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乘寺
释义

大乘寺,寺庙。有齐齐哈尔大乘寺、新昌大乘寺、山西晋阳大乘寺、彬县大乘寺、正定县大乘寺、乐至大佛镇大乘寺、昌吉县大乘寺和太原大乘寺。

黑龙江齐齐哈尔大乘寺

简介

大乘寺又称大佛寺,位于齐齐哈尔市铁锋区木海街与民航路交叉口、西满革命烈士陵园南侧。建于1943年,占地面积3.1万平方米。坐北朝南,有前后两座大殿。庙门向南,正中一座大门楼。大殿及门楼皆为黄釉琉璃瓦覆盖,院墙按八卦建造,庙宇采用斗拱式建筑,玻璃瓦覆盖,大雄宝殿脊中央的麒麟背驮一座玲珑宝塔经幌,与绿色琉璃瓦组成的“大乘寺”三个大字交相辉映,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

寺内外古木参天,环境优雅,虽近代所建,因采用传统的古建筑形式而独具一格,是黑龙江省现存规模最大的琉璃瓦建筑之一,为省内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布局

大乘寺坐北朝南,由山门、配殿、正殿、前殿、后殿组成,院墙按八卦建造,庙宇采用斗拱式建筑,玻璃瓦覆盖,院墙呈八边形结构,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各边有一座配殿,共7座配殿,每座配殿距离大殿恰好88米,而且均面向大殿。配殿为抖拱式建筑,屋顶由彩色琉璃瓦铺成,均高4米,宽3.3米。长8.3米,各5间。7座配殿与山门组合,成八卦形排列,配殿与山门之间由涂红砖墙连接。

距山门26.3米的中轴线上,是天王殿(前殿)。高、宽均4.6米,长12米,各5间,中三间连贯为一。供奉弥勒佛祖,坐北面南,高4米,下首左为阿弥陀佛,右为燃灯佛。东单间供奉观世音菩萨,西单间供奉地藏王菩萨。距天王殿18.3米的中轴线上是大雄宝殿(正殿),是大乘寺的主体建筑,高4.8米,宽8.3米长12米,各五间。大雄宝殿屋脊中央的麒麟背驮一座玲珑宝塔经幌,与绿色琉璃瓦组成的"大乘寺"三个大字交相辉映,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排檐下为各种珍奇动物的彩色木雕。正殿中间供奉释迦牟尼佛,左首文殊菩萨,右为普贤菩萨。隔扉后为坐南面北的观世音菩萨。东单间供奉太上老君,西单间供奉孔圣人。距大雄宝殿18.3米的中轴线上是藏经楼(后殿),两层,每层高4米,各五5间。楼下中室供诵经用。距藏经楼18.3米的中轴线上是北配殿。新辟有500罗汉堂和全市最高观世音(高8米)供奉殿。 山门西侧是钟楼和鼓楼,二层阁楼上分别悬着直径1.8米的大鼓和5000公斤的大钟,钟上刻着一整部《金刚经》。山门殿和大雄宝殿中间,是天王殿,天王殿前,有一尊汉白玉露天观音像,高7米多,手拿杨枝和净瓶,端庄慈祥。大雄宝殿后面有藏以楼及闭关楼。市佛教协会设在西配殿内。

寺院虽为近代所造,但因采用传统的古建筑形式而独具一格。墙内外古树参于,绿草如茵,环境幽雅,已辟游览区。

又称大佛寺,位于齐齐哈尔市大乘路1号,火车站南约2.5公里。建于1939年,为黑龙江五教道德院院长孔玉书所建,是天台宗四十四嗣如法禅师住锡的道场,因此大乘寺被称为北方天台宗祖庭。后因战乱,而被迫停办佛事,进而被征用。1990年重建。

大乘寺坐北朝南,院墙按八卦建造,庙宇采用斗拱式建筑,玻璃瓦覆盖,院墙呈八边形结构,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各边有一座配殿,每座配殿距离大殿恰好88米,而且均面向大殿。大雄宝殿脊中央的麒麟背驮一座玲珑宝塔经幌,与绿色琉璃瓦组成的"大乘寺"三个大字交相辉映,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

山门西侧是钟楼和鼓楼,二层阁楼上分别悬着直径1.8米的大鼓和5000公斤的大钟,钟上刻着一整部《金刚经》。山门殿和大雄宝殿中间,是天王殿,天王殿前,有一尊汉白玉露天观音像,高7米多,手拿杨枝和净瓶,端庄慈祥。大雄宝殿后面有藏以楼及闭关楼。市佛教协会设在西配殿内。

寺院虽为近代所造,但因采用传统的古建筑形式而独具一格。墙内外古树参于,绿草如茵,环境幽雅,已辟游览区。

历史沿革

大乘寺属十方丛林规模,在黑龙江省内与哈尔滨市极乐寺齐名。筹建於民国,落成於伪满。前後历时十四年之久。系天台宗第四十四代法嗣 虚大师倡建於一九二九年;黑龙江省五教道德院孔毓书投资和集资,於一九三九年正式动工;一九四三年竣工并开光,礼请天台宗如光法师为开山住持;是故为天台宗丛林。

当时,香火旺盛、道风淳正,常住僧众曾达到一百五十多人。一九四四年,满洲国政府把大乘寺列为全国重点寺院,满洲国黄帝爱新觉罗.溥仪还赠送给大乘寺唐朝《华严经》一套(现存市图书馆古籍部)。一九四五年,齐齐哈尔解放前昔,为防止佛像遭到破坏,大乘寺僧众趁著月色含泪把佛像偷偷的掩埋起来,然後悄悄奔赴四方。「文化大革命」过後,宗教政策得到落实。市政府派人经过多方寻找,於一九八三年,在当初参与埋藏佛像的原大乘寺监院园智法师的指导下,市委统战部和民宗委组织人力,很快挖出了当初掩埋的全部汉白玉石雕佛像,共计三十九件,终於使埋藏了三十八年的圣像重见天日。

