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新丁粄 |
释义 | 客家人吃米饭居多,发展出多元的米食文化。客家人会依岁庆时节时作各类的粄,新丁粄就是其中之一。 新丁粄的由来早期台湾农业社会家中添丁是家族大事,要跟祖先及上苍报告并乞求小孩平安,因此会在元宵节或农历十月中旬制作像红龟糕的新丁粄一个个堆栈起来敬拜天地,感谢老天并乞求小孩能健康长大。 在塔顶的新丁粄染成红色且不压花纹,敬神后新丁粄会分送给亲朋好友分享添丁的喜悦。 新丁粄通常和红龟粄一样,花纹是以象征长寿幸福的龟甲,不过新丁粄不包馅。 新丁粄的作法1. 将糯米、蓬莱米磨成米浆,脱水七分干,成米团。 2. 水滚后,将生米团撕成小块,放入蒸笼,蒸约十五至二十分钟煮熟。 3. 取一份约一斤二两的熟米团,抹上沙拉油,放入模型后,擦上食用大红。 4. 食用时可将新丁粄切成长条状,放入少许油煎成金黄色,洒上盐水再煎干即可食用。或是不加盐水,在煎成金黄色后,沾蒜泥、辣椒、 酱油一起食用。 新丁粄赛东势客家新丁粄赛是全台罕见的元宵节民俗,固定于每年的元宵节夜晚时举办,而挤往镇上各里看新丁粄者人山人海,比春节还要热闹。 粄为客家话,闽南话则称为粿,东势新丁粄起源于早期的农业社会,因重男轻女观念浓厚,于是产生重视“出丁”风俗,此外主要是为叩谢伯公(土地公)添丁赐福因而得名。 每年元宵节时的夜晚,以各庙宇为中心成立新丁粄会,若是本年家中有添新丁、新孙、新曾孙或家有新婚等喜事者,必须于次年的元宵节制作红龟粄到庙中祭祀神祇,会员人数有多少,红龟粄就要作几块,并让所有的会员分享,而在众多的红龟粄中需选一个做得最大最重者,由公会公开表扬并发给奖金,参加者为夺头彩,自然越作越大,使得竞争十分激烈,往往一块红龟粄重二、三十斤,数十块摆在一起,相当地壮观,成为东势地区客家人过元宵节的一大特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