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肠癌 |
释义 | 大肠癌为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总称,大肠癌是指大肠粘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大肠癌是大肠粘膜上皮起源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 西医学名:大肠癌 所属科室:内科 - 消化内科 发病部位:大肠 主要症状:大便改变、便血 主要病因:遗传、环境因素 多发群体:所有人群 传染性:无传染性 是否进入医保:是 疾病简介大肠癌是指大肠黏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由黏膜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统称为大肠癌,为胃肠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间叶组织者称为肉瘤,约占大肠恶性病变的1%。手术切除后的5年生存率平均可达40%~60%,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开展规范化的手术治疗仍是提高大肠癌疗效的关键。 流行病学大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仅次于胃癌、食管癌。 大肠癌在不同地区,其发病率有明显区别。据世界肿瘤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大肠癌在北美、西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的发病率最高,日本、智利、非洲等地则低。根据有限资料,非洲大肠癌的发病率似乎非常低,Burkitt报道分布于非洲各地的21家医院,最多的一家医院每年可遇到4例大肠癌。一般来说,经济发达的国家发病率较高。 在世界范围内我国属于低发区。近年来大肠癌同肺癌一样有上升趋势,我国亦不例外。该病在国内的发病率亦有地区差异,以上海、浙江、福建为高发区。 男性大肠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约为1.6:1。 发病率年龄方面资料,据国内统计,以40~50岁为多,年龄组中位数为45左右,40岁以下者全部病例的1/3左右,30岁以下者占10%左右。高发国家大肠癌高发年龄为60~70岁,30岁以下者占6%左右。我国大肠癌好发年龄比国外提早10~15岁,30岁以下者占11%~13%,这是我国大肠癌的一个主要特点。 发病原因大肠癌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病因尚未明确,可能和下列因素有关。 1、环境因素经研究证明,在各种环境因素中,以饮食因素最重要,大肠癌的发病率与食物中的高脂肪消耗量有正相关系。另外,也可能与微量元素缺乏、生活习惯改变有关。 2、遗传因素 国内外均有"大肠癌家庭性"的报道,大肠癌患者血亲中死于本病者比一般人明显增高。有些大肠腺瘤,如多发性家庭性腺瘤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家族中患病率可达50%,如不治疗,10岁以后均有患大肠癌的可能。最近有学者对肿瘤抑制基因与大肠癌发生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大肠癌的易感性与发病机制均与遗传因素有关。 3、大肠腺瘤 根据各地的尸检材料研究发现,大肠腺瘤的发病情况与大肠癌颇为一致。有人统计,具有1个腺瘤的病人其大肠癌的发生率比无腺瘤者高5倍,多个腺瘤者比单个腺瘤患者高出1倍。 4、慢性大肠炎症据报道,肠癌流行与血吸虫病的流行区域呈正相关系,一般认为,由于血吸虫而导致肠道的炎性改变,其中一部分会发生癌变。肠道的其他慢性炎症也有癌变的可能,如溃疡性结肠炎,约有3%~5%癌变。 中医认为大肠癌发病与肠胃虚寒、饮食不节、外邪内侵等有关。 5、饮食因素 6、种族因素 病理生理大体分型1、早期大肠癌 癌肿限于大肠粘膜层及粘膜下层者称早期大肠癌,一般无淋巴结转移,但其中癌肿浸润至粘膜下层者,有5%~10%病例出现局部淋巴结转移,根据肉眼观察早期大肠癌分为3型。 (1)息肉隆起型:外观可见有局部隆起的粘膜,有蒂或亚蒂或呈现广基3种情况。此型多为粘膜内癌。 (2)扁平隆起型:粘膜略厚,近乎正常,表面不突起,或轻微隆起,似硬币样。 (3)扁平隆起伴溃疡;如小盘状,边缘隆起而中心凹陷。仅见于粘膜下层癌。 2、晚期大肠癌 系指癌组织侵犯在粘膜层以下,直至浆膜层者。肉眼观察分为3类。 (1)肿块型:主要向腔内生长,呈球状或半球状,表现有多数小溃疡,易出血。此型浸润性小,淋巴转移发生较迟,预后较好。 (2)溃疡型:初起为扁平状肿块,以后中央部坏死,形成大溃疡,边缘外翻呈蝶形,表面易出血、感染。 (3)浸润型:癌组织主要沿肠壁浸润生长,有明显纤维组织反应,引起肠管狭窄和肠梗阻,淋巴转移较早,预后较差。 组织学分型1、腺癌 癌细胞排列呈腺管状或腺泡状。根据其分化程度,按Broder法分为Ⅰ~Ⅳ级,即低度恶性(高分化)、中等恶性(中分化)、高度恶性(低分化)和未分化癌。以中分化型最多见. 2、黏液细胞癌及黏液腺癌, 癌细胞分泌较多黏液,黏液可在细胞外间质中或集聚在细胞内将核挤向边缘,细胞内粘液多者预后差。 3、未分化癌 癌细胞较小,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呈不整齐的片状排列,浸润明显,易侵入小血管及淋巴管,预后差。 多中心生长大肠癌绝大部分为单个,少数病例同时或先后有1个以上的癌肿发生,其多发倾向仅次于皮肤和乳腺。癌数目可达2~5个之多,多中心癌的绝大多数(82%)为2个癌灶。多中心癌的诊断标准是:①癌灶分散,有正常肠壁间隔,有人报道相距6~10cm的有35%,相距2cm以内的有16%;②相距较近的癌必须是除外粘膜下播散转移及术手复发者。异时性多发癌,相距时间多在2~6年之间,但亦可有发生在20年以后的病例,必须与前次手术复发相区别。 扩散与转移1、直接浸润 大肠癌的直接蔓延系循肠壁内淋巴管纵轴的垂直方向发展,即沿着肠管周径及向深层浸润,平行肠管长轴方向的扩散较少,因此,很少超越肿瘤上、下缘2~3cm以外。有人观察236例结肠癌病理标本,肠壁由浸润超越肿瘤上、下4cm以外的仅0.5%。直接蔓延可以突破浆膜层而侵入邻近器官如肝、胆、膀胱、子宫、阴道等。或造成腹腔内种植性播散。 2、种植播散常见的种植方式有以下3种情况。 (1)腹腔种植:癌细胞侵犯至浆膜外时,可以脱落至腹腔内其他器官表面,引起腹腔种植播散。腹腔种植转移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过程,好发部位有大网膜、肠系膜、膀胱直肠凹、子宫直肠凹等,以盆腔道格拉斯窝(直肠子宫陷凹)附近较为常见;可以在阴道触诊时及硬结,也可以广泛种植于腹腔内,形成癌性腹膜炎。 (2)肠腔种植:大肠癌灶附近的肠腔内常有脱落的癌细胞附着,在粘膜完整时,癌细胞不会种植生长,但若肠粘膜有损伤,则可在破损处发生种植,这也可能是大肠癌常有多发病灶的原因之一。 (3)医源种植:多在手术过程中,种植于吻合口和腹壁切口。在手术时应采取防范措施,加以避免。 3、淋巴转移 近年来对于大肠粘膜的超微结构研究确认,大肠粘膜内无淋巴管存在。因此,大肠的粘膜内癌无淋巴结转移的可能,但如病变浸润到粘膜肌层以下,则有淋巴结转移的可能。郑芝田指出:淋巴结转移多在肠壁受到侵后开始转移,手术时已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可达30%~68%。其转移途径是一般先转移到沿边缘动脉与结肠平行的淋巴结,再沿供应病变肠段的肠系膜血管到血管蒂起始部的淋巴结,此种先沿肠管平行方向走行,再沿系膜血管走向中枢的淋巴结转移途径,是结肠癌的特征。少数情况下,亦可不依次序而呈跳跃式转移;尤其引流区的淋巴结有转移而阻塞后,也可发生逆行性转移入病灶的近侧或远侧淋巴结。有人统计在已有肠系膜淋巴结转移时,距结肠近侧或远侧7cm处结肠属淋巴结尚有10%的转移率。但直肠癌则不然,其淋巴引流出直肠壁后,立即沿直肠上血管走行,发生逆转性转移的现象非常少见,有人观察489例直肠癌标本,仅1.7%有逆转移;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及转移程度,比结肠癌严重。 4、血行转移 多在侵犯小静脉后沿门静脉转移至肝内。大肠癌诊断时已有10%~15%的病例转移至肝内,尸检则有2/3转移至肝,也可先经Baston椎旁静脉丛而首先出现肺转移,其他脏器如骨、胸、肾、卵巢、皮肤均可发生转移。如形成梗阻或手术挤压时,易造成血行转移。距肛门缘6cm以下的直肠癌血行转移率最高,可达40%~50%;其次为上段直肠癌,约在20%以上。结肠癌的血行转移率不足10%。 青年人大肠癌的特点1.早期诊断率很低。在确诊的青年人大肠癌中,已经在中晚期的患者占了50%~80%,而20岁以下的患者,一旦确诊,几乎全部是中晚期。 2.恶性程度高。分化越差的癌症恶性程度越高。而在确诊的青年人大肠癌中,分化最差的黏液腺癌占了50%~60%,这一数据是老年患者的3~6倍;年龄小于20岁的患者,黏液腺癌占了80%~90%。 3.疼痛症状突出,易出血。由于就诊时患者多属晚期,容易发生急性肠梗阻,所以约40%左右的患者是以腹痛为第一表现的。至于出血,大多不会引起患者的重视,会当作痔疮治疗很长一段时间,造成病情的延误。 4.女性肠癌患者,发生卵巢转移的比例高。有一项数据显示,在确诊的女性青年大肠癌中,卵巢转移率高达12%,而且有1/3患者是以卵巢肿瘤来院就诊的。 5.确诊时间长。一般青年人大肠癌患者从有不适症状到经检查被确诊,整个时间约为5~10个月,直接导致了病情的延误。 6.误诊率高。一般青年人大肠癌的误诊率高达78.5%。其中有很多原因,如医生满足于已发现的良性疾病,而未做进一步检查;只注重症状,缺乏对病史的细致了解和全面分析;过分考虑年龄因素,缺乏对青年人大肠癌的认识和应有的警惕等等。 危险人群1)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种致病因素对大肠黏膜刺激的时间也随之增长,大多数患者在50岁以后发病; 2) 家族史:如果某人的一级家属,比如说父母,得过结直肠癌的,他在一生中患此病危险性比普通人群要高8倍。大约1/4的新发患者有结直肠癌的家族史; 3) 结肠炎性疾病史:某些结肠疾病如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机会。他们结肠癌的危险性是常人的30倍; 4) 大肠息肉史:大部分结直肠癌是从小的癌前病变发展而来,它们被称为息肉。其中绒毛样腺瘤息肉更容易发展成癌,恶变的机会约为25%;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1-5%; 5) 基因背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及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畅癌等都是由于相应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的,这类患者不仅发病几率明显增加,并且发病年龄更小。 临床诊断 临床表现早期大肠癌早期多无症状。随着肿瘤的增大和病情的继续进展,才显露出症状。实际在临床上已出现症状的患者,其局部病变已往往明显严重,甚至到了晚期。那么大肠癌的早期征兆是什么样的? 1、粪便形状改变,如由粗变细; 2、粪便变黑或暗红色,粪便变稀、有黏液; 3、排便次数增多,但却排不出粪便; 4、反复的痔疮不愈,不明原因的贫血、体重减轻; 5、不明原因的肚子胀痛。 6、大便内有脓血或粘液血丝 7、大便习惯改变,便频或腹泻便秘交替。 8、经久不愈的肛门溃疡、持续性的肛门疼痛。 9、大便形状改变、变细、变扁或带槽沟。 10、发现有结肠多发息肉或乳头状腺瘤。 晚期大肠癌大肠癌一旦进入晚期,可出现较明显的症状,但有些症状并非特异,且与癌肿所在的部位有关。 1、右侧结肠癌 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乏力,食欲不振,腹泻,便秘,或便秘、腹泻交替出现,腹胀,腹痛,腹部压痛,腹部包块,进行性贫血。包块位置随病变位置而异。盲肠癌包块位于右下腹,升结肠包块位于右侧腹部、结肠肝曲包块位于右上腹,横结肠包块位于脐部附近。此外可有发热、消瘦,并有穿孔及局限性脓肿等并发症,此时病变已进入最晚期。 2、左侧结肠癌 由于乙状结肠肠腔狭小,且与直肠形成锐角,因而易发生狭窄和进行性肠梗阻,多有顽固性便秘,也可间以排便次数增多。由于梗阻多在乙状结肠下段,所以呕吐较轻或缺如,而腹胀、腹痛、肠鸣及其肠型明显。癌肿破溃时,可使粪便外染有鲜血或粘液。梗阻近端肠管可因持久性膨胀、缺血、缺氧而形成溃疡,甚至引起穿孔,也可发生大量血及腹腔脓肿。 3、直肠癌 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变细,带有血液或粘液,伴有里急后重。由于癌肿可侵犯骶丛神经,可出现剧痛。如果累及膀胱可出现尿频、尿痛、尿急、尿血等症状。癌肿侵犯膀胱,可形成膀胱直肠瘘管。直肠癌也可引起肠梗阻。 4、肛管癌主要表现为便血及疼痛。疼痛于排便时加剧。当癌肿侵犯肛门括约肌时,可有大便失禁。肛管癌可转移至腹股沟淋巴结,故可于腹股沟触及肿大而坚硬的淋巴结。 大肠癌会遗传吗? 随着流行病学研究的深入,大肠癌与遗传相关的证据越来越多。人们发现在一些人群及家庭中,存在着所谓的癌家庭或大肠癌的家族聚集性。随着肿瘤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逐渐证实在这些家庭成员中存在有一种癌倾向性--抑癌基因杂合性的丢失。这种现象使得这些特定人群的机体细胞要比其他人更加容易在致癌因素和促癌因素的多重作用下发生癌变。