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小身洞 |
释义 | 小身洞,又名小心洞,由岩石构成洞室,洞口小(图一:btr83102)而洞室宽大,可容百余人,洞内供奉阿弥陀佛石像(图二:btr83103),洞顶再建寺宇,名叫瑞迹寺,寺后又是岩石,岩石又构成洞室,曲曲折折,洞洞室室,实为奇巧壮观。 小身洞建在官桥镇成竹村芸溪村后五峰山连绵山脉地域,由芸溪村沿上山公路的指路标志不足两公里便可抵达。 小身洞建于宋大观年间(公元1107──1110年),由行尊禅师所建,距今已有900年历史了,据传说,未建寺以前,这里有一个蛇妖洞,大蛇经常出没下山伤害人畜,宋将杨文广奉旨平闽十八洞,将此蛇妖剿灭,所以在寺宇东侧有一块镇蛇石遗迹。 小身洞洞口尚存有“瑞迹”二字,为宋体楷书,洞口大石横竖数丈,刻有“阿弥陀佛”四字,四周刻有花框,可惜被当地打石户炸掉,现在遗迹上只留下“佛”字的一半“弗”的一半和少许花框,几百年的雕刻艺术瑰宝毁于几声石炮,洞门被红卫兵用乱石堵死,洞内山禽野免栖息,所幸洞内阿弥陀佛石像尚在,赤足踏莲花,两耳垂肩,双眼下视,右掌向心,拇指上翘,四指自然平斜,身高2.4米,虽然佛像部份斑烂脱落,但详细观摩,线条流畅,艺术价值极高。 小身洞洞顶的瑞迹寺于“文革”中被毁,寺后岩石上的阿弥陀佛像被破坏,遍体鳞伤,断手断足,模糊形态依稀可辨:赤足双踏莲花宝座,佛像身高4.0米,宽1.4米,佛像身后凿石凹进,刻有莲花瓣形。由于面目全非,只留下足踏莲花座的一部份,按其雕刻艺术水平,肯定出自名匠之手(图三:btr83104)。自2001年7月1日动工重建以来,虔诚弟子纷纷捐资,瑞迹寺已基本重建完工,该寺按原址、原规模、原规格重建,文革中拆除的旧石料重新启用,寺门匾“瑞迹古寺”四字为进士林文口书,大清光绪甲辰年立,寺门阴刻楷体联对:“瑞绕佛山一天花雨 迹探福地数里峰云”,粉墙旧石雕,非常有艺术造诣。“左青龙右白虎”,“麒麟献瑞”“扫灾招财”等图案线条粗犷。寺虽不大,但小巧玲珑,宿子寺(护厝)正在施工之中,今后可作为住寺工作人员生活区,寺后石洞堵死后亦已打开,古时僧人的石床、石椅、石窗依然保存,当地传说是佛祖舍身救寺。可见居于百坪石壁的瑞迹寺,以石为景,石洞、石佛、石床、石凳,真是独具一格,一到入晚,月亮一出,万籁俱静,站在山上,石壁嶙峋,晚钟连连,愈显得清幽美丽,希望寺周石堀工人,不要再在小身洞与瑞迹寺附近炸石,共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小身洞与瑞迹寺,于市文管会(1999)4号文批准组成小身洞修建委员会。在主持人沈秀勤居士积极募集并带头捐资,晋江、南安、惠安等地信众合力资助之下,耗资达二十多万元,历时三年,主寺现已基本建成,恢复原貌,并于二00二年十二月,迎回三世尊金佛,其日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盛况当前,诵经礼佛,梵声索绕。于二00三年农历二月十九日,南安市民族宗教局正式批准小身洞瑞迹寺成立寺务管理委员会,颁发牌证,沈秀勤居士为该寺的法人代表,沈秀勤女士殚心尽职的工作热情博得了广大信众的赞誉。在四方信众资助之下,小身洞瑞迹寺已初具规模,小身洞瑞迹寺已成为南安市文物保护单位,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日,香客纷纷来此朝靓,香火十分旺盛。 据该村管委会介绍,五年内小身洞瑞迹寺将再建筑大雄宝殿、功德堂、骨灰馆、放生池、凉亭、宝塔、雕塑西方三圣、十八罗汉等,相信建成之后,配套完善,一定能恢愎昔日风采,一定兴旺起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