一九八○年,大乘寺被市政府列为市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一九八七年大乘寺被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一九九○年十月二十九日,受黑龙江省佛教协会派遣和齐齐哈尔市政府及齐嫩地区居士的邀请,九十三岁高龄的东北妙修法师驻锡大乘寺。开始大乘寺的正式维修工程。一九九五年农历五月二十八日,大乘寺举行大雄宝殿开光暨妙修和尚升座法会。

浙江新昌大乘寺

简介

新昌大乘寺位于新昌县城西南,在南明山与石城山之间的山谷之中。寺内有大弥勒佛石像,寺外有隐鹤洞、锯开岩、濯缨亭、俊貌石、石棋坪、放生池及一些摩崖石刻等胜景。寺始建于东晋永和年间(345—350),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为中国重点寺院之一。寺院依山而建,正面外观5层,寺内高大雄伟,巨大的弥勒佛石像正面趺坐于大殿正中。这座巨大的石像,雕凿于悬崖绝壁之中,历时约30年才全部雕成,为江南早期石窟造像代表作。佛像高大巍峨、气势磅礴,经测定,石佛座高2.4米,正面趺坐像高13.2米,阔15.9米,两膝相距10.6米,耳长2.7米,两手心向上交置膝间,掌心可容10余人。大乘寺西北约300米处还有一小刹名“千佛院”,院内有佛千尊,每尊长约7寸,宽近5寸,排列整齐,个个神采飞逸,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工匠的无穷智慧与高度的艺术水平。

特色

大乘寺位于新昌“千仞壁立,嵯峨怪石,环布如城”的石城山。大乘寺建寺历史悠久,在佛教界享有很高的地位,曾是中国佛学研究和传播中心之一。

新昌大乘寺创建于东晋永和初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据《高僧传》记载,公元345年,高僧昙光为领略浙东的奇山异水,尤其受当时杰出的高僧竺道潜和支遁归隐浙东的影响,慕名来到石城山。昙光栖于石室,草建“隐岳寺”,这就有了新昌大乘寺的开始。

大乘寺作为石窟艺术造像在外很有名气,但大乘寺在佛学研究与传播方面的历史贡献长期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今,人们在重新认识新昌与新昌大乘寺在宗教界地位时,我们不能不再次提到高僧竺道潜与支遁。竺、支二人在当时的佛教界已经很有名气,由于他们在浙东新昌一带定居后,又有东晋十八高僧中的于法兰、于法开、于道邃等相继到来,因此又吸引了当时的大批名流来此共同探讨佛教,于法兰还在大乘寺的山门外建造“千佛院”的前身“元化寺”。

据史料记载和学者们探讨的结果表明,昙光到新昌石城时,佛教传入中国不过150年,由于多位高僧在此研究与传播佛法,使当时的新昌大乘寺俨然成了中国的佛教研究基地,并由此在浙东一带出现了中国佛教史上的“六家七宗”。众多高僧与名士在新昌的活动将中国的佛教学研究推向了高潮,并在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向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传播与渗透,这也理所当然地成了佛教界将新昌大乘寺作为佛教圣地的最主要理由。大乘寺的辉煌历史与在佛学发展中的地位,旅游者可以通过专门书籍与导游人员的口述中获知,而大乘寺的造像艺术,建筑与环境的和谐是任何文字与语言难以完全表述的,只有当你身临其境时,才能体会其中之奥妙。

大佛宝像坐落在石城山仙髻岩的一穴石窟之内,石窟之外有建筑宏伟的大雄宝殿。殿外流水淙淙,殿内香雾缭绕,是大乘寺的核心区域。不管出自何种目的造访大佛金身,不管你有无最充分的思想准备,只要一跨入大殿之门,每个人都会感受到一种无形的震慑。宝像庄严,慈眉善目,甚至于微笑着凝视每个“凡夫俗子”,但谁也避免不了这种感受。大佛造像座高2米,身高13.74米,头部高4.8米,耳长2.8米,鼻长1.48米。整个造像比例协调,充分考虑了人们观赏的视角,被学界称之为“江南第一大佛”。

放生池在大乘寺外山门内。大乘寺的放生池非但是一般佛教寺庙中的固有建筑,在新昌大乘寺更有平添景色的妙用。不管是香客还是游客,一进入外山门,就会被两处清澈的水池所吸引,水面映照着两面青山、四面绿树,佛门净地的感觉油然而生。放生池南面岩壁“南无阿弥陀佛”为弘一法师手迹,“放生池”三字为钱思廉所书。

智者大师纪念塔建在两放生池间的山坡上,为纪念智者大师智顗而建。智顗为隋唐间中国佛教大家天台宗的创始人,隋开皇十七年(597年),应晋王杨广之请,自天台赴扬州,途经石城寺。因病于十一月二十四日圆寂于此,后移葬天台山塔头寺,在圆寂处建有衣钵纪念塔。因天台宗在日本流传甚广,新昌大乘寺也就成了日本游客经常观瞻朝拜之地。新昌大乘寺锯解岩,俗称锯开岩,在山门外公路右侧,是一块高4米多的巨石,稍加留意即能看到。此岩中间有一缝,如刀劈一般,相传是两位仙人用稻草绳锯开,以启示开凿大佛之人能锲而不舍。