尽管对遗传基因的研究目前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更多的研究表明大肠癌是一种多原因、多阶段和多次突变所致的多因子疾病,绝不仅仅是某单一内在因素(如遗传基因缺陷等)或单一外在因素(如致癌环境等)单独引起,而是多种因素交替、交互作用的结果。应当说遗传因素与致癌因素、促癌因素的多重作用才最终形成了癌变。 大肠癌是不治之症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肠癌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大肠癌已成为发病率第二位的恶性肿瘤,这对任何人和家庭来说都是可怕的消息。那么是不是得了大肠癌就等于被判死刑呢?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大肠癌的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总的5年生存率仍不低,说明大肠癌并不是不治之症。大肠癌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涉及到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早期的诊断与分期,治疗方式等因素。 Dukes分期:Dukes理论揭示了结直肠癌主要是绕肠壁环形浸润生长及期淋巴转移途径,反映了癌肿的生物学行为,是精确地反映疾病的程度、选择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的标准 癌细胞的分化级别:分化程度低者,预后不良; 发病年龄:年轻患者比老年患者预后差; 其他:就诊时已发生肠梗阻者,5年存活率一般只有无肠梗阻者的一半。出现肠出血、穿孔、化脓性腹膜炎等并发症者,预后不良。由此可见,大肠癌并非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可怕,并非“不治之症”,只要能够较早期的发现并予以适当的治疗,是可能获得长期生存的。 识破大肠癌只要3招识破大肠癌第一招之:年龄上的区别 痔疮能发生在任何年龄的人身上,而大肠癌多数是发生在中年人的身上,由于是40-60岁的人群,都是是易发人群。如果您是属于这个年龄段内,而且还发现大便出血,就要及时的检查,要排除大肠癌。有人把大肠癌比喻成为“隐形老虎”这是因为大肠最可怕是在于早期是没有任何症状的,而患者出现了脓血便、肠梗阻进行性贫血而去就诊时,病变多已进展至中晚期,这只隐形的老虎便肆意发威,吞噬人们的健康。 识破大肠癌第二招之:观察大便及出血颜色 大肠癌患者与痔疮患者都会出现大便便血的情况,虽然都是会出现便血,但是便血的颜色是不一样的。痔疮患者便血颜色为血色鲜红,与粪便不相混合,血液多数随大便排出后滴下。而大肠癌患者出现便血的颜色较暗,多是混在大便里面,在肠癌的晚期,还会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比如以前的排便习惯是一天一次,现在可能是一天或者一天十几次的大便。并且在大便过程中带有粘液,还有下坠的感觉。便血是痔疮一大重要病征,但一有便血就当痔疮治疗可就大错特错了。同在肛部发病,同样有便血症状的肠癌、直肠息肉极易被误诊为痔疮。 识破大肠癌第三招之:肛门指检 大部分的痔疮与大肠癌都是发生在手指可以触摸的部位,因为肛门指检是一种有效的检查大肠癌的一种方法。如果手指触摸到一些凸起的小粒则是痔疮。如果触到肠内有菜花状的硬块,或边缘隆起、中央凹陷的溃疡,就要高度怀疑是肠癌了。检查后,指套上沾有血液、脓液的,也是肠癌的特征性表现。当然,肛门指检最好请经验丰富的肛肠科专科医生做。“肛指”检查是医生用手指在患者肛门内进行触摸。在肛肠疾病诊治过程中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多种肛门和直肠疾病可依此确诊。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1、粪便检查:粪便隐血试验对本病的诊断虽无特异性,但方法简便易行,可作为普查筛选手段,或可提供早期诊断的线索。 2、直肠指诊:我国下段直肠癌远比国外多见,占直肠癌的77.5%,因此绝大部分直肠癌可在直肠指诊时触及。 3、乙状结肠镜检查:国内77.7%的大肠癌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常用的乙状结肠镜管长30cm,可直接发现肛管、直肠和乙状结肠中段以下的肿瘤。4、钡灌肠X线检查:病变在乙状结肠上段或更高位置者,须进行X线钡剂灌肠检查。普通钡灌肠X线检查对较小的大肠癌容易漏诊,最好采用气钡双重造影,可提高放射学诊断的正确率,并显示癌肿的部位与范围。 5、纤维结肠镜检查:可清晰地观察全部结肠,并可在直视下钳取可疑病变进行病理学检查,有利于早期及微小结肠癌的发现与癌的确诊,进一步提高了本病的诊断正确率,是大肠癌最重要的检查手段。 6、血清癌胚抗原(CEA)测定:在大肠癌患者血清中,可以检测到癌胚抗原(CEA),这是一种糖蛋白,常出现于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并非大肠癌的特异相关抗原,故血清CEA测定对本病的诊断不具有特异性。但用放射免疫法检测CEA,作定量动态观察,对判断大肠癌的手术效果与监测术后复发有一定意义。如大肠癌经手术将肿瘤完全切除后,血清CEA则逐渐下降;若复发,又可再度升高。 7、其他检查:直肠内超声扫描可清晰显示直肠肿块范围、大小、深度及周围组织情况,并可分辨直肠壁各层的微细结构,检查方法简单,可迅速提供图像,对选择手术方式、术后随访有一定帮助。CT检查对了解肿瘤肠管外浸润程度以及有无淋巴结或肝脏转移有重要意义,对直肠癌复发的诊断较为准确。 诊断鉴别临床诊断1、凡近期出现原因不明的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大便变扁,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腹部不适,便血,均应疑有肠癌的可能,并及时行直肠指检或内镜检查。 2、对有原因不明的缺铁性贫血、消瘦、乏力等患者,要考虑大肠癌慢性失血的可能,应作大便潜血检查证实,必要时行X线钡灌肠及纤维结肠镜检查。 3、成人出现不明原因的肠梗阻、腹部肿块、腹痛等,也应疑及大肠癌的可能。 4、对有慢性结肠炎、结肠腺瘤性息肉,特别是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应重点进行癌前普查。有息肉者尽快切除并明确诊断。 5、凡对疑及本病者,均应借助内镜或指检等行病理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1、结肠癌的鉴别诊断主要是结肠炎性疾病,如肠结核、血吸虫病、肉芽肿、阿米巴肉芽肿、溃疡性结肠炎以及结肠息肉病等。临床上鉴别要点是病期的长短,粪便检查寄生虫,钡灌肠检查所见病变形态和范围等,最可靠的鉴别是通过结肠镜取活组织检查。 