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达贡星域会战 |
释义 | “达贡星域会战”是指宇宙历640年7月,自由行星同盟自建国以来,与银河帝国高登巴姆王朝在达贡星域发生的首次大规模军事冲突,也是“人类历史进入宇宙历纪元后,第一场恒星与恒星之间的战争”。此次会战双方共投入兵力690余万,其中同盟军250余万,帝国军440余万。战争以同盟军获得完胜,帝国军全军覆没告终。从此,自由行星同盟与银河帝国之间进入了持续150余年的战争时期。 出处主要情节见于原著《银河英雄传说·外传·达贡星域会战》,是《银河英雄传说》系列的四部短篇外传之一。 战役数据战役时间:宇宙历640-07-14——640-07-22 04:30 [攻]自由行星同盟军 [守]银河帝国(高登巴姆王朝)军 参战人数:2,500,000人 参战人数:4,408,000人 生还人数:2,340,000人 生还人数:368,200人 生还比率:93.6% 生还比率:8.3% 全歼敌军 全军覆没 主要将领自由行星同盟 总司令 林·帕欧,战后晋升元帅 参谋长 尤斯夫·托波洛,中将,战后晋升元帅 提督 涅史密斯·提德 提督 欧雷文斯基 提督 安德拉修 提督 艾尔斯泰德 提督 穆凯 欧鲁特里奇,少校 银河帝国 总司令 海贝尔特,三皇子,元帅,战后被软禁并接受精神治疗 幕僚 英格尔休塔,中将,“作战指导的实际负责人”,战后被 秘密军事法庭判处死刑 幕僚 哈森克里佛,中将,战败后逃脱 提督 修米特林 提督 卡夫曼 提督 毕罗 提督 巴森海,阵亡 战役时间线640-07-08 同盟军驱逐舰亚诺休号于伊谢尔伦回廊发现帝国军。 640-07-10 同盟军情报确认帝国军为同盟军两倍。 640-07-14 “人类历史进入宇宙历纪元后,第一场恒星与恒星之间的战争”开始,双方先遣部队在三千万公里的距离上开火并且战且退,均无伤亡。 640-07-16 帝国军获得第一次战术胜利。同盟军欧雷文斯基舰队从帝国军正面发动攻击,结果反而身陷重围,先攻部队遭到夹击,损失三成兵力。 640-07-17 帝国军总司令海贝尔特下达命令:“敌人一点也不可怕!我军应该趁胜追击,将皇帝陛下的敌人歼灭,维护帝国边境的和平!” 640-07-18 早晨 同盟军接到帝国军展开行动的情报,同盟军总司令和参谋长大为惊愕,由于没有足够的情报,司令部陷入紧张状态。同时,帝国军总司令官海贝尔特下了一道几乎称不上是战略构想的命令:“各舰队分头搜索敌军,将敌人歼灭”。帝国军舰队 由此陷入兵力分散且无目标的状态。 640-07-18 中午 同盟军总司令林·帕欧派艾尔斯泰德提督率领舰队出击,双方展开正面激战。同盟军安德拉修提督从侧面进攻,迫使帝国军重整舰队。此役被称为“胜利女神似乎不再眷顾帝国军”的开始。 640-07-18 17:30 同盟军司令部由于判断不够果决,错失了全面攻击的一次最佳时机。安德拉修提督表示强烈不满。 640-07-19 黎明 同盟军司令部认识到了先前对帝国军的高估错误,并取得一致意见:“帝国军是白痴。”由所获得情报显示,帝国军已将原先集结于G16宙域的部队分散到各个地区,于是林·帕欧总司令下令将舰队向G16宙域集中。 640-07-19 16:00 双方阵营中处于战斗状态的兵力情况是,同盟军为总兵力的百分之八十,帝国军只有百分之十九。此时,同盟军确认了自己的优势,并发动了“爆炸性的攻击”。 640-07-20 早晨 帝国军巴森海提督由于敌我判断双重失误,使所部舰队遭遇同盟军艾尔斯泰德提督的攻击并陷入混乱,巴森海提督战死。帝国军总司令海贝尔特为此大发雷霆,并当众侮辱了作战指导的实际负责人英格尔休塔中将。当天,帝国军总司令海贝尔特不顾英格尔休塔的建议,急于下达指令,导致致命失策。帝国军通讯被同盟军窃听。 640-07-20 22:40 同盟军包围网完成,等待帝国军残存兵力集结后发动攻击。 640-07-21 00:40 同盟军涅史密斯·提德提督发动第一波攻击,三十万门火炮一齐开火,帝国军左翼受到严重打击。随后,同盟军安德拉修下达了令他获得“勇将”之名的指令:“第一命令:进攻!第二命令:进攻!第三命令:还是进攻!”,从另一个方向发起猛攻 。帝国军哈森克里佛提督狼狈脱逃,帝国军逐渐失去了抵抗突围的斗志和时机,形成了消极的球状阵形。战斗逐渐演变为屠杀。 640-07-22 04:30 帝国远征军全军覆没。总司令海贝尔特精神崩溃,侥幸突围,回国后遭到软禁并接受精神治疗。“作战指导负责人”,幕僚,英格尔休塔中将自杀未遂,回国后被秘密军事法庭处死。 总结“在达贡会战中,我军虽然经历挫败、误判和绝望,但最后还是赢了,主要是因为敌人比我们有更多的失误、挫败和绝望。”