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达西村
释义

达西村位于新疆尉犁县兴平乡,2007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000万元,集体纯收入102万元,集体固定资产1750万元,其中:流动资金450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9014.81元,再次位居全区前列。

中文名称:达西村

外文名称:daxicun

行政区类别: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下辖地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政府驻地:新疆巴音郭楞自治州尉犁县

电话区号:0996

邮政区码:841500

面积:64平方公里

人口:1287人

达西村发展

三年来,达西村从培养干部,更新领导阶层、健全、落实相关制度等方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村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经济方面,一是保持了棉花这一支柱产业发展的势头。二是高度重视林果业生产。三是大力发展畜牧业。大力扶持有一定养殖技术的农户从事养殖育肥业。四是积极拓宽二、三产业领域。

在集体经济以及社会公益性事业方面,一是走兴办集体加工业的路子。二是走产业带动的路子。三是走地缘优势转化的路子。四是走资源开发的路子。五是走盘活资产的路子。在集体经济实力得到不断壮大的同时,大力发展公益事业,自1991年以来,先后制定了23项惠民政策。

在精神明文建设方面,一是切实加强村级阵地建设。村集体投资180万元建起了1500平方米的集学习培训、文化、办公于一体的二层综合办公楼,并先后投资39万元新建陈列室120平方米。2005年投入资金12.4万元装修党员活动室,配置现代化办公设施,并新购买了8000余元的农村实用技术的图书。二是强化思想教育,深入开展“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八荣八耻”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三是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坚持开展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教育。已连续24年无传讯拘留、无打架斗殴、无邻里纠纷、无计划外生育、无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等现象的发生。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充实群众的生活,不定期举办演讲比赛、文艺演出和农民运动会,活跃了农牧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在村容以及文件建设方面,一是按照“三贴近”的要求,积极开展“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平安家庭”等创评活动。特别是创造性的开展了“双带文明三带活动”(党员户带群众户,多星户带少星户,专业户带普通户)。二是着力整治农村环境,美化、净化、绿化村容村貌。“路、水、电、闭路电视、沼气”五进村。三是大力开展村容村貌集中整治工作,聘请专家对全村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对农民住宅进行合理开发建设。四是改善环境卫生,修建了6个垃圾池,设置了20个垃圾桶,并进行卫生评比活动。六是日益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及社会公益设施。到2008年,达西村有村级道路柏油路43公里;新修农田防渗渠44公里;机井60眼;桥、涵119座,闸口416座;架设农网线路22公里;推广高标准节水灌溉1500亩,安装滴灌村里每亩补助50元。为村学校配套教学设施出资15万元;投资12万元修建村卫生室;投资30万元为250户家庭改建卫生厕所;集体投资8万元修建了廉政文化墙;为250户村民接通库尉饮水工程。

达西人有信心到2010年,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万元,集体经济纯收入达到120万元,为把达西村建设成为具有新疆特色的“华西村”而阔步前进。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14亩(其中:水田139亩,旱地75亩),人均耕地2.85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1735亩,荒山荒地1824亩,其他面积160亩。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9年底,已实现通水,全村有12户通自来水,有12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拥有电视机农户5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42%;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8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8户,分别占总数的67%和67%。

该村到乡镇通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21.8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21.8公里,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39亩,有效灌溉率为65%

该村到2010年底,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7户居住于砖木结构住房,还有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1.2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6.05万元,占总收入的54%;畜牧业收入1.45万元,占总收入的13%(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5头,牛5头);林业收入2.02万元,占总收入的18%;第二、三产业收入0.78万元,占总收入的7%;工资性收入0.22万元,占总收入的2%。农民人均纯收入82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0.22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人(占劳动力的8%),在省内务工2人。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本县县内。该村目前正在发站橡胶、蚕桑产业。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12户,全村共乡村人口75人,其中男性42人,女性33人。其中农业人口75人,劳动力26人。该村以哈尼族为主,其中哈尼族75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73人,参合率98%。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乡卫生院,距离乡卫生院21.8公里。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小佛房村完小,中学生就读到新城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18公里,距离中学21.8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8人,其中小学生5人,中学生3人。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10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2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14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年末集体没有收入,农村财务管理实行村财乡管制度,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已成立民主理财小组.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主要问题和困难: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田水利滞后。科技含量低,农民生产方式粗放,难以形成产业化,规模化。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及发展产业:抓住糯扎渡移民搬迁为锲机,发展沿湖经济,大力发展养殖业、橡胶产业。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8:1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