阑尾周围脓肿可被误诊为盲肠癌(结肠癌),但本病血象中白细肠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无贫血、消瘦等恶病质,作钡灌肠检查可明确诊断。 2、直肠癌往往被误诊为痔、细菌性痢疾、慢性结肠炎等。误诊率高达60%~80%,其主要原因是没有进行必要的检查,特别是肛门指诊和直肠镜检查。 3、结肠其他肿瘤如结肠直肠类癌,瘤体小时无症状,瘤体长大时可破溃,出现极似结肠腺癌的症状;原发于结肠的恶性淋巴瘤,病变形态呈多样性,与结肠癌常不易区别。均应作病理活检来鉴别之。 临床分期临床分期对大肠癌传统上采用的是Dukes分期。1978年我国第一次全国大肠癌科研协作会议上提出了我国大肠癌临床病理分期的试行方案,现已成为目前国内较为统一的分期方案。 Ⅰ期:(Dukes'A):0:病变限于粘膜层(原位癌)1:病变侵及粘膜下层。2:病变侵及肠壁肌层。 Ⅱ期(Dukes'B):病变侵及浆膜,或侵及周围组织和器官,但尚可一起作整块切除。 Ⅲ期(Dukes'C):1:伴病灶附近淋巴结转移(指肠壁旁或边缘血管旁淋巴结转移)。2:伴供应血管和系膜切缘附近淋巴结转移。 Ⅳ期(Dukes'D):1:伴远处脏器转移(如肝、肺、骨、脑等处转移)。2:伴远处淋巴转移(如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等),或供应血管根部淋巴结广泛转移无法全部切除者。3:伴腹膜广泛播散,无法全部切除者。4:病变已广泛浸润邻近器官无法全部切除者。 1978年国际抗癌联盟提出了直肠癌的TNM分期,但因Dukes分期早已被广泛采用,故TNM分期仍难以推广。 原发肿瘤(T)分期TХ:原发肿瘤无法估计。 T0:临床未发现肿瘤。 Tis:原位癌。 T1:肿瘤侵及粘膜下。 T2:肿瘤侵及肌层。 T3:肿瘤穿透肌层至浆膜下或至无腹膜的结肠周围或直肠周围组织。 T4:肿瘤穿透脏器或直接侵犯其他器官或结构。 区域淋巴结(N)分期: NХ:区域淋巴结情况不详。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结肠或直肠周围有1~3个淋巴结转移。 N2:结肠或直肠周围有≥4个淋巴结转移。 N3:任何直肠上血管旁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M)分期: MХ:有无远处转移不详。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并发症1、肠梗阻肿瘤增大可致肠腔狭窄, 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而导致机械性肠梗阻。但在临床上肿瘤性急性肠梗阻并非是因肿瘤增生完全阻塞肠腔所致,在很多情况下是在肿瘤造成严重狭窄的基础上,局部发生炎性水肿、食物堵塞或肠道准备给予甘露醇等诱发。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呕吐等。大肠癌性梗阻70%位于左半结肠,右半结肠梗阻仅占大肠癌性梗阻的20%~30%,其中30%的左半结肠梗阻位于结肠肝区。 大肠癌所致肠梗阻的处理原则 (1)I期治愈性措施:适用于一般情况尚好,原发肿瘤尚能根治性切除,无显著I期肠吻合不利因素者。 (2)Ⅱ期不治愈性措施:应强调力求使肿瘤切除手术置于I期手术中,Ⅱ期手术仅是肠道连续性重建的内容,适用于一般情况尚好,原发肿瘤有根治性切除机会但有显著I期吻合不利因素者。 (3)减少肿瘤负荷措施:对于原发灶尚能切除但无根治时机者,应力求切除原发灶,酌情行I期肠吻合或肠造口术。 (4)缓解症状措施:对确无肿瘤切除时机者,酌情行分流术(肠吻合)或肠造口术以缓解肠梗阻症状。 2、肠穿孔临床有典型的急腹症表现,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X线平片见膈下新月状游艺机离气体等,可作出初步的诊断。常见穿孔的原因:①肿瘤致肠梗阻,其穿孔的部位往往不是肿瘤所在部位,而是肿瘤所致梗阻的近端。②溃疡型和浸润型的癌肿,可无肠梗阻存在,而是因肿瘤的不断生长,癌中心部营养障碍,发生组织坏死、破溃、脱落而致肠穿孔。穿孔早期临床上往往以高热、局限性腹痛、血象升高、腹部触及包块等为主要表现,而并不一定有急腹症表现。③还有一种因肿瘤浸润性生长与周围脏器如膀胱、子宫、小肠、阴道等产生粘连,当癌灶中习坏死,脱落,可穿透受累邻近器官司而形成内瘘。据报道结肠癌性内瘘的发生占所有结肠癌性穿孔的确良5%~28%。 3、出血急性大出血是大肠癌较少见的并发症。临床短时间内一次或反复多次大量鲜或暗红色血便,出血量往往超过1000ml以上,导致心率增快、血压下降、肝冷、尿量减少甚至休克等一系列症状,常危及生命。因大肠癌病变距肛门较近,血色多呈鲜红色或暗红色,且往往是血、便分离。只在出血量较多时才可见大便呈棕红色、果酱样。 4、肿瘤阻塞当肿瘤长至相当体积或浸润肠壁肌层时,可引起肠管狭窄,肠腔变小,肠内容通过受阻。肠膨胀、体液丢失、电解质紊乱、感染和毒血症。 5、神经痛肿瘤浸润或压迫坐骨神经或闭孔神经根(腰骶丛)时还可出现坐骨神经痛或闭孔神经痛。 疾病治疗大肠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癌肿为首选,辅之以放射治疗、化疗药物治疗及中医药治疗等;最近不少学者对早期大肠癌采用经内镜下切除治疗,也取得较好疗效。大肠癌为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总称,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 本病在中医临床中属于“脏毒”、“肠覃”、“锁肛痔”、“症瘕”、“下痢“等范畴。祖国医学认为忧思抑郁,脾胃失和,湿浊内生,郁而化热;或饮食不节,误食不洁之品,损伤脾胃,酿生湿热,均可导致湿热下注,浸淫肠道,肠道气血运行不畅,日久蕴蒸化为热毒,血肉腐败故见腹痛腹泻,便中夹有粘液脓血或为便血,湿、毒、痰、淤、凝结成块,肿块日益增大,倡导狭窄,出现排便困难,病情迁延,脾胃虚弱,生化乏源,气血亏虚,或由脾及肾,还可以出现脾肾阳虚,虚实夹杂,甚至阴阳离决等变化。 大肠癌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 1、外科治疗:大肠癌的唯一根治方法是早期切除癌肿。探查中如发现已有癌转移,但病变肠曲尚可游离时,原则上即应将大肠癌切除,以免日后发生肠梗阻;另一方面,癌肿常有糜烂、渗血或伴有继发感染,切除后能使全身情况获得改善。对有广泛癌转移者,如病变肠段已不能切除,则应进行造瘘或捷径等姑息手术。 2、化学药物治疗:大肠癌根治术后,仍有约50%病例复发和转移,主要是手术前未能发现隐匿转移灶或术中未能将病灶完全切除。因此在剖腹手术前,先进行肿瘤肠腔内化疗或直肠癌术前灌肠给药,可阻止癌细胞扩散,杀伤和消灭癌细胞。术后继续化疗,有可能提高根治术后的5年生存率。也可以用来减少肿瘤复发的机率,姑息性化疗用于晚期肿瘤(扩散到机体的其他部位)的治疗。 