习惯是现代人类养生的高端形式之

……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6:5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