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打新婚 |
释义 | 简介永定坎市是闽西有名的一个大集镇。卢姓有万人之众,已在此繁衍生息500余年。“打新婚”是他们的独特民俗。 据老一辈人说,卢姓人的五代开基祖——林婆太百年辞世,农历正月十一日出葬。棺木抬到现在的“打新婚”地点,突然天降雷雨;待雨过天霁,抬棺木的人回来,却到处寻觅不到棺木。大家认为,这是天赐婆太的好“风水”,便在此处修筑林婆太坟墓。林婆太年高百岁,儿孙满堂,子孙为取吉利,定于林婆太棺木不见的农历正月十一日为打新婚日,以祈人丁兴旺、美满幸福。 每年农历正月十一日或元宵节,上年结婚的卢姓青年男女便披红挂绿,在一群男女青年的簇拥下,互拉着手,来到林婆太墓地前,由一个多福、多寿、有威望并经大家公推出来的族长给新郎新娘“打新婚”。 “打新婚”开始时,鞭炮齐鸣,雷铳轰响,“十番队”演奏传统优美乐曲;有跳采茶灯的、踩高跷的、舞龙灯的、玩狮子的,十分热闹;观众从十里八村涌来,墓地前人山人海。待用香烛、三牲敬过五代开基祖林婆太后,福寿族长手拿一个打面木槌,逐一在列好队的新郎新娘左肩上轻轻滚打而下,再从下滚打上右肩,边滚打,边讲些祝愿他们夫妇新婚美满、白头到老的吉利话。被木槌滚打过的新郎新娘则向族长敬上一个小红包。不过,族长拿着木槌滚打新郎新娘时,有的新郎新娘故意躲闪,让族长气喘吁吁地追着滚打,逗得围观群众哈哈大笑。 500余年来,这一民俗在此一直流传。 湖坑李氏“作大福” 永定湖坑李姓三年一次“作大福”,远近闻名。在重阳节后农历九月十一至十六日举行的“作大福”是民间的迎神赛会活动,清康熙以前称为“打醮”。 相传明朝末年,瘟疫流行,死者枕藉乡间,村中请道士打醮,无奈瘟魔依旧横行。一日,湖坑有五个小童下河洗澡,突然都跳起神来,一直跳到马额宫前,口中念念有词,说要请保生大帝农历九月十五日出宫降疫,必须先斋戒五日。于是,村民们依此而行,瘟疫得以禳解。为报保生大帝禳灾救民的恩德,每年重阳节后,村民们敬神演戏,以谢神灵,甚是隆重,逐渐演变为三年一次的“作大福”。 临大福之年,农历九月初十,全村开始斋戒。九月十一日,各村的“公王”先到马额宫汇齐。马额宫为一小庙,端立在湖坑集镇西南一缓坡上,因后山如马额,故得名。宫中主供“康太保刘汉公王”神位。 上午9点钟,三声铳响,各路公王依次起轿上路,前往大福场。霎时,鼓乐喧天,火铳、鞭炮震天动地,队伍浩浩荡荡,旌旗遮天蔽日,看热闹的熙熙攘攘。抬神轿的年轻人,黄衣蓝裤.扎红腰带,裹红头巾,一摇一晃地走。吹打的、放铳的、扛大旗的、摇小旗的、抬“故事”的、舞狮的、提香篮的---一村一队,跟着神轿缓缓而行。 大福场设在村中一空地上。东头是神台,神台中置一屏风,屏风为湖坑李姓清代名贤受恩赐之品,屏前为“康太保刘汉公王”神位。西头搭起一座大戏台,南边设有吹唱班和木偶班演出的场所,北面竖起两杆悬着放映电影的银幕。中间是供场,供场上空拉起白布做天幕笼罩着。 大福期间,夜夜演戏,大班戏、木偶戏、电影、唱班,同时献演。大福场上,热闹非常。 上供是大福的重要内容。保生大帝出宫,是大福的高潮。农历九月十五日一早,从坎市迎来的保生大帝,一进入湖坑,就受到隆重礼遇。路上,迎接的喇叭、唢呐、大鼓、锣钹,吹打不停。一到大福场,“三把连”震耳欲聋,鞭炮声此起彼伏,滚滚浓烟中透出杀猪的嚎声,这是开斋戒、行荤腥之祭。各村同时上供,主供全猪、全羊、全鸡、全鸭。供场摆满供桌,供桌上猪头、肝花、鸡、鸭、鱼、酒、米米反、糖果、水果,应有尽有。各家妇女在此大显身手:上供的鸡鸭各有不同的造形,盘中的米米反堆叠得像宝塔,杂色的糖果在盘上拼出“福禄寿全”吉祥图案,般般可见巧妇匠心与妙手,真乃“千双巧手竞技艺,一片诚心敬神灵”。 如今,作大福这种古老的风俗也逐渐发生变化,除了祈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外,加强乡亲情谊、鼓励勤劳致富、唤起海外游子回乡寻根的愿望,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历史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一,对福建省永定县坎市镇的人民来说是一年中最欢乐的时刻。