3、放射治疗:通常作为手术和化疗的附加手段,以减少肿瘤复发的机率.疗效尚不满意,有人认为:①术前放疗可使肿瘤缩小,提高切除率,减少区域性淋巴转移、术中癌细胞的播散及局部复发; ②术后放疗:对手术根治病例,如肿瘤已穿透肠壁,侵犯局部淋巴结、淋巴管和血管,或外科手术后有肿瘤残存,但尚无远处转移者,宜作手术后放疗;③单纯放疗:对晚期直肠癌病例,用小剂量放射治疗,有时能起到暂时止血、止痛的效果。 4、冷冻疗法:冷冻疗法是采用制冷剂液态氮,通过肛门镜充分暴露肿瘤后,选用大小不等炮弹式冷冻头接触肿瘤组织,可有效地杀伤和破坏肿瘤组织。在中晚期病人不能手术时,酌情采用,可减少病人痛苦,免于作人工肛门,配合化疗能获满意疗效。 5、对症与支持疗法:包括镇痛与补充营养等。 6、中药制剂:随着中医的进步,中药工业的科学成熟,中药已经不再局限于汤剂,更多新型的中药制剂的出现,为更多病人带来了福祉。 治疗误区1) 对癌前病变的预防治疗重视不够。 2) 有外科手术指征者放弃手术治疗,延误治疗时机。 3) 西医无法治疗的晚期大肠癌患者才寻找中医药进行治疗。 4) 认为中医只能缓解症状而不能抗癌,熟不知晚期肿瘤患者应以改善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率为治疗关键。 5) 局部治疗(手术、放疗)后,症状暂时缓解或消失后而放弃有效的综合治疗。 多吃谷物纤维可预防大肠癌 发病人数每年增长2%,发病率跃居恶性肿瘤“前三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肠癌正慢慢逼近人类。昨天举行的“肿瘤科普周周讲”讲座上,专家呼吁,都市人少食腌制品,莫吃隔夜饭,多吃谷物纤维,有助于预防大肠癌。 日常生活中,要控制体重,有规律地参与体力活动。戒烟限酒,防止烟草中的二甲基胫大量沉积诱发肿瘤。而酒精则可能通过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增加致癌风险。 同时,还要提防便秘。若饮食及生活方式无大变化,排便习惯明显改变,如排便次数增多、大便带血、粪条变细或羊粪样便、排便不尽感等,应及时就诊。 绿谷肿瘤专家组建议,家常烹饪尽量多蒸、煮、炖,少煎、炸、烤,烹调过程可尝试以下“防癌法”: 烧烤选择瘦肉,切去脂肪,吃烤鱼或烤鸭,请去皮。 油煎食物时,火不要过旺,最好控制在150℃左右。 烧焦鱼、肉,不可食用。 蔬菜先洗后切,切好即炒,炒好即食。因为,维生素C不够稳定,易溶于水。 莫要挤掉菜汁,菜汁富含维生素C、酶和其他营养物质。 适时“吃醋”。维生素C遇酸性环境不易分解,烹调蔬菜加点醋,能有效保护维生素。 疾病预后大肠癌的预后为常见消化道肿瘤中最好者,可能与其生物学行为有关。 影响大肠癌的预后因素有: 临床因素(1)年龄:年龄小的大肠癌患者的预后较差,同时年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分化较差的粘液腺癌较多。 (2)肿瘤部位:不少研究发现结肠癌的预后比直肠癌好,在有淋巴结转移的Dukes’C期病人中结肠癌预后明显优于直肠癌。直肠癌的预后也与病灶位置关系密切。 (3)肿瘤临床表现:肿瘤直径、肿瘤的浸润固定、外侵均可影响预后。 (4)临床分期:病期晚则预后差。 生物学特性(1)癌胚抗原(CEA):在B、C期病人中,复发的可能性与术前CEA浓度有关, CEA的含量与肿瘤分化程度成反比。 (2)肿瘤的倍体和染色体:癌细胞的恶性程度取决于癌细胞DNA含量、倍体的构成、增殖及染色体的畸变等不同程度的改变。 护理方法取无菌8号婴儿导尿管1根,将导管的一侧置于肿瘤床的创面(若回盲部或升结肠肿瘤,则将导管置于肝脏下右侧结肠旁沟;若结肠脾曲部或降结肠肿瘤,则将导管置于左侧结肠旁沟达脾下极;若是乙状结肠或直肠肿瘤,则将导管置于盆腔内),导管的另一端引出腹腔后在腹壁肌层潜行约5 cm,再在腹壁上穿一小孔将导管引出,并用丝线缝合固定于腹壁上。待伤口愈合后开始腹腔局部化疗,将5-Fu和卡铂溶解入氯化钠溶液中,快速注入腹腔,1/d,连续5 d为1疗程。每月重复1疗程,共6疗程。天冷时,为避免冷液体对腹腔的刺激,宜将液体预热至37℃左右。腹腔化疗期间,不用其它抗肿瘤药物或方法治疗。在化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必要时进行对症、支持疗法。化疗前后检查血常规、GPT等,每月复查肝脏B超、血清癌胚抗原(CEA)1次,便于对肿瘤的追踪观察及疗效的评价。 腹腔内化疗的疗效: 腹腔化疗具有高选择性区域化疗药代动力学的特点,能在腹腔液内、门静脉血和腹腔淋巴系统中以及肝脏中恒定维持高浓度的抗癌药物,使术中脱落在腹腔内的游离癌细胞或残存的微小癌灶以及腹腔常见复发转移部位浸泡在高浓度的抗癌药液中,直接受抗癌药物的攻击。Speyer等发现,抗癌药物经腹腔内注入后数小时,腹腔内的药物浓度为血浆内浓度的400倍,Derick等发现腹腔内用药可使腹腔表面5-Fu浓度比血液中浓度高300~2 200倍〔1〕。大肠癌术后最常见的复发部位是原发灶附近及其淋巴结,最多见的播散部位是肝脏和腹腔。因此,腹腔局部化疗是控制术后复发及转移的重要手段。 术后体育疗法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一种早期症状隐蔽的癌症,容易与多种疾病相混淆。肠癌生长较慢,有较长的时间限于局部,早期发现可手术根治。有数据显示,大约有三至四成的肠癌病人因医生和病人本身的疏忽而被误诊。与大部分癌症发病率逐年下降相反,肠癌的发病率正以年均2%的速度上升,上海的调查显示,我国肠癌发病率的增速是全球肠癌平均水平的两倍,达到年均4%。 大肠癌及手术后怎样进行体育疗法? (1)屈腿运动:仰卧位,两腿同时屈膝抬起,使大腿贴腹,然后还复,重复10多次。 (2)举腿运动:仰卧位,两腿同时举起(膝关节保持伸直),然后放下,重复10多次。 (3)踏车运动:仰卧位,轮流屈伸两腿,模仿踏自行车的动作,运行要灵活,屈伸范围尽量大,做20~30秒。 (4)仰卧起坐:仰卧位,收腹屈伸坐起,两手摸足尖,每次7~8下。 疾病预防预防是减少大肠癌发病率的有效措施。 1、避免长期进食高脂食物,多进富含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2、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大蒜、茶叶等天然抑癌食品,适当补充维生素A、B12、C、D、E和叶酸。 3、积极防治癌前病变,对有肠息肉,尤其是肠息肉家族遗传性患者,须及早予以切除;大力防治出血吸虫病及血吸虫肉芽肿。 4、对有癌瘤遗传易感性和癌瘤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行癌前普查;近期有进行性消瘦及大便习惯改变者,也应及早行有关检查,以期尽早发现。 5、对早期肠癌手术后或放疗后患者,应定期复查,有条件者应长期坚持给予扶正抗癌中药巩固治疗,预防复发。 大肠癌调养护理 大肠癌的形成与发展和饮食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因此合理的饮食是大肠癌预防和大肠癌治疗中不可忽视的一重要方面,大肠癌饮食调理有助于大肠癌康复。