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达拉维 |
释义 | 达拉维,位于印度的商业之都孟买的中心地带,是仅次于肯尼亚内罗毕的基贝拉,排名世界第二大、亚洲最大的贫民窟,在近2 平方公里的区域,居住着100万人。 区域介绍达拉维正处孟买两条铁路干道之间的节点,是当地的经济中心。达拉维大约有1.5万家小型企业,包括陶器厂、制衣厂、制革厂、废物回收公司等,这些企业每年为孟买贡献的GDP逾6亿美元,光是皮革业就能创造4万个工作岗位。贫穷,在几乎人人都有工作的达拉维,反而成了发展经济的“本地优势”。 达拉维被认为是亚洲最大的贫民窟,不到一平方英里的社区里居住着近100万的人口。这里错综复杂的小巷,让人往往一个转身就迷了路。街道上到处是赤裸着身体的小孩和流浪的狗。多数房屋分为上下两层,用粗糙的木板隔开,无论是底层还是阁楼都不足5英尺高。房间里也几乎没有什么可被称做是家具的东西。尽管达拉维的很多居民家里连下水系统也没有,他们却都有工作,有的还不止一份。尽管这里被称为贫民窟,但这里却拥有数千家年均利润达5万美元以上的微型企业! 经济发展最初,达拉维只是孟买一个安静的小渔村,从19世纪末开始陶器厂和纺织厂相继建立,大批来自印度南部的贫民涌入工作,造成这里的劳动人口迅速增长。今天居住在达拉维的打工者,至少都是从前移民的第四代。精明的商人们将达拉维70%以上的土地用作修建工厂,余下的部分便成了职工的居住地,最大限度利用本就有限的土地资源。 但工业化为达拉维带来的不仅是众多厂房,还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和实际的经济收益。这些拿着微薄工资的人们,居住在租金低于185卢比(大约4美元)的廉价房屋内,却通过辛勤的工作创造出了数量可观的经济价值。占印度对外贸易额40%的孟买之所以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这些“隐形”劳动者所支撑的。 低廉的生活开销和相对稳定的工作让孟买的淘金者感到达拉维才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所在。说实话,与其他相同级别的贫民窟比起来,每天定时供应自来水和全天供电的达拉维的生活并不太差。众多的小型企业为了减小开支,为工人们提供了大量廉价的生活必需品。 贫穷程度在达拉维上千人共用一个厕所。孟买梦想成为上海,而贫民窟就像“城市之痒”,不仅有损市容,还直接威胁城市的稳定和安全。这里的肮脏和宽阔臭名昭著,但展现出的比较光明的一面是,在昂贵的孟买城中那里的生活费用低廉,住在这里,你每月只需花4美元租金。 达拉维的常住居民,大多都在这里扎根三代以上,并认为是他们建造了达拉维。实际上,早在19世纪末,这片土地还是红树林沼泽,很多渔民定居于此。后来,沼泽逐渐被椰子叶、腐烂的鱼尸体以及垃圾填满,渔民离开这里,为另外的人占据这里腾出了空间。从古吉拉特邦来的库哈斯人(Kumbhars)把这里变成陶工聚居地;来自南方的泰米尔人(Tamils)开始了制革业;涌来的北方邦人 Uttar Pradesh在逐渐繁荣起来的纺织工厂里工作……其结果是造成达拉维人口来源的多样性,与孟买这座以多样化著称的印度城市成为绝配。 0.4公顷的土地上挤满18000人 贫民窟顺理成章地和肮脏、缺水少电划上等号,达拉维也不例外。妇女们通常在一潭死水的池子里洗衣服,如果需要饮用水,则要步行2公里去“黑市”买水。贫民窟里有很多非政府组织,其中一部分是黑社会,他们在贫民窟里呼风唤雨,甚至控制了供水供电,他们还与政客勾结,使贫民窟成为一些政客的稳定票仓。安装了水龙头的居民尽管幸运得多,遗憾的是这里的水每天限时供应。早上醒来,打开水龙头,“哗啦啦”的流水声伴随着虔诚的歌唱,他们开始洗漱,新的一天由此开始。与此同时,达拉维也是各种小规模工业所在地。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达拉维居民的净收入总额接近65000万美元。在雨季洪水期间,那里饮用水供应不足,厕所设施情况恶化,达拉维不卫生的环境严重威胁到公众健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