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现在四川文学的巴蜀文化阐释 |
释义 | 作 者:李怡 著出 版 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5-8-1 版 次:1 页 数:293 字 数:190000 印刷时间:1997-11-1 纸 张:胶版纸 I S B N:9787535522528 包 装:精装 内容简介20世纪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的研究,涉及历史学、文化学、民俗学、宗教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中国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等多种学科,难度比较大,目前的主客观条件不能说很成熟。记得1989年在苏州举行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会上,作者曾建议杭州年会以“中国现代作家与吴越文化”为讨论主题之一,这个建议虽然得到理事会的赞同并通过,但后来的实际研究成果似乎不多。它可能就和学术界对区域文化的研究还刚刚起步,文学研究对区域文化更是比较陌生,知识结构有待调整等状况有关。但正因为这样,决心朝这一方向进行开拓性的艰苦扎实的努力,更其显得可贵。 作者简介李怡,湖北汉阳人,1966年生于四川重庆,1984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教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先后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40篇,个人专著1部,合作著作多部,各种著述合计约80万字。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著作《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论文《中国现代新诗的进程》、《论穆旦对中国现代新诗的贡献》等。 目录引言 现代四川文学与巴蜀文化 一、 盆地文明·天府文明·内际腹地文明 1-1 盆地文明 1-2 天府文明 1-3 内际腹地文明 二、 四川文学与“巴蜀意象” 2-1 “洄水沱”意象种种 2-2 实力的世界 2-3 火辣辣的川妹子 2-4 鸦片·茶馆·川味 三、 文学追求的巴蜀区域精神 3-1 反叛精神与先锋意识 3-2 青春的诗情与“年轻”的文化人 3-3 地方志、龙门阵中的现实关注 四、 文学追求与巴蜀传统的创化 4-1 从移民到漂泊 4-2 从调笑到对调笑的调笑 4-3 从好文雕镂到方言的启用 五、 入蜀:多重文化的冲撞和交融 5-1 自古文人皆入蜀 5-2 谜之国 5-3 雾之都 5-4 人之魂 结语 巴蜀派、农民派与中国现代文学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