——尤斯夫·托波洛,中将 “从用兵学的角度来看,英格尔休塔的现场判断和作战指导都是无懈可击。可是,实战的结果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主要的原因在于:对地理位置的不了解,没有掌握充足的情报。对于处在孤立地位的大军团来说,英格尔休塔的策略太过周密,反而变得碍手碍脚。” “这一刻,帝国军已经注定非输不可了。”——欧鲁特里奇 评注(1)作为四部短篇外传之一的《达贡星域会战》,是《银河英雄传说》系列当中,情节时间线最早的作品(但不是创作时间最早的作品)。个人感觉,从对战争场面的描写来看,简洁明了,节奏感很强。因此,从《银英传》系列的全局来看,选择《达贡》作为开篇首阅的起点不失为一种选择。用一个不恰当比方,如果开篇阅读《银英传》正传序章、黎明篇·第一章,有可能会对突然出现的若干名字、背景体系和战争场景感到困惑,但如果从《达贡星域会战》开篇则有可能容易理解得多。作者田中芳树以非常流畅的笔法,描绘了一个“风华正茂”的自由行星同盟,和一个宫廷斗争频繁,皇室上层已经腐坏的银河帝国,而对于双方的建国史则一笔带过。在这个背景下,作者以双方第一次军事交锋的完整过程为平台,为今后情节线当中将要出现重要人物,尤其是自由行星同盟的重要人物做了非常好的铺垫。 (2)四位主要人物,即双方统帅的出场顺序和出场形象是:严肃古板而且喜欢唠叨的同盟军参谋长托波洛;有伤风化、言辞犀利的同盟军总司令林·帕欧;刚愎自用性情暴戾的银河帝国皇子,帝国远征军总司令海贝尔特;以及忧心忡忡、谨慎有余但不善权变的帝国远征军幕僚,作战指导负责人英格尔休塔。最后的结果是林·帕欧和托波洛成为英雄,晋升元帅,但被排挤,孤独终老;海贝尔特精神崩溃,被软禁并接受精神治疗;英格尔休塔被帝国秘密军事法庭处决。这四位主要人物所表现出来的角色气质,心理特征,在日后的自由行星同盟、伊谢尔伦共和政府和银河帝国高登巴姆王朝等各个阶段或阵营中都有相对类似的代表人物出现。 (3)对于战役过程的编排和描写,确乎和田中芳树在《银英》的其他章节中的一贯表现相仿,在很多地方有可以完善和改进的空间。 (3.1.)在同盟军为情报搜集而进行的战区划分中,将整个星域划分为“A1到Z20等520个区域”这段描写,实在让人难以和宇宙战场联想到一起。这里所谓的520个区域,可以理解为26列20行的二维平面图,实际上,如果不添加第三维坐标轴,应该是无法在宇宙空间中确定任何位置点的。 (3.2.)接上述,在确定“同盟军向G16区域集结”的时候,当时的实际情况应该和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围点打援”战法一样。敌关键部或中枢部集中于G16,而其他部队已经分散。全歼敌人的可能性只存在于各个击破,或者围住敌不得不救的关键部队,等待敌增援部队回援途中予以歼灭。而作品中对于这里的描写非常简单,而且明确指出同盟军总司令林·帕欧没有向其他空域派一兵一卒。原文“22时40分,同盟军总司令林·帕欧通令麾下所有舰队,等帝国军残存的兵力集结完毕,立刻予以包围攻击。其实,这时候他们的包围网差不多已经布阵妥当,只等着发动总攻击了”这一句给我的感觉,同盟是在一天的时间内静待帝国军已经分散的舰队回援集结完毕,然后一举歼灭。也就是说,要么是同盟军将网开一面让回来集结的帝国军自己成为瓮中之鳖;要么是本来兵力就不足以形成严密的包围,帝国军回援部队自然进入(后者的可能性比较大)。但帝国军为什么要到同盟军的包围网内集结,为什么不在周边空域形成反包围?还是说帝国军总司令海贝尔特“为了求胜,只有集中兵力一途”的命令真的帮同盟军囚禁并消灭了所有的帝国舰队?有待商榷。 (3.3.)由于作品中明确设定了如下数据和信息:第一,帝国军出征人数为440万8千人,生还率只有8.3%,因此,(3.2.)的假设是基于帝国军绝大部分被歼灭的情况。不过,既然原著没有说明帝国军战殁、被俘、失踪的人数分别是多少,也完全有理由理解成“帝国军中枢部在G16被一举包围歼灭后,大部投降或被俘。”这样,也可以配合作品一开始的设定——帝国军对达贡星域的地形一无所知,而且通讯不便,各舰队不光要寻找敌军,还要努力确认自己的位置。可以想象:当帝国军中枢部被围攻成球状阵型,司令部失去控制的时候,外部舰队不是无法得到及时的回援指令,就是得到了回援指令送达却难以找到返回的航路。这样的解释,似乎能最大程度地将同盟军的大胆行动合理化——不过,同盟军的运气似乎好到让人难以置信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