同时,保持乐观情绪,解除为难情绪,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以及注意锻炼膀胱功能等生活调养也不可忽视 饮食调养由于大肠癌的形成与发展和饮食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因此饮食调养是大肠癌防治中不可忽视的一重要方面,合理的饮食有助于疾病的康复。1.马齿苋、鸡蛋各50g,或狝猴桃适量。每日50g,制作成食品常年服用。对大肠癌者有辅助治疗功效。 2.黄花菜30g,木耳15g,血馀炭6g。将前两种水煎取汁300ml,冲服血馀炭。亦可常服鲜无花果。对肠癌便下血水者有治疗作用。 3.大肠癌并有明显贫血者,可用黑木耳30g、红枣30枚,做成食品为1日量,每日食之。 4.对放疗或化疗后白细胞减少者,可用苡米、芡实、菱角、莲子等煮粥佐餐,常食之。或多食香菇、平菇、口蘑、黑木耳、银耳等,能提升白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力。 5.大蒜及葱类,有预防及治疗肠癌功用,宜多食之;肠癌腹泻者食之更宜。 生活调养1.保持乐观情绪,避免抑郁或急躁易怒。 2.对直肠癌术后造瘘病人,要解除为难情绪,如控制好,一般均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3.直肠癌术后排尿障碍者,应注意锻炼膀胱功能 大肠癌中医药治疗要点1.湿热型 主证:腹痛腹胀,便下粘液臭秽或夹脓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口干口苦,或伴发热、恶心等症。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槐角地榆丸或清肠饮加减。2.瘀毒型 主证:下腹疼痛,痛有定处,大便带脓血粘液,或里急后重,或大便溏细,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化瘀解毒。 方药:隔下逐瘀汤或桃红四物汤加减。 当归9克,赤芍12克,桃仁9克,红花9克,木香6克,川连6克,红藤15克,白头翁30克,三棱12克,莪术12克,枳实12克,八月札30克。 3.脾肾亏虚型 主证:腹痛隐隐,腹部肿物渐大,久泻久痢,便下脓血腥血,形体消瘦,面色苍白,声低气怯,纳呆,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质淡胖暗晦,苔白,脉沉细。 治法:健脾固肾,消症化积。 方药: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 大肠癌临床上往往见病程迁延难愈,证候错综复杂,寒热虚实兼夹。但其病因病机与“脾虚”、“湿毒内阻”关系最大,故临证时须抓住其疾病之本质,分清标本虚实,健脾益气,化湿解毒为其基本治则。根据病情程度,疾病之发生部位,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的治疗优势,灵活运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内服与灌肠、内服与外洗相结合之治疗方法。保留灌肠以清热解毒为原则,基本方取大黄、黄柏、赤芍、红花、苦参、公英、七叶一枝花、地榆。此外,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油炸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进食蔬菜,水果等富合维生素食物,才能有助于提高疗效。 针灸治疗l.针灸对改善临床症状,促进食欲的辅助治疗 选穴:足三里、合谷、大肠俞、脾俞。 方法:行平补平泻手法,每日1次,6次为1疗程,一般用3~4疗程。 2.穴位激光治疗 选穴:大肠俞、足三里、大椎、肾俞、脾俞、痞根、痞块、癌根、再生穴。 方法:用氦-氖分子激光聚焦照射穴位治疗,频率为10~25次秒,每日照射3~5次,每穴照射4~5分钟,隔日或隔2日照射1次,疗程可至6个月。 3.针灸对放化疗骨髓抑制的辅助治疗 选穴:主穴为足三里、三阴交、骨、血海、隔俞;配穴为太冲、太溪。 方法:行多补少泻手法,每日或隔日针刺1次,6次为1疗程,一般治疗1~3疗程。 4.针灸对放化疗胃肠道反应的辅助治疗 选穴:内关、曲池、足三里。 方法:手法以提捻转为主,留针15~30分钟,在放化疗开始前同时进行,隔日1次。 5.针灸对放化疗直肠、膀胱反应的辅助治疗 选穴:双侧合谷、天枢、上巨虚、足三里;配穴:里急后重者加气海;粘液便者加阳陵泉、三阴交;血便者加下巨虚。 方法: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20分钟,每日针1次,1~2周为1疗程。 6.针灸对放化疗全身反应的辅助治疗 选穴:肾俞、命门、膏肓、足三里。 方法:采用氨一氖激光器,激光输出功率3~8mw,照射1m,每穴照射3分钟,每天照射1次,每个穴位照射最多不超过15次。 7.耳穴对放化疗胃肠道反应的辅助治疗 选穴:恶心呕吐取内分泌、胃;食欲不振取胃、内分泌、交感;呃逆取食道、贲门。 配穴:上述各症分别取肾、贲门、食道;脾俞、胃。 方法:用胶布将王不留行贴于穴上,每日按摩3~4次,每贴7日。 8.针灸对癌性疼痛的辅助治疗 选穴:双侧足三里。 方法:行提插捻转等手法,得气为宜,留针15分钟,每日1次,15次为1疗程。 外治法1.肛管癌溃烂者可外敷九华膏或黄连膏、四黄膏等。 2.灌肠方 直肠癌放疗后局部炎症、疼痛、肿胀者;或大肠癌表现为湿热内阻者可用以下灌肠方保留灌肠。 从肛门插入导尿管约10~15厘米深,注药后保留1~2小时。每日1次,30天为1疗程。局部红肿热痛者可用上方适量加水给予坐盆。 有腹痛、脓血便或便血甚者,易山桅为山桅炭,加罂粟壳15克,五倍子15克收敛止血。高热、腹水者加白花蛇舌草,徐长卿,芒硝。 验方偏方偏方 ①瞿麦根汤:鲜根用米泔水洗净,每天50-100克(干根用40-50克),水煎服。 ②鲜鹅血50-100毫升,每日1次口服。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总有效率为65%。 保健大肠癌提示 大肠癌手术后最容易肝转移,为了防止转移,西医一般要放疗化疗,由于放疗化疗没有辨别能力,所以需要重复放化疗,多次放化疗以后,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降低,容易转移,建议在西医治疗的时候,及时采取中医,针对患者体质,采取免疫治疗,和西医营养支持治疗。 大肠癌偏爱哪些人: 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的所谓西方饮食被认为与直肠癌发生有关。而现代人的饮食结构最为典型的就是“三高一低”现象,即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高脂肪、高蛋白食物能使粪便中甲基胆蒽物质增多,可引导起胆酸分泌增加,被肠道内厌氧菌分解为不饱和的多烃,此两种物质均为致癌物质。