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祥脚村
释义

祥脚村位于贵州罗甸县西北部逢亭镇,国土面积1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5亩,全村辖2个村民组8个自然寨,184户940人,是一个汉、苗、布依族聚居的农业生态村。人均耕地面积0.64亩,可开发的荒山荒坡面积3000余亩。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这里还是一个穷得叮当响,人称“扁担村”的落后村。当地曾流传这样一首民谣:“逢亭是个旮旯角,一弯两弯到祥脚,高压电线头上过,祥脚还是黑窝窝。”每到10月,村民们就是扛着扁担成群结队地到外村借粮吃,借人包谷,来年得还人家大米,不借就要饿肚子。近几年来,祥脚村两委立足村情,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村级经济发展新模式,带动全村群众在落后山区探索出了一条增收致富之路。

要想富“口袋”先要富“脑袋”,这是祥脚村两委班子的共识。为此,村两委先后自费组织村干、党员和致富能人到贵阳、镇远、广西等地参观学习取经,借鉴发展致富经验。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带头人”作用,引导群众更新观念,学习农业适用技术。

过去,祥脚村种植早熟蔬菜缺乏技术和管理,往往是增产不增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一度受到挫伤。为改变落后的传统管理模式,祥脚村党支部、村委会一方面成立了蔬菜营销协会,向外联络销路,为群众打造一条蔬菜销售的“绿色通道”。另一方面采取组织农民外出学习,请农业技术人员到村里进行蔬菜种植、经果林栽培、养殖适用技术培训等。

1998至2005年间,村里共举办蔬菜种植、经果林栽培、畜牧养殖等适用技术培训班40多期、培训3800多人次,现在70%以上的农民均掌握了1—2门以上农业实用技术。祥脚村发展村级经济是以土地、资金、产业为纽带,由村委实行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把农户和基地连结起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村+基地+农户”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土地入股建设板栗基地。土地入股是祥脚模式的初步尝试,1999年通过争取水土保持项目,由县水利部门出苗木,村两委班子对农户作好宣传动员的基础上,按照自愿的原则,村民以土地入股,自己投工投劳,建成面积为1500亩的板栗基地,到2002年已实现5000元的收入,2003年底收入达到2万元。同时,村委还聘请本村8名责任心强的贫困户、“两女结扎户”进行管护,每人每月支付管护费150元,又增了特困户、“两女结扎户”的经济收入。资金入股建设肉牛养殖基地。2002年,祥脚村对肉牛品改基地实施联户养殖,先由村组干部按每人9000元的资金入股,7户股民共注入牛场的股金63000元,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共投资11.99万元,引进了“西门塔尔”种牛1头,修建了占地300平方米的圈舍18间,秸杆青贮池3个200平方米。根据牛改繁扩需要,该村从省外引进优质牧草桂牧一号、黑发草、黄竹草等饲料草,目前种植面积已达50余亩,牛场能繁母牛已由8头发展到32头,生产牛犊20头, 2003年年底实现了能繁母牛100头,牛犊50头。

为扩大生产规模,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发展,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该村按照群众自愿的原则,由牛改点对周边群众自养的能繁母牛进行输配,通过农户用自己喂养的能繁母牛与牛场的已怀母牛进行循环交换饲养,待生产牛犊,农户饲养6-7个月后,牛场以每公斤6.00元的价格购进活牛犊进行集中育肥,统一销售,自负盈亏。祥脚村推行这种先联户养殖,后分散饲养,并统一技术(牛改、防疫治病、科学饲养和跟踪服务)、统一销售(村委会负责销售)、统分结合的畜牧业发展模式,不仅调动了群众参与养牛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群众科学养殖意识,降低养殖风险,增加了农民收入。是一种“既省钱、又安全、又赚钱”的有效养殖方式。200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多元,为农民增收起到了示范推动作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7: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