游客可以看到放生池旁的木化石,和景区内木化石园中陈列的同出一个地方,即新昌镜岭镇的安溪村。木化石园是近几年新昌旅游管理部门为游客参观方便,从安溪村移放至此,具有研究地质变化的科学价值。生成于1.5亿年前的木化石,或高或低,或粗或细,起落有致地安排在景区之内,为大乘寺增加了历史和科学的氛围。

般若谷是利用石城山一处山谷的采石场建筑而成,设计者利用遗址的地势,巧妙地安排了佛教发展历史展示。以流动的瀑布形式增加大乘寺境内的动感,以佛的世界强调大乘寺佛教文化的气氛。

大乘寺已是一座规模不小的寺庙,但非常有序地散建在不大的山谷之中,如果没有景区入口处大佛城的渲染,紧邻繁华闹市的大乘寺,人们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繁华与宁静,巨大与微小均被巧妙地统一在石城山的山谷之中,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兼胜,这可能就是大乘寺始终保持香火旺盛的秘笈所在。

游览大乘寺如得宽余,建议围绕大乘寺上四周山顶略作观赏,那是一种与穿梭在庙宇之间、沉浸在佛教氛围中完全不同的一种感受。不仅往下可以见到红、黄、黑等不同颜色组成的飞檐翘角建筑若隐若现,通道围墙迂回曲折,池水似镜倒映着披绿的青山层次丰富,而且你所在的山野,到处是古树野花。尤其在秋日,枫叶飞红,野菊吐黄,一派秋日春光。

大乘寺南汉王刘龚好佛,为应天上二十八宿之数,在羊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各建七座佛寺,合称“南汉二十八寺”。随着岁月流逝,二十八寺绝大部分已沦为市尘,或变为民居.惟有地处现广州市区中心繁华地带的大乘寺巍然独存。

历史

大乘寺为二十八寺中北七寺之新藏寺。据史载:此地前临仙湖,后枕西湖,绿水澄清。至宋代日渐荒废。元代(1271-1368年)再建殿宇,各曰福田庵。明代扩建为龙藏寺,其规模南控南南城脚(合之北京路丽都酒家附近),北枕拱北楼(北京路兴西湖路口交界处),山门朝西,直通龙藏街(龙藏街由此得名)。明末被当局改建为巡按御史公署。清朝顺治六年(1649年),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受命南征,直逼百粤,史称“两王八粤”,合围穗城,攻战持续十个月,公署毁于兵焚。康熙二年(1663年)春,尚可喜自捐王俸重建佛寺,并亲自董理;翌年冬竣工;主要建筑每头门、钟楼、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殿,两侧建廊庑、方丈室、香积厨、斋堂、库房、僧舍、客堂。殿宇布局及制式,悉仿京师官寺。大雄宝殿坐北向南,面阔七间,深进五间,面积1200平方米,殿高18米,“庄严雄壮,观者声为!”大殿正中供奉黄铜精铸的三世佛像,各高六米,重十吨,为岭南之冠,故名大乘寺。“康熙三年岁次甲辰孟冬吉日”,由“平南王尚可喜薰沐耳拜题”的《鼎建大乘寺记》石碑,至今仍保存在大雄宝殿前面左侧。另有《鼎建大乘寺题名碑》兀立于大殿右侧。

康熙六年(1667年)八月初一,尚可喜三子尚之隆晋秩额驸(满族语,即驸马)後,偕固伦公主不定期粤省亲,聘请班禅喇嘛及四十名喇嘛同来广东,驻锡大乘寺,大修四十九天“无遮胜会”。

据传,尚可喜到了晚年,往往预感有“不祥之兆”。如何偿还屠城罪业,告慰无辜冤魂?谋士金澄献策“逃禅避祸”。于是决意皈依三宝,广招沙弥,盛开法会,大乘寺呈现兴旺景象。山门联“大道有岸,佛法无边”,即出自其谋士金澄之手。康熙十二年(1673年)双目失明的尚可喜离开大乘寺回辽东养老。大乘寺兴旺景象也随之回落。

康熙中叶,行脚僧自乐禅师云游到此,目睹大乘寺殿宇庄严,金身雄伟,却无高僧大德驻锡,于是亲自到海幢寺诚请正目禅师兼任大乘寺住持。从此海幢、大佛两寺僧众过往甚密、亲如兄弟,大乘寺也渐趋兴旺。

雍正十一年(1733年)四月十一日,世宗皇帝向中国颁布谕旨,整顿僧伽。广州知府刘庶选大乘寺作为宣谕之所,并于殿前建宣谕亭。同时在大殿两侧增建韦驮殿、伽蓝殿及僧舍,在寺院外街建东西两座门楼——东标“佛境”,西榜“禅林”。此时寺院范围扩大为开山以来最为鼎盛的时期,兴光孝寺、华林寺、海幢寺、长寿寺(在长寿路,已废)四寺齐名,合称广府五大丛林。

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以钦差大臣身份到广州查禁鸦片,“收缴菸土菸枪总局”设在大乘寺内。

咸丰年间(1851一1861年),太平天国起义,粤府占用大乘寺西边的大部分僧舍设立善後局,僧人纷纷离寺,仅剩三人看管寺门。民国初年,当局占用殿宇设立广州市政公所。民国十年(1921年),广府五大丛林寺僧及知名居士鉴于世风日下,人欲横流,功利之说甚盛,道德之基益摇,联名发起在大乘寺组织广州佛教阅经社,以佛教文化及教义影响社会、净化人心。此举深得孙中山大总统嘉许,亲笔书赠“阐扬三密”四字大匾(墨迹尚存,现已复制展出)。