同时,食物中纤维素时减少,又使粪便通过肠道速度减慢,使这些致癌物质与肠结膜接触时间增加,而导致癌变机会增多,对大肠癌的发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便血一定是大肠癌吗? 便血是一种很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的症状,有的人不以为然。殊不知,便血是最大隐患可能是大肠癌的一种信号。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千万不能对便血掉以轻心。但并不是大便带血就是患上了大肠癌,因为便血可见于其他很多消化道疾病,如痔疮、肛裂、结肠息肉等。痔疮的便血常见是鲜红的,不与粪便相混而附于粪块表面;也可表现为大便前后的滴血,严重的是喷射状,多在大便秘结时发生。 要重视大肠癌的营养治疗 美国医学专家通过对3000名各种癌症病人的调查,发现体重下降病人的生存期只有体重正常的一半,肺癌病人体重下降不超过7%的人,可以进行正常治疗,如果体重下降超过18%,抗癌药物的治疗就会无效。 以上调查结果说明,癌症病人是否消瘦和消瘦的程度,对预后有很大影响。因此,加强晚期癌症患者的营养治疗,是延长病人生存时间和提高药效的重要方面。 一般认为,癌症病人的消瘦,主要与癌细胞生长消耗大量体内的蛋白质和癌细胞代谢产生的大量毒素刺激病人食欲下降,造成营养物质摄取不足有关。所以,在进行营养治疗时,首先要调节病人的饮食花样,鼓励病人少食多餐,其次要补充足够容易消化和吸收的蛋白质以及丰富的水果和蔬菜,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特别是维生素A、B、C、E等,这对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至关重要。根据上述要求,病人每天应喝两杯牛奶(450克),进食一两瘦肉,半斤蔬菜和水果,其中,蔬菜中应有一半是绿叶蔬菜。体重下降明显时,可增加进食量和加餐,如果多吃100克的馒头和25克肉,体内的热量就可增加500卡。每天多500-1000卡的热量,一个月可使体重增加1~1.5公斤。因此,可以采取两餐之间加餐的方法,多吃甜食、奶、蛋类食物,使热量大量增加,弥补患者因消耗太大而引起的体重减轻。 对于不能进食的癌症病人,除了采用胃管注入牛奶、麦乳精等流食外,还应进行静脉输液,补充大量的葡萄糖、钠离子以及血清蛋白等。这些措施对增强癌症病人的体质,提高放疗、化疗的治疗效果以及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饮食防癌不可忽视 对于“病从口入”这一成语,几乎人人皆知,可是,提起“癌从口入”这一说法,就使人们感到陌生了。其实,生活中大多数癌症都是人们“吃”出来的一种疾病,只有少数与遗传、放射以及化学物质刺激等因素有关。近年来,我国科研部门对饮食致癌物及其致癌机理的探讨取得了重要成果,发现饮食营养与癌症的关系是涉及到多方面的,不但饮食物本身存在潜在的致癌因素,食物贮存方式不合理、饮食结构不合理、不良饮食习惯等都是导致癌症的主要因素,食品污染、添加剂的广泛应用则是近年来癌症高发的因素之一。 癌症虽然是“吃”出来的一种病,但并不可怕,因为,在我们吃的当中又有许多是具有抗癌的食品可以抵抗癌症,这是十分有利的一面。世界卫生组织癌症预防部部长预言:“如果注意营养平衡,戒烟,注意检查癌前病变,开展有计划地防癌普查,可以使癌症减少1/3。”平衡膳食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物质基础,也是防止癌症的关键因素。 其次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这也是预防癌症的关键。据研究,许多癌症尤其是消化系统癌症,大多与不良饮食习惯有关。如吃饭狼吞虎咽、以烫食为快、喜食腌、熏、烤食品、爱吃肥甘及霉变食品,癖好吸烟、过量饮酒、饮食不洁等等都能导致癌症。 大肠癌患者家属如何进行预防保健? 大肠癌具有遗传背景,据估计有20%左右的大肠癌与遗传因素有关,因此,我们建议大肠癌患者的家属应及时进行预防保健:少吃盐腌、熏烤、高脂肪、高糖食物;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增加粗粮比例;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防止便秘;减少脂肪和加工处理的各种肉制品摄入;不酗酒;适当体育锻炼;定期进行大便隐血及肠镜检查,及时治疗肠炎和肠息肉。 年轻人与大肠癌有重症的溃疡性结肠炎史、结肠息肉史、结肠癌家族史,常高脂肪饮食,年龄大于35岁的青年人,属于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出现持续性腹痛、胀气、腹部不适,经一般治疗无效;原因不明的贫血、消瘦乏力,出现黑色或柏油样大便,应尽早到医院就诊,切勿因“年轻”而麻痹大意,延误诊断。 上班族容易得大肠癌: 大肠癌是上班族最担心得到的癌症,容易受到经常外食、生活作息不正常及排便习惯不佳等因素的影响而罹癌上身。 大肠癌是五年内存活率最低的癌症,主要是和饮食生活习惯及紧张忙碌等原因有关,因此,民众除了必须要多补充乳酸菌、木寡糖及双叉乳酸杆菌,避免多油和多肉食的食物,而且也要多吃有颜色的蔬果,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适度的多运动,来促进肠道健康。 由于大肠癌是国人罹患人数最多的癌症,让许多上班族不自觉地成为肠癌的高危险群,专家建议上班族,平常就应该要培养正常的饮食、作息、运动和如厕习惯,才能够远离大肠癌的威胁。 预防大肠癌,少吃红肉 大肠癌,在全球常见肿瘤的发病率中位居第三,在中国位列第五。近年来,一些大城市大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青年人患大肠癌的比例也不断攀升。美国政府已强制要求年龄在40~50岁人群每年定期到医院检查,力求早期发现,降低大肠癌的死亡率。 大肠癌的发生原因绝大多数与环境因素特别是饮食因素关系密切。随着精细食品、动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取量日益增多,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摄入相对减少;加上饮食不规律、运动减少,抽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身体无法吸取足够的膳食纤维,有毒物质长时间积聚在大肠内,从而导致癌症的发生。 高危人群以下人群较正常情况更容易患大肠癌,由于字数限制,仅罗列人群,具体解释清参阅资料。 