这一天全镇上下人如潮,灯似海,欢声炮声连万家,数万名观众都会聚集在卢氏宗祠观赏独特的客家传统婚俗活动--“打新婚”。 打新婚是客家人表孝义、图吉利、维系亲友感情的一种民俗活动,在众多客家风俗活动中实属罕见。这种习俗由来已久,约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相传,卢姓人的第五代开基祖--林婆太百年辞世,农历正月十一日出葬。棺木抬到现在的“打新婚”地点,突然天降雷雨,待雨过天晴,抬棺木的人回来却发现棺木不见了。大家认为,这是天赐婆太的好“风水”,于是便在此处筑起林婆太坟墓。林婆太百岁谢世,儿孙满堂,儿孙们为了图个吉利,定于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一在林婆太坟墓前举行“打新婚”活动,祈求人丁兴旺、幸福安康。 流程正月十一这天,凡上一年结婚的新婚男女必须参加祭祖活动。中午,客人们酒足饭饱之后,就纷纷赶往坎市东北的祠堂排去看“打新婚”了。只见排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香烟袅袅,铳炮连天。两祠中间草坡凹陷处的“林婆太”坟场(没有墓头的,俗云“天葬地”)前,宽阔的布篷下六张八仙桌拼起的祭坛上,有坐式宫灯、蜡烛台、精雕 果盒、盆景、水仙花之类,还摆满了牲仪、熟食、糕饼、糖果蜜饯(必须摆21行,每行9盘,共189盘),横纵笔直,俨似阅兵方阵。祭坛前方左右,还各摆了一架猪羊。 下午2时许,在喇叭、管弦齐奏声中,“新婚祭”开始了。主祭是去年的“新婚头”(第一个结婚的后生),后面齐刷刷分行排列陪祭的,个个都是新郎官。以往,主祭的新婚头,必须穿长衫马褂大礼服以示严肃,现在时兴西装了。礼仪按部就班,片然有序地进行。当铳炮声响又起,他们正在向老祖宗英灵跪拜时,忽然一个鸣锣开道的人从左祠快步出来,后面两个壮汉搀扶着一个身穿长袍、头戴礼帽、帽沿下压着一张敬神的“血纸”、右手擎起一个上面写着“早生贵子”四个字纸做的红滚筒(俗称“面棰”)、状甚滑稽的“酒醉公”,满脸通红似醉非醉、跌跌撞撞地紧紧跟着来了。顿时引起全场水泄不通的人群骚动起来,你推我搡,左右相挤。“酒醉公”在林婆太坟前叩头作揖并兜了一个小圈之后,绕过祭坛来到跪在祭坛前的主祭亲郎官身旁,举起“面棰”,不由分说地就从左肩到右肩上下把他滚“打”起来,而且口中念念有词“早(左)生贵子”、“又(右)生贵子”。接着又从他的背后脊梁自上而下滚“打”一遍,口念“双生贵子”(双胞胎)。旁边看热闹的后生,个个捧腹大笑,俏皮的还会大声附和一句:“今年打你,明年生子!”之后,“酒醉公”又挥舞着“面棰”朝每个陪祭的新郎官照“打”不误。有些新郎官不好意思,看到“酒醉公”来了,倏地爬起来钻入旁边人丛中去。谁知逃不了,不用“酒醉公”追赶,已被别人“抓”回来送去“补课”了。这就逗得大家更加好笑。嘻嘻哈哈,整个场面如同一锅滚粥,腾腾的热气上升到了120度。--每年有五十几个新郎官,虽然“漏网”了好些,也够“酒醉公”打得气喘吁吁了。 与“酒醉公”打新郎官的同时,五六个办事后生把十几箩筐的鞭炮搬到林婆太地坟上头,几串几串联起来不断燃放,震耳欲聋地声响也达到了高潮。就这样,经过约莫两个小时的“折腾”,“打新婚”活动才告结束,黑压压的人群心满意足,似乎在精神上也饱餐了一大顿,于是也慢慢地散去了。 影响“打新婚”民俗活动,参加的人不分男女、老少,只要是卢姓人都可参加。这一天,北自高陂、虎岗,南自抚市、龙潭,东自培丰、田地,西自堂堡、合溪的乡邻,很多人都会到坎市做客的,热闹非凡,到处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和祥和的气氛,成为当地百姓团结一致、共谋发展的重要载体。?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