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腺病毒性肠炎
释义

概述

腺病毒性肠炎由腺病毒感染所引起。

病因

(一)发病原因

肠腺病毒是指腺病毒40及41型,这两型腺病毒主要侵袭小肠引起胃肠炎而得其名。形态与普通腺病毒一样,直径70~80nm,核心部分40~45nm,内含双链直线形DNA,核心有衣壳;无脂性包膜。另外腺病毒31型也可引起腹泻。WHO已确证肠腺病毒为引起儿童病毒性腹泻的第二重要病原。

(二)发病机制

肠腺病毒主要感染空肠和回肠。肠黏膜上皮细胞绒毛变小、变短、细胞变性、溶解,肠固有层有单核细胞浸润。导致小肠吸收功能障碍,引起渗透压性腹泻。

症状

潜伏期3~10天,多为7天。患儿以腹泻为主要表现,每日数次至十次,稀水样便,持续1~2周,平均8~9天,少数可持续3~4周。70%患儿伴有呕吐,40%患儿以发热起病,伴有腹泻。体温38℃以上,2~3天后热退。部分患儿可同时有鼻炎、咽炎、气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3%~6%有肺炎表现。

临床诊断较困难,无法与其他病毒性胃肠炎区别,依赖于实验室检查确诊。

采集患儿粪便,用电镜或免疫电镜检查病毒颗粒,用ELISA法或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病毒抗原。

鉴别

需与诺氏克病毒、肠腺病毒、嵌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引起的急性肠炎相鉴别。

并发症

并发肺炎。

检查

与轮状病毒胃肠炎相同。

3%~6%患者X线有肺炎表现。

治疗

参见轮状病毒胃肠炎,以支持、对症治疗为主。

预后

一般预后良好。

预防

参见轮状病毒胃肠炎,疫苗尚待研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3:4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