民国十一年(1922年),当局以筹集北伐军饷和市政府建设为名,将大乘寺全部房地产标价拍卖。寺僧闻讯,非常震惊,住持敬胜法师率领僧众三十多人到省府请愿。省长陈策微服暗访大乘寺,得悉大乘寺的历史与化艺术的保留价值,遂取消拍卖全寺之意,保留部分殿宇,延续佛事活动。寺僧艰苦努力,募集资金,赎回部分房地产,计有大雄宝殿、毗卢殿、禅堂、祖堂、库房、方丈室、客堂、僧舍、斋堂等六千多平方米建筑物,仍不失为丛林格局。

1926年3月26曰,“中山舰事件”后,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部设在大乘寺祖堂及部分僧舍中举行高级政治训练班,吸收五十多名共产党员入班学习,培养高级政治干部,由周恩来任班主任。学员结业后,分派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二军、第六军中任职。

山西晋阳大乘寺

大乘寺创建于隋文帝开皇年间。

有位名叫澄空的和尚,年二十岁,他在晋阳汾水以西建寺后,誓愿要在寺中铸一高七十尺的巨型铁佛。于是澄空四处化缘,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聚集金炭,开炉铸像,不幸佛像没有铸成。澄空稽首忏悔,继续为铸佛不遗余力。又过二十年,已是唐初,二次开炉造佛又遭失败。年过六旬的澄空和尚仍不灰心,矢志不移,决心再次精心准备,誓在有生之年造成佛像。又是二十年艰辛努力,三次开炉造佛,远近僧俗万人,前来观瞻铸佛盛况。澄空登上百尺炉巅,对观众高声喊道:“我年轻时就发下大愿,铸写大佛,现已八旬,曾两次造佛不就,这次如再遭违心,这辈子恐难以完成夙愿了。今日开炉,我将与金液同铸佛像。如果大佛造就成功,五十年后吾将为佛再建重像。”观众听后无不人人泪下,号泣谏之,但澄空决心以死明志。等到炉口开启,金液喷射,澄空向众人挥手致谢后,飞鸟一般纵身跳入滚滚铁流之中。佛像终于造就,其相庄严端妙,毫发胥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大乘寺遂成晋阳城中著名寺院。唐玄宗开元年间,节度使李(日高)镇守晋阳,看到佛像为风日所侵,便捐资七万缗,建重阁以护之,名曰“平等阁”。此距澄空捐躯造佛正好五十年。此后,大乘寺更具盛名,远近僧俗纷纷前来顶礼膜拜。直到宋初,宋太宗平北汉火烧晋阳城,大乘寺及佛像一起随城焚毁。

山西晋中市大乘寺

简介

据史料记载,大乘寺始建于北宋天禧年间(公元1017-1021),明万历27年因存放大乘经而更为现名,是历史上榆次古城的重要佛教文化活动场所。清康熙年间历史名贤傅山先生曾频繁往来于该寺。大乘寺亦更加闻名遐迩。2005年2月,榆次区政府将大乘寺交与佛教界,并与普寿寺正式签订合同,明确规定由普寿寺对大乘寺进行复建、管理、保护。大乘寺修复工程无论从佛教遗迹和文化的保护还是增强老城人脉和文脉促进榆次旅游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介绍,目前这里已是山西佛教女众教育培养基地,有学员近500人。

历史

一九三五年,在哈尔滨极乐寺住持定西(字如光)法师及倓公的弟子惺如法师的监督下,购得土地四十二万平方米。

一九三九年正式动工,一九四三年竣工并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开光活动,天台宗四十四代法嗣、满洲国佛教总会会长如光法师兼任住持,系大乘寺开山祖师。当时常住僧众三十多人,最多时曾达到一百五十多人。

一九四四年,大乘寺被列为满洲国特殊保护寺院。

一九四五年,齐齐哈尔解放前夕,受谣言的影响,僧众们把佛像埋藏在院内,自动分散到各地寺院。

解放后,大乘寺先后被学校、消防队、革命公墓、福利工厂等多家单位占用。

一九八○年,齐齐哈尔人民政府把大乘寺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九八三年,在原大乘寺监院、现居北京的僧人圆志法师的指点下,市城建局和宗教局把埋藏三十八年的佛像挖掘出土,供信众们参观礼拜。

一九八七年,大乘寺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九九○年,齐齐哈尔市政府决定恢复大乘寺,并从哈尔滨极乐寺请来九十二高龄的当代高僧、天台宗四十五代法嗣妙修法师住持大乘寺,正式恢复修建工作,开始举办正常的宗教活动。

一九九二年,原极乐寺知客、南京佛学院毕业的中谛法师前来协助妙修老和尚修建大乘寺,就任本寺监院。

一九九五年,大雄宝殿及部分殿堂修复完毕,举行了大型的“大殿开光暨妙修大和尚升座法会”,国内高僧云集,中国佛教协会多位副会长前来祝贺,市长刘海生、陈鹏飞参加并主持会议。

一九九六年,大乘寺受中国佛教协会的委托,举办了建国后黑龙江省第一次传戒法会,受戒僧尼三百多人。省市各级政府有关领导到会指导,中国佛教协会派员监督。

同年,齐齐哈尔市佛教协会成立,中谛法师被推选为会长,妙修大和尚被聘为名誉会长。

一九九八年,妙修大和尚圆寂,天台宗第四十六代法嗣、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市政协常委中谛法师继任住持。

