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搭积木
释义

《搭积木》是一部无场次话剧,作者沈虹光(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曾任湖北省话剧院名誉院长),创作于1988年,发表于《剧本》杂志1988年第6期(40页-62页)。主要剧情是描写两对夫妻吵架,最终一对离婚、一对冷战,及在这期间发生的故事。

简要介绍

《搭积木》是一部无场次话剧,作者沈虹光(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曾任湖北省话剧院名誉院长),创作于1988年,发表于《剧本》杂志1988年第6期(40页-62页)。主要剧情是描写两对夫妻吵架,最终一对离婚、一对冷战,及在这期间发生的故事。

主题涵义

“搭积木”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 几乎每一个人儿时都玩过“搭积木”的游戏,搭得最多的应该就是房子。《搭积木》将“积木”和“家”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自然能引起人们多种记忆和联想,其寓意也变得丰富多了。“他”和“她”谈恋爱时唱的歌是:

搭积木咱俩在一起,红红绿绿多美丽,搭什么,搭房子,小小的门小小的窗,还有一个尖尖的顶。拉起手来不说话,咱俩走进房子里。”

从中可以看出人们从小就对“家”怀有一种朦胧的憧憬和神秘的向往。然而,一旦出现危机,“积木”所搭成的“家”就变得摇摇欲坠了。正如“他”所说的,“不用钢筋水泥,光是几块积木,还不一推就垮,”一语道破了“家”的脆弱性和不稳固性,同时也是对自己以往关于“积木”天真的幻想的一种嘲讽;而当“她”要“他”改变一下时,“他”又说:“一切都已定了型,象积木一样,改变形状就装不进去了,”这就不仅仅是一种自嘲,而是又增添了几分无奈。在这里,“积木”不仅仅是“家”的构筑和坍塌的代名词,同时也是在约定俗成的社会秩序和行为规范下不得自由、难以舒展的象征。

社会评价

沈虹光以其女性的细腻和敏悟,对人内心的审视,灵魂的叩问及对人生幸福和价值的思考,使其剧作处处显示出人性的真实和鲜活,而不再局限于仅仅反映社会问题,从而实现了人生哲理层面的提升。《搭积木》的题材相对小一些,有人将其列为“女性戏剧”也未尝不可,因为除了作者本人为女性之外,《搭积木》的确表现出了作者对女性的家庭、社会地位的关注和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在她其后的一部剧作《丢手巾》中更是对女性投注了更多的关注目光。但将《搭积木》看作一部新时期的家庭问题剧或许更接近作者的创作初衷,作者看到了问题并提出它,虽然没有结局,但可以激发许多人反观自身及周围的人和家庭。在她笔下,无论是“他”还是“她”,都有自己的难言的苦衷,硬要分出谁是谁非是极其荒唐的事情。“大男子主义”的观念在“他”脑中仍然根深蒂固,梦想有一个“李秀枝”式的妻子,“一进门她上来接过你手里的包,你坐下她递上来茶,你说饿了她摆好了饭,你困了她给你铺床铺被,夜里乖乖地偎在你身边。”而妻子在事业上的成就却与他身为小公务员的卑微身份极不相称,从而造成了心理的不平衡;“她”作为一个中年歌唱演员,在事业上正处于美貌已失,光辉难继之际,而在家庭中又与丈夫矛盾重重以致离家出走,经过思想斗争又抱着和解的希望返回,其心态亦是极为复杂的,夫妻之间缺少体谅,宽容和理解,以致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会引发一场争吵,其中,最具戏剧性的就是他们关于做鱼放不放醋的错位,“她”因他喜欢吃放醋的鱼而放了醋,而“他”却又因“她”做鱼不爱放醋而改变了自己的口味,两人本都出于为对方考虑,结果都彼此责怪对方“故意”,“成心”,而松松爸妈对衣服的选择亦有类似的情形,一家如此,两家如此,虽然作者没有明说,楼下那对新婚夫妇日后也难免会遭遇这些问题。由此可见,作者认为家庭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作者从反面证明,人与人之间(在《搭积木》中,主要是夫妻之间)需要体谅和宽容,而不是互相抱怨和推诿责任,更不能动辄就以离家出走、离婚、自杀等草率极端的方式来逃避现实。

《搭积木》写的是两夫妻吵架,虽不具备完整的故事,情节性不强,但剧作体现的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冲突,内在的节奏随男女主人公情绪的变化而时起时伏,表面看来过于随意,毫无明显的规则、脉络可寻,而这恰恰是人物内心冲突的外化,是对日常生活中一段小插曲的原生态呈现。

剧终描写的主人公毛毛爸妈在经过争吵后分床睡觉,松松爸妈也分床睡觉,令人叹息不已,相信广大观众一定产生共鸣,对人生有更深的感悟。

获奖及演出情况

《搭积木》剧本被拍摄成电视室内剧获中央电视台星光杯奖; 话剧《搭积木》曾在武汉人民艺术剧院曾多次上演并受到好评。

上海戏剧学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都曾将此剧改编为片断进行教学汇报演出,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将其改编为一个四十分钟的片断或独幕剧,主要截取了该剧的中间三分之一,毛毛和松松两个人物并未在剧中出现,并且将结局改为大团圆,两对夫妻全都和好如初,皆大欢喜。这对于学生训练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原剧剧情遭到大量破坏,戏剧结构、逻辑、人物性格出现了混乱,戏剧的节奏被完全打乱,铺垫部分被完全去掉,更致命的是主题“搭积木”被淡化,很多学生甚至一些青年教师几乎不知道儿歌“搭积木”的内容,更不用说它的象征意义了,有些青年教师甚至不知《搭积木》是一部话剧,既从未读过完整的剧本,也未曾有机会完整的观看该剧演出,只是以讹传讹地对剧中人物想当然地进行分析,从而对学生产生误导。另外在上演该剧片断时也很少提到剧作者沈虹光的名字,说明还缺乏这方面的意识,教学心态上都缺乏踏实的敬业态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2:3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