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打王鞭 |
释义 | 鞭,中国古代兵器之一,短兵器械的一种。鞭起源较早,至春秋战国时期已很盛行。鞭有软硬之分。硬鞭多为铜制或铁制,软鞭多为皮革编制而成。常人所称之鞭,多指硬鞭。 打王鞭是由先皇授予大臣的一种权利,可以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相当于汉代和明清时的尚方宝剑。著名的有殷商太师闻仲的打王金鞭,唐李世民授予尉迟恭的打王鞭,宋朝大将呼延灼的打王鞭。 中文名:打王鞭 意义:先皇所授特权,上打昏君下打奸臣 类似兵器:尚方宝剑 代表人物:殷商太师闻仲 代表人物:唐朝尉迟恭 代表人物:宋朝大将呼延灼 基本信息简介打王鞭,也就是金锏(有托孤的意愿),多为唐宋两代先皇授予大臣的一种权利,可以上打昏君下打奸臣,更可以先斩后奏,相当于汉代和明清时的尚方宝剑。通常打王鞭都由上代君王赐给忠实可靠的托孤老臣,为了防止自己选出的皇位继承人昏庸无道或者由于年轻气盛作出错事的时候,可以有能够制止他的方法而发明的一种措施。 代表商朝闻仲闻太师的打王鞭,唐代时李世民授予尉迟恭打王鞭及秦琼打王锏,北宋时赵匡胤授予八贤王赵德芳打王鞭,都是一种政治权利的象征。 历史与传说闻仲殷商太师闻仲辅两朝君主,镇朝歌江山、稳殷商气数,为人刚正不阿,甚有威望,对商朝忠心耿耿,有先王赐予的打王金鞭,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纣王亦敬重和害怕。 俗语“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国”中的“文”指的就是闻仲。闻仲长期远征北海,之事纣王无人管束,回朝后曾力陈十策,怒打奸臣费仲、尤浑,要求纣王改过自新,重塑朝纲,不料东海战事又起,闻太师再次领兵征讨,朝政愈加败坏。由于纣王残暴,激起武王伐纣,闻仲为保殷商,兵伐西岐,对阵姜尚,众截教道友纷纷相助。战于绝龙岭,死于云中子奉敕所炼通天神火柱。 尉迟恭尉迟恭(585—658)字敬德,鲜卑族,朔州鄯阳(今山西朔城区)人。中国唐朝名将,封鄂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赠司徒兼并州都督,谥忠武,赐陪葬昭陵。尉迟恭纯朴忠厚,勇武善战,一身戎马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取帝位。 后尉迟恭被尊为民间驱鬼避邪,祈福求安的中华门神。传说其面如黑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尉迟敬德与秦叔宝(秦琼)是“门神”的原型。相传唐代时李世民授予尉迟恭打王鞭,有打王除奸佞的功用。 据《说唐后传》,尉迟恭所有打王鞭,鞭上可有‘无端狄虏造反,抢掳国家廊庙,朕知虢国公忠义,三宣召请还朝。上打昏君无道,下打文武不忠,神人万不能回避,神尧高祖亲封’。”字样。 赵德芳(北宋 八贤王)赵德芳(959年-981年),宋太祖赵匡胤第四子。《宋史》太祖驾崩时,宋皇后(952年-995年)急令内侍王继恩召赵德芳入宫,王继恩却拿着遗诏去找晋王赵光义。后来赵光义继位,即宋太宗。因为宋太宗以弟之身分即位,世人普遍流传著“烛影斧声”疑案,认为宋太宗是谋杀太祖而篡位。 太平兴国六年(981年)赵德芳病死,年二十三。因为赵德芳兄弟在短时间内连续死亡,历史学家多半认为德芳死因不单纯,定与宋太宗有关。 赵德芳死后,谥康惠,赠中书令、岐王。后加封太师,改封楚王。宋徽宗时改为秦王。 而演义小说中称赵德芳为宋太祖赵匡胤次子。因不满宋太宗继位,赵德芳与其兄上朝抗议,后其兄撞死金殿。太宗后封赵德芳为八贤王,赐金锏一柄,如不法之属得专诛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