二○○○年,主体院落内除藏经楼外,四座主殿、六座配殿全部修复完毕并投入使用。

同年,齐齐哈尔市第二届佛教代表会议召开,中谛法师连任会长。

二○○二年,佛教协会八正报恩会成立,中谛法师兼任主委。

二○○三年,大型建筑群—五百罗汉堂修建完毕,海会堂基本完工;藏经楼开始施工,斋堂一期工程正式施工,将分别于二○○四和二○○五年末完工。

自恢复以来,本寺常住僧众始终在三十人左右。法会期间,住众最多时达四百余人。

陕西彬县大乘寺

简介

彬县大乘寺石窟,是丝绸古道上一颗璀璨夺目的艺术明珠。位于陕西省彬县县城西10公里处的西兰公路(312)国道旁。唐初李世民时期的贞观年间开凿建成,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观

大乘寺石窟依石山,傍泾水,凿岩为室,雕石成像。窟前堆土成台,曰:“明镜台。台上筑楼,雕梁画栋,飞檐挑角,雄伟壮丽,势入云端。

全寺共130孔洞窟,错落绵延在400米长的立体岩面上。其中有佛龛446处,大小造像1980尊。分四大部分组成,即大佛窟、千佛洞、佛洞、丈八佛窟等。

最值得一观的是大佛窟.一尊20米高的阿弥陀佛,跏趺坐于幽深空灵的石窟正中,美轮美奂,袒胸披衣,螺髻罩顶,两耳垂肩,月眉风眼,鼻直口阔。仰观金光灿灿的风腴面态,慈祥中透出威严,威严中又现慈祥。虔诚凝观,一股撼人的国量,透彻心扉。

这是陕西第一大佛。在中国各石窟大佛中,也位居前列。但若以精美完好论,则位居各佛之冠,且别具一格。气势磅礴,伟岸大度,充溢着伟人的博气象。有位专家在研究此大佛的论文中称:大佛造型与李世民相似。

侍立于大佛两侧的菩萨分别为观世音和大势至,与大佛合称为西方三圣,两尊菩萨身高均为17.6,也是非凡的艺术雕刻。各持法相,面相丰圆,佼秀慈雅,含蓄恬静,所着锦衣,流畅自如,其形其神,无不透谢出天国里的至善至美。

位天大佛窟东侧的千佛洞,则另具特色。此窟呈中心柱式结构。窟中主像为弥勒佛像,两边侍立的分别是弟子,菩萨,力士。除此各龛内大多为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两弟子两菩萨造像。尤其是众多的石雕菩萨造像,袒胸露腹,飘逸飞动显示出优美的大“S”造型,如歌似舞,楚楚动人,游人会从中充分领略大唐时女性自由、活泼、开放的社会风尚。这些造像,多次被国外游客冠以“东方维纳斯”美称。

佛洞位于大佛窟西侧。释迦牟尼佛为主像。释氏的一侍胁为文殊菩萨稳骑雄狮背上,狮颈系铃、狮尾甩动,给人以长啸奔腾的感觉。

彬县大乘寺石窟目前已成为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有众多的海内外游客仰慕而至,每日络绎不绝。每年农历三月初八,是大乘寺的传统庙会,这一日,数万游客,香客,从四面八方如潮涌来,盛况空前。如今,随着大乘寺旅游区内一座座旅游服务设施的崛起,愈来愈多的游人来大乘寺饱览神游,从而为人生增添一段美好难忘的回味。

河北正定县大乘寺

简介

正定大乘寺千年古城正定有中国著名的十大佛教寺院之一的隆兴寺,当地人又称为大乘寺,正定原名真定,清朝为避雍正皇帝名讳而改称正定,沿用至今。从石家庄火车站乘201次小公共大约3块到正定汽车站,也可石家庄市内打的大约30元直接到隆兴寺,因为正定收费站收过路费来回20元的原因,所以石家庄的士司机一般不愿前往,可以先打车到运河桥后再拦截201次小公共,2块到正定汽车站,或在运河桥打正定的出租车10块到隆兴寺,从正定汽车站坐1路中巴到大乘寺,或打正定的出租车10块到隆兴寺。建议不要坐三轮车。

布局

大乘寺正门高高矗立着江泽民总书记题写的大匾,很是好认,还有门口有诸多兜售香火者,很是缠人,寺庙内现已经没有出家人,是否请香在于自己,在于心诚.,大乘寺票价30元,很是贵啊,但是比较于满寺的千年文物还是有所值,因为历史人文景观较多,建议请导游或购买语音设备,以免入宝山空手而归。

大乘寺是国内现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原名“龙藏寺”。宋初,太祖赵匡胤敕令在龙藏寺内铸造铜佛,并盖大悲阁,遂大兴土,以大悲阁为主体的一组宋代建筑先后告成。到了清康熙、乾隆年间,又两次大规模维修和增建,寺院发展到鼎盛时期。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改龙藏寺为隆兴寺,俗称大乘寺。历代帝王曾多次到此巡境幸驻跸,上香礼佛,题诗书匾,刻碑立石。

到隆兴寺首先看到的就是天王殿,天王殿也是隆兴寺的正门剪票处,供奉弥勒菩萨,天王殿门上悬有康熙皇帝手书“敕建隆兴寺”金字牌匾。走过天王殿,就是原来六师殿的遗迹。六师殿正正准备重修,有意尽心力者,不妨慷慨解囊.绕过台基,便看到了巍峨高大的摩尼殿。

.