1、一级直系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子女)中,有两人或两人以上患过大肠癌;或有一个50岁以前患大肠癌,则本人罹患几率大,因为大肠癌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 2、患过大肠癌、大肠腺瘤或息肉已经治疗(如手术、肠镜下电切)者。 3、曾患妇科恶性肿瘤并接受过盆腔放疗者。 4、胆囊切除术后10年以上者: 5、本人患过重症溃疡性结肠炎十年以上未愈者。 6、FAP及HNPCC家族成员。 7、出现不明原因大便习惯改变或粪便异常。 直肠癌患者的膳食原则(1)结肠、直肠癌病人多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腹泻,消化能力弱,故应予以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 (2)结直肠癌病人多有便中带血,晚期病人常大量便血,故应少服或不服刺激性和辛辣的食物。 (3)病人久泻或晚期病人长期发热、出汗、损伤津液,故宜多饮水或汤液,主食可以粥、面条等半流滇饮食为主。 (4)病人多有食欲不振、恶心,甚至呕吐等症状,故宜摄取清淡饮食,切忌油腻。 (5)结直肠癌晚期病人久泻、便血、发热,大量营养物质和水分丢失,身体消瘦,体重减轻,气血两亏,宜服富有营养的滋补流汁药膳 大肠癌的危险人群大肠癌危险人群要警惕!大肠息肉:息肉是从肠黏膜上长出来的一种赘生物,大小、形状、数目、部位各异。患者中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较多,随着年龄的增加息肉也在增多,依靠结肠镜即可确诊此病。息肉究其来源主要分为腺瘤性和增生(炎症)性两大类。已知腺瘤性息肉,尤其是多发性的和直径大于1厘米的腺瘤性息肉癌变危险性较大,被称为大肠癌的癌前病变,必须摘除干净;即便已经根治了腺瘤性息肉的患者,也要定期复查,以观察是否复发。 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1.结肠癌的鉴别诊断主要是结肠炎性疾病,如肠结核、血吸虫病、肉芽肿、阿米巴肉芽肿、溃疡性结肠炎以及结肠息肉病等。临床上鉴别要点是病期的长短,粪便检查寄生虫,钡灌肠检查所见病变形态和范围等,最可靠的鉴别是通过结肠镜取活组织检查。 2.直肠癌往往被误诊为痔、细菌性痢疾、慢性结肠炎等。误诊率高达60%~80%,其主要原因是没有进行必要的检查,特别是肛门指诊和直肠镜检查。 3.结肠其他肿瘤如结肠直肠类癌,瘤体小时无症状,瘤体长大时可破溃,出现极似结肠腺癌的症状;原发于结肠的恶性淋巴瘤,病变形态呈多样性,与结肠癌常不易区别。均应作组织涂片活检来鉴别之 治疗大肠癌的注意事项①化疗药物会引起骨髓造血功能低下、脏器功能损害,因此应在化疗期间定期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 ②化疗期间出现严重的口腔炎、腹泻或出现肝、肾功能损害时,应及时停用化疗药物,并对症处理。草酸铂治疗期间应注意避免接触冷物(冷水、冷食、冷风),CPT-11治疗期间应注意腹泻的处理(用药24h内发生者可用阿托品,用药24h后发生者可服用“易蒙停”,每2小时1片,同时服用氟哌酸或氟嗪酸,并需注意补液等,直至腹泻停止后2h),如处理不当可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③治疗2~3个周期后病情无改善或有恶化者,应停药或更换化疗药物。综上所述,近30年来在大肠癌化疗的领域中,5-FU仍维持其主导地位。而与革酸铂、开普拓等新药的联合应用更使得在减少复发转移、提高生存率方面有了新的进步。 明星与大肠癌1、2011年7月22日活跃于好莱坞40年代的电影女星,首个“邦女郎”琳达-克里斯汀(Linda Christian)在加州因不敌大肠癌病逝,享年87岁。 2、2007年8月24日,著名影星钟楚红的丈夫朱家鼎,因大肠癌在香港养和医院病逝,享年53岁。 3、改革开放的风云人物、被称为“胆大包天”第一人的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患结肠癌,肺部感染后病情突然恶化,最终因呼吸衰竭抢救无效,于2004年11月7日19点48分在上海逝世,享年38岁。 大肠癌的术后护理(1)通常在手术后24-48小时内禁食,一般由静脉输液补充基本热量,直至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可试饮少量温开水或葡萄糖饮料;手术后3-4天可进少量清流质(无渣)饮食50毫升左右,6-7餐;手术后4-5天可进半量清流质(无渣)饮食,逐步增加至100-200毫升,也可以通过胃肠置留管滴入5%浓度的素膳食;手术后5-6天可进普通流质(少渣)饮食;手术后7天左右进少量少渣半流质饮食;以后可视病人的具体情况逐渐增加膳食的质和量。不论流质、半流质饮食,还是普通饮食,应坚持在消化和吸收允许的情况下,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素的原则,既要补充营养以恢复病人的健康,又要在提供饮食的过程中减轻胃肠的负担。 (2)手术后的病人,都应在饮食中补足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可选果汁和菜汤饮用。一般认为,每日饮食中维生素C不足100毫克时,应另外用维生素C药片加入其中,以补足到100毫克以上。 (3)手术中的出血和手术刺激肾上腺皮质功能分泌增加,这些因素均可导致机体排钾量增加,血钾和细胞内钾浓度减少,故在手术后病人的饮食中要注意增加含钾多的食品,如肉汁、菜汤、连皮水果等等。 (4)手术过程中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失血。有些病人虽然用输血的方式给予补充,但输血所补充的血液不如由营养自身产生的血好。所以手术后病人的饮食,应注意增加补血的成分,如含蛋白质和铁质高的食物,如动物肝、瘦肉、禽蛋类、牛奶、鲫鱼、鸭汤、桂圆、银耳、甲鱼等。 (5) 术后的病人常常厌油腻的食物。虽然补充脂肪对手术后的病人也很重要,但为了防止破坏病人的胃口,饮食宜清淡少油。选用鲜味浓的小麻油等较好。 ( 6)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耐寒能力和机体抵抗力。冬虫夏草对术后恢复有较大帮助。研究发现,冬虫夏草所含虫草素能有效吞噬肿瘤细胞,效果是硒的4倍,还能增强红细胞黏附肿瘤细胞的能力,在肿瘤化疗期间以及肿瘤手术后可起到阻止肿瘤复发、转移的作用。病人宜选用天然虫草素含量较高的冬虫夏草,粉碎后服用,每次1.5克,每日2次连续服用一个月大部分患者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7)少量多餐,细嚼慢咽。要给少纤维无刺激的饮食,以免饮食刺激伤口愈合。吃饭时要保持精神平静和情绪安定。每日6~7餐,干稀分食,在进餐后30分钟再喝饮料或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