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乡村气象服务专项 |
释义 | 为贯彻落实201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11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提升基层气象为农服务水平,促进气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有效对接,形成在全国推广的基层气象为农服务样板,财政部决定从今年起设立中央财政乡村气象服务专项支持气象为农服务。中国气象局在20个省(区、市)选取了121县实施乡村气象服务专项。 总体目标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在项目实施地点建立较为完善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显著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和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并带动地方政府加强对气象为农服务的组织领导、加大对气象为农服务的资金投入、出台有利于气象为农服务的政策措施,力争形成强大的气象为农服务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 通过专项建设形成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的样板。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的样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础工作的样本,即要建立气象为农服务基本业务和组织管理的样本,二是特色服务的样板,即要建立面向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直奔田间地头的为农服务直通车样板,三是服务效益的样板,即要建立具有明星效应,地方政府、农业部门和农民能深刻感受到气象对农业增产和农业增收切实起到推动作用的效益样本。通过上述三个样板的建设,2011年力争从20个省中发现一到二个样板省,2012年将在样本省所有县全面铺开,其他省仍然是选取部分省试点。 建设内容(一)开展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建设,重点开展气象预警喇叭和电子显示屏示范系统建设,建立健全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实现县、乡两级政府有分管领导、每个乡镇有气象信息服务站、有气象协理员,每个村有气象信息员。重点加强乡镇干部和村干部担任的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开展相关培训。开展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建设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定期收集和更新乡村气象灾害隐患信息。编制县级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出台县级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建立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卡和气象灾害防御明白卡发放制度。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乡村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与组织部门合作,开展乡镇干部气象防灾减灾培训。 (二)充分发挥省、市、县三级农业气象业务技术人员作用,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及乡镇政府建立“直通式”联系,实现针对性和快捷性的农业气象服务;建立县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完成主要农作物和设施或特色农业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和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围绕关键农时季节、农事活动开展农用天气预报,提供农业气象保障服务;开展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评估,指导农民科学防灾减灾;每省选择一个农试站与所在县气象局共同建设集农业气象观测、试验、示范、推广、服务于一体的试验研究基地(指有农试站的省);结合当地高产创建、现代农业等示范区,安装必要的农业气象观测仪器,并设立标识牌。 (三)除上述建设任务外,各实施单位可结合本地区域特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服务需求,因地制宜,找准切入点,创新自选动作。 考核要求中国气象局减灾司将定期组织项目实施情况检查,进行考核验收,并根据考核验收结果安排2012年和2013年乡村气象服务专项经费。对未达到考核要求的实施地点,2012年起将不再予以支持。对于建设效果较好的实施地点,2012年、2013年将持续予以支持。 项目实施省份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海南、四川、重庆、陕西、新疆等省(区、市)气象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