摩尼殿的主体,是一座进深七间,面阔七间的正方形殿堂。摩尼殿中的壁画、彩塑同样十分珍贵。摩尼殿殿堂中央为一正方形内槽,这使得殿堂中呈“回”字形。在面南的壁上,为宋塑释迦牟尼和迦叶、阿难二弟子及明塑文殊、普贤二菩萨塑像。塑像高大、雄浑,气度不凡。东西两侧及大殿四周绘有明代壁画。壁画气势恢宏,人物众多,笔法精细。可惜的是绝大多数已经脱落,真是令人深感遗憾。

最令人称奇的,是北壁明代通壁悬塑的五彩海岛观音。整面壁上,人物多样,山石、祥云萦绕其间。色彩鲜艳,至今仍光彩照人。最特别是北面明朝嘉靖年间重塑的高3.4米的倒坐观世音(倒坐大致的意思是表明观世音菩萨不渡尽众生,永不回头的大慈大悲),优柔端庄,被鲁迅誉为“东方美神”。真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最美的观音.但见她头戴宝冠,项饰璎珞,帔巾自肩下垂,身着红色长裙,右腿屈起搁在左腿,右手搭于左腕抱住右膝,头微右侧,身略前倾,呈大自在状。一派闲适自若、怡然自得的写意样子,更令人叫绝的是当你从不同的角度看这座雕塑中观世音菩萨的眼睛的时候,总会觉得大慈大悲的菩萨面露笑意的慈眼安抚我们这些愚痴的众生。

从北面抱厦走出,穿过牌楼门,便可看见戒坛。走出戒坛,便可看到东侧的转轮藏阁和西侧的慈氏阁。在慈氏阁里可以看到了宋代木雕天冠弥勒佛。

在慈氏阁北面,是“龙藏寺碑”。据说隋朝保留至今的石碑,在中国只有3块,但是要以这块记录了隆兴寺据说刻有约1500字,在书法史上还认为是隶书向楷书渡的典范。龙藏寺碑旁,有两座御碑亭,黄色的琉璃瓦显示了其尊贵的地位。两座御碑亭分别是康熙、乾隆皇帝所立。

御碑亭后便是整座隆兴寺的主体建筑大悲阁。大悲阁始建于宋代,后毁于战火,清代曾仿宋代建制重建。九十年代初期,国家拨款将原建拆毁,进行重建。现在的大悲阁高33米,共三层。规模虽比宋时略小,走进大悲阁矗立在面前的,正是被誉为“华北四宝”的正定大菩萨。正定大菩萨全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高22.28米,宋代铸造,是中国古代最大的青铜制艺术品。42臂分别执日、月、净瓶、宝杖、宝镜、金刚杵等法器。面部表情端祥恬静,仁慈庄重。达到了瞻之弥高、仰之益恭的艺术效果。大佛始铸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年),有3000工匠参与铸造。由于佛像超高,所以采取自下而上,分七段接续铸造。第一段铸莲花座,第二段浇至膝部......第七段浇铸至顶部,最后添铸42臂(后被锯掉,现为木雕而成)。工程浩大,比承德外八庙普宁寺大乘之阁的观音木雕像难度要高得多。它是北京周边地区4尊大佛之一,与北京雍和宫大佛、天津蓟县独乐寺大佛、承德普宁寺大佛齐名。这座青铜制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维护主要依靠国家资金,也接纳社会捐助,有意尽心力者,请慷慨解囊。

佛像上部,建有三层阁楼,檐飞角挺,顶盖筒瓦。中阁为道教天神昊天金阙至尊玉后大帝(玉皇)尊位。意在玉皇在此休息。回銮寺因此得名。大殿通面宽十五米,进深十米,为僧众念经,说法、做佛事场所。

据石壁残碑与潼川府《新修府志〉》载,大佛为元时大德年间,县内佛徒为阐释教义,弘扬佛法,在此凿造,跑今七百年左右。石刻造像为弥勒尊佛,居县内寺石佛之首。按佛家“三世佛”学说解释,佛有过去佛燃灯、现实佛释迦、未末佛弥勒之分。 《弥勒下生经》载:弥勒原出于婆罗门家庭,后为佛弟子,选佛入灭,上生于兜率天内院,经四千岁(相当于人间五十亿七千万岁)当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现在有些寺院供奉的笑口常开的袒胸露肚的胖弥勒,实为五代时“契此”和尚的化身。

大佛所以能在盘龙山安营扎寨,民间传说他和老君、紫苏从西天竟走到云台观履行公事,因为雄鸡三唱而停,紫苏先占云台,老君只好占了八洞,大佛因而停在盘龙山上。大佛并不是一个能够轻易认输的人,是否满意,无人知晓。其实,论地理,人口条件,他占的地方旯好。这里北连牛头,南眺印盒,面临涪、凯,又能鸟瞰梓州城景。依山傍水,风景秀丽,非老君、紫苏之地所能相比。

历史

大乘寺的会期,每年以佛历(即农历)二月初八的大觉会最为热闹。这个会期前,僧徒们提早半年就开始准备。这是佛寺独有的会期。据说这天是大佛落成揭纱点睛的日子。大佛从“大彻”、“大悟”、到“大觉”,走向了佛家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并非一般的日子。其次是四月初八佛的诞生日,二月二十五的下发出家日,腊月初八的得道成佛日,以及二月二十五的入涅(即死)日等,都是大乘寺的重要会期。平时还有善男信女到寺烧香还愿,历经元、明两代,盛而不衰。但二月初八最为重要。

