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薪尽火传:宋志明中国古代哲学讲稿 |
释义 | 基本信息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3月1日) 丛书名: 京师大讲堂 平装: 443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303100705 内容简介《薪尽火传:宋志明中国古代哲学讲稿》内容简介:1974年,我在吉林大学哲学系参加《中国哲学史》编写,算起来我与这门课程相伴已经30多年了。说心里话,我对中国哲学史学科是有感情的,希望能为这门学科的建设尽点力。对于这门学科的现状,我觉得还有改进的必要。目前出版的中国哲学史方面的教材,大概有十几种,我读后觉得存在着三点遗憾。第一,不够“中国”。有些编写者似乎自信心不足,习惯于按照国外的模式来写,没有充分反映出中国哲学的独到精神、独到韵味。第二,不够“哲学”。有些编写者似乎只是把古人的言论编纂在一起,并不做思想的提炼。据有人统计,有些教材引用的原文,甚至超过全书的三分之一的篇幅。第三,不够“历史”。有些编写者选择的人物众多,似乎想把所有有点哲学言论的人都一网打尽,结果弄得篇幅冗长,无法展现哲学思想发展脉络。《薪尽火传:宋志明中国古代哲学讲稿》力图弥补这三点遗憾,写出一本有特色的读本。当然,未必达到目的,“非所能也,心向往之”而已。 作者简介宋志明,男,1947年生于吉林市。198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为该校首批博士学位获得者。现任该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哲学分会委员、哲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哲学院二级教授及博士生导师。社会兼职有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现代新儒家研究》、《中华儒学源流》、《熊十力评传》等2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目录总论 中国哲学概况 第一章 中国有自己的哲学 第一节 哲学三义 第二节 哲学三性 第三节 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 第四节 中国哲学的发展前景 第二章 基本问题 第一节 回到中国哲学自身 第二节 哲学基本问题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第三节 天人关系是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三章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总体格局 第二节 发展阶段 第三节 主要问题 第四节 儒家哲学的发展历程 第五节 道家哲学的发展历程 第六节 佛教哲学的发展历程 第四章 精神韵味 第一节 自强不息 第二节 实事求是 第三节 辩证逻辑 第四节 以人为本 第五节 内在超越 第六节 有容乃大 上编 原创期:百家争鸣 第五章 原创期概述 第一节 哲学产生的语境 一、由于经济的发展,使哲学产生成为可能 二、由于社会转型的需要,使哲学产生成为可能 三、由于文化的积累,使哲学产生成为可能 第二节 中国哲学的起步 第三节 主要话题 第四节 主要学派 第六章 道家的天道学 第一节 老子哲学 一、其人其书 二、以道论物 三、以道看人 四、贵柔守雌 五、以道救世 第二节 庄子哲学 一、其人其书 二、齐物论 三、逍遥游 四、应世之道 第七章 儒家的人道学 第一节 孔子哲学 一、其人其书 二、从天道转向人道 三、从“无知之行”到“有知之行 四、礼学与仁学 五、中庸之道 六、大同之世 第二节 孟子哲学 一、其人其书 二、仁政说 三、人性善 四、天道诚 五、求放心 第三节 荀子哲学 一、其人其书 二、礼法并用 三、化性起伪 四、天行有常 五、物理可知 第八章 墨家的人天学 第一节 墨子其人其书 第二节 赖其力而生 第三节 兼相爱,交相利 第四节 从人学到天学 第五节 取名以实 第九章 名辩思潮与名家出场 第一节 名辩思潮的活跃 第二节 惠施的“合同异”说 一、其人其书 二、历物十事 第三节 公孙龙的“离坚白”说 一、其人其书 二、白马论 三、坚白论 四、指物论 第十章 法家的治道学 第一节 早期法家的探索与实践 第二节 韩非的法治理论 一、其人其书 二、以理解道 三、以计算之心相待 四、法术势结合 中编 发展期:三教并立 第十一章 发展期概述 第一节 语境的变化 一、汉初的选择 二、魏晋的转型 三、唐代的定格 第二节 文本的整理 …… 第十二章 经学的建构与解构 第十三章 玄学与体用之辨 第十四章 中国佛教哲学 第十五章 道教哲学 下编 高峰期:理学行世 第十六章 高峰期概述 第十七章 宋明理学的草创 第十八章 朱子理学 第十九章 陆王心学 第二十章 张王气血 第二十一章 清初朴学 参考书目 后记 后记2008年,我已过“耳顺”之年。不再担任中国人民大学书报中心总编之后,我又回到了哲学院本科生的课堂,为2006级哲学专业本科生讲授“中国古代哲学史”课程。这个年级有两个班,一个是普通班,一个是国防班,加在一起有60人之多。加上许多旁听生,课堂坐得满满的。同学们听课很认真,课堂气氛很好,使我颇受感动。我尽量讲好每一节课,力求做到深人浅出,把中国哲学的精蕴表达出来。每次讲课结束,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陈治宇同学建议把讲课录音整理成书,我接受了她的建议,遂有本书写成。同学们利用暑假时间,把我的讲课录音整理成文字。其中第一章、第二十一章由陈治宇同学整理,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由李依蔓同学整理,第二章、第三章由张婉月同学整理,第十九章、第二十章由杨昊同学整理,第四章、第十八章由黄心哲同学整理,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由李兴同学整理,第十一章、第十五章由古丽南·胡斯曼同学整理,第四章、第九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由冯佳欣同学整理。我以同学们的整理稿为基础,加以修改,写成了此书。感谢同学们的热情,感谢同学们的辛勤劳动,感谢同学们让我体味到教学相长的快乐! 1974年,我在吉林大学哲学系参加《中国哲学史》编写,算起来我与这门课程相伴已经30多年了。说心里话,我对中国哲学史学科是有感情的,希望能为这门学科的建设尽点力。对于这门学科的现状,我觉得还有改进的必要。目前出版的中国哲学史方面的教材,大概有十几种,我读后觉得存在着三点遗憾。第一,不够“中国”。有些编写者似乎自信心不足,习惯于按照国外的模式来写,没有充分反映出中国哲学的独到精神、独到韵味。第二,不够“哲学”。有些编写者似乎只是把古人的言论编纂在一起,并不做思想的提炼。据有人统计,有些教材引用的原文,甚至超过全书的三分之一的篇幅。第三,不够“历史”。有些编写者选择的人物众多,似乎想把所有有点哲学言论的人都一网打尽,结果弄得篇幅冗长,无法展现哲学思想发展脉络。本书力图弥补这三点遗憾,写出一本有特色的读本。当然,未必达到目的,“非所能也,心向往之”而已。不当之处,敬祈读者批评指正。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