尽管如此,大佛也有难测的风云,难逃的“劫数”。传说在明末清初,三台发生过一次地震,盘龙山出现滑坡,温漉漉的泥土、砂石掩没了整个寺宇,直到清乾隆五十二年,大雨引起土崩,大佛才重见天日。士人不仅募资恢复了佛像、殿宇,而且大大殿两侧新建了观音殿、罗汉堂、五圣殿等庙群体,有百数尊泥塑菩萨在此领受香火。为防止浮雕坡,士人又在壁顶载种树木,保住水土。大佛因灾得福,至此,大乘寺盛况空前,风靡一时。文人黑客到寺吟诗,《三台县志》记载,清人吴立卿游大乘寺诗云:“山势牛头夹寨宽,花朝节近畏春寒。莼根有味惊张翰,芋火何心问懒残。古殿阴深留绀碧,核爆炸香杂沓动旃檀。黄金布地看长脚,谁信兹航普渡难”。诗中记载大乘寺“古殿阴深”、朱栏碧翠,黄金铺地,香火繁盛大杂沓,可见当是之盛况了。

民国时期,由于佛教活动多在城内护圣寺,或城北琴泉寺,大乘寺缺少修葺,殿宇泥塑遂衰。一九八六年五月,三台县政府行文公告"云台观和大乘寺分别为道教,佛教活动场所,予以开放。并将观、寺及文物交由道,僧人员使用管理"。省、县政府拨款将寺内榨油厂迁出。复原大佛,修缮殿堂。一九八七年三月,由当家僧人僧如才邀衣成教宝光寺艺人为大佛校形、穿金。至此三台佛教僧徒、居士,有了信教作佛事的场所。

目前,大乘寺香火旺,游人众多。门前对联:“禅心朗照千秋月,真性清涵万里山”笔力犹劲,耀人眼目。殿内香烛灯火,昼夜不灭。僧徒朝钟暮鼓,木鱼声声,今经诵佛,虔诚膜拜。一遇会期,居士前往,游艺机人如织,殿前人潮人海,水汇不通。中国政协委员,高僧、江油武馆馆长海灯于一九八七年九月来寺讲经说法,并书写“大乘寺”匾额。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四川省政协委员范应联等,先后为寺赠书送联,为大乘寺添彩增辉。

四川乐至大佛镇大乘寺

简介

大乘寺位于大佛镇大乘寺村白鹤嘴山腰,东西两面各有一座“莲花台”坡遥相呼应,象征菩萨在此诵经,其地形异常。海拔544.2米。山体西东走向,西高东低。侏罗系蓬莱镇组紫褐色砂岩和泥岩互层。山间柏杂混交,绿树成荫,蔚然森秀。距镇人民政府近,交通便利。

规模

大乘寺早在明代为著名古刹,庙有七重殿堂,占地7880平方米,僧人多,香火旺,惜毁于明末。清初,乡人在山东北侧重建,占地2000平方米,大殿祀摩崖大佛一尊。清咸丰三年(1853)设镇,以摩崖大佛像命名。寺定期举办庙会,以每年观音会、城隍会教徒为多,香火旺盛。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寺庙受到人民政府保护。1959年7月,寺后古树被暴风雨袭击,粗枝断裂,寺庙、大佛像均被击毁,成为一片废墟。90年代初期,镇佛教信徒在原址烧香、拜佛。为了满足信徒的佛教生活,1994年4月,成立寺复修委员会。在广大信众的支持下,复修工作顺利,数百年的古刹重新屹立在白鹤嘴山腰。

大乘寺占地1.3万余平方米。殿堂总建筑面积2320平方米。现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三重殿堂,在大雄宝殿后有地下佛堂,面积60余平方米,冬暖夏凉。另建有半地下室的念佛堂,容200余人。室内四壁贴挂阿弥陀佛像,高2米,多个灯箱,电开关一开,灯光辉煌,处处现佛像。大雄宝殿后,建有化身窑一座。寺内主塑释迦牟尼、药师、观音、韦驮、罗汉、四大天王等菩萨佛像39尊,玉雕佛像10尊。所有塑像技艺高超,神情各异,比例适当,栩栩如生。还建有教学楼1200平方米,供佛教教学之用。

在楼侧保坎墙雕刻“二十四孝图”、“十三果报图”、“十法界图”。生活区总建筑面积为2255平方米,建有僧住楼200平方米、居士楼500平方米、五观堂600平方米,可供200余人修学食宿住地。有招待所、小卖部,方便香客及游人。寺内绿树成荫,花草茂盛,空气清新,环境幽静。

大乘寺现有僧人5人,居士390人,常住居士8人,信徒数千人。每月农历初一、十五为庙会期。每次会期约200余人参加弘法活动。香烟缭绕,蜡烛辉煌。2003年起,每年春、秋、冬三季举办“佛七”法会,至2006年共举办9期,参加“佛七”法会人员,多者800余人,少者40余人,均来自成都、宜宾、安岳、遂宁和县的居士。

大乘寺管理委员会决心依靠信众的支持,搞好教务工作,把大乘寺办成佛教圣地。乐至大佛镇大乘寺现任住持释法慧。

新疆昌吉县大乘寺

简介

昌吉县大乘寺建于1920年(民国9年)夏,寺址位于县城内西后街,是由原籍河南南阳、身为佛教居士的杨崇林主持负责修建的。修寺经费主要靠杨崇林等在四乡募化,还有一部分来源于佛教徒自愿布施。

布局

大拂寺坐西向东,有长方形凹合院,东西长82米,南北宽28米,总计面积2276平方米。院中有大雄宝殿,阔3间,是土、木、砖瓦结构建筑。殿内中堂供奉释迎教主,弥陀如来,观音菩萨三圣画像。左右两侧供奉韦陀,伽蓝,18罗汉等菩萨画像。大殿门外两侧,左廊下陈挂坐铁铸钟1口,系民国年间造,重500公斤;右廊下陈放牛皮大鼓l面,鼓面直径约1米。前廊下楣雕绘五彩油画,玲戏剔透,工艺精美。殿门8扇,格子样式;殿窗2扇,3圈套月。

佛殿内外墙壁均为石灰搪成,寺院山门皆为砖木结构。山门楣上镌刻有笔力苍劲的3个大字:大乘寺。院内左侧有平房7间,佛殿后有蔬菜园地。寺周墙用土块扎成,高2米。佛殿后有藏经房5间,内藏《大藏经》共4800卷。

当时该寺共有教徒80余人,其中以女居多。一般县城中教徒,每日早钟、暮鼓,礼佛诵经,做自修功课。主要诵读经典早为金刚,晚为弥陀。乡村教徒在自家修持。但如逢释迎圣诞节,观世音圣诞节,阿弥陀佛圣诞节等,教徒都要结集庆祝。

1942年(民国31年),甘肃酒泉人俗名肖得福的田释融济和尚,开始在昌吉、呼图壁、米泉的三道坝等地宏法传教,一时间依教信佛群众极多。融济师还极力倡导各地修缮重建佛教寺庙。

1946年秋,融济在昌吉亲自率领徒弟瘫忠、谛上、话海、谛元等人,遍走城乡,向群众募化财、粮、木料等,对昌吉县大乘寺进行修缮。此次修缮,除将殿堂内外粉刷一新外,又在佛殿前新建3座大天棚,在寺院南侧新建6间平房,并新添置百数人吃饭的伙食用具等。那段时间,每年到盛夏,院内花丛鲜艳,院外绿树成荫,后院菜蔬繁茂,真有一番“农禅双修”的盛景。

到1949年,昌吉县城乡饭依佛教的徒众约有500余人。融济师在寺内率领教徒开展修学,礼佛诵经。后大乘寺由老和尚融昌留守看管。

山西太原大乘寺

简介

太原大乘寺又名净因寺,位于太原市,北郊区崛山麓的土堂村,距市区20公里。寺依山而建,西倚崛山,东临汾河。创建于北齐,金代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重建,明代又多次修复。

建筑

现存殿堂,多为明清建筑。寺为两进院落。前院有天王殿、东配殿、后院有大雄殿、罗汉殿、地藏殿。明代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在寺址两侧依山筑起重檐歇山顶殿堂一座。殿阁背倚土崖,前有抱厦。阁内高达9米的释迦牟尼大佛结跏趺坐,两名护法金刚分立左右,皆为明代作品,至今保存完整。此寺也是明末清初文化名人傅山隐居地。寺内古柏长势奇特,俗称“土堂怪柏”,为太原古八景之一。

土堂大佛坐在大佛阁楼内,面朝东。大佛阁楼是一座重檐歇山式阁楼。进入阁楼,却是半圆形石洞,石洞深邃,高九米余,宽七米,进深约二十五米。在二十五米。在二十米处有木栅栏,栅栏内供一佛二菩萨,大佛连同须弥座,共高九米,盘坐在那里的两个膝盖,好像一个不平整的大舞台,佛像造型优美,面貌丰满,表情慈祥、生动而自然,整个塑像庄重、肃穆,给人以很深刻的印象。大佛膝下,有两尊胁付侍菩萨分侍左右。

木栅栏外洞庭两面三刀侧,石碑林立,多数是大清年间重修洞宇时所立。从碑文中可看出,在当地淬着关于大佛的传说,是从碑上移植的。

教主阿弥陀佛,简称弥陀佛,据说,只要口念弥陀佛,他就能够引导你到"西天,故又称接引佛。在神台下面立着两尊护法菩萨,是韦驮和伽蓝。

配殿是观间殿,由于内供十八罗汉,故俗称罗汉殿。殿内除了观间和罗汉外,还有四尊塑像和一尊坐像。其中的坐像是净因寺第一代和尚激海法师的肖像。

西配殿是地藏殿,正中是地藏菩萨,两侧是十殿阎君和两位城隍四个判官。为什么殿内塑有二位城隍呢?据说左边的城隍是省级,右边的城隍是县级。站在殿门两旁的两个站像,是把门的两个小鬼。

河北省邯郸大乘寺

大乘玉佛寺坐落在河北省邯郸市,原称“大乘寺”,始建于南北朝,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因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的古赵都邯郸,仰仗四众虔诚,感天龙护持,方得千古延传。大乘寺历经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仍兴盛不衰,曾占地四十余亩,楼堂殿阁一应俱全,雄伟壮观,可惜於“七七”事变后毁於战乱。但据《邯郸县志》记载,至1942年仍有三百余位僧从住持於此。

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改革开放,政通人和。政府批准重建大乘寺作为四众弟子育经拜佛场所。新寺选址在民族文化浓厚的古赵南苑,四季青村之北。四季青村捐地30亩,政府另批30亩,共60亩,於1994年动工修建。此地东临照眉池,西依巫山,可谓风水宝地。新建的大乘寺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红色宫墙,如理如法。寺庙主体建筑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卧佛殿和藏经楼,另有佛学馆、禅院、念佛堂。珍藏佛经三部、碑刻28块。

1995年,缅甸华裔佛子捐赠18尊中型玉佛,1997年本寺双迎请三尊大型玉佛和二百余尊微型玉佛,现供奉於大雄宝殿、卧佛殿和弥勒殿中。该寺供奉玉佛之多,为国内仅有。经中国佛教协会宽忍法师提议,将该寺更名为“邯郸大乘玉佛寺”。随着玉佛的相继安位,该寺香火日盛,朝拜礼敬者人流如潮,有望成为邯郸乃至中原弘扬佛教文化的中心之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3:5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