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现代文学经典:症候式分析 |
释义 | 图书信息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7月1日) 丛书名: 猫头鹰学术文丛精选 平装: 331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9787020079865, 7020079865 条形码: 9787020079865 尺寸: 21 x 14.6 x 1.8 cm 重量: 721 g 内容简介《现代文学经典:症候式分析》内容简介:作者以独到的眼光,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努力发现和说明现代文学经典作品所隐含的多种悖逆、含混、反常、疑难现象,即作品的“症候”,并由此切入文本的深层的隐秘的含义,由作家创作的无意识动因,深入发掘、解析艺术创造的生动内核,重新阐释作品深刻、复杂的意义。 症候分析这一批评理论提出后,被指为“文坛独步”。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主编的《中国文学大辞典》(1992)认为此书“立论独特,研究方法新颖,颇引起学术界注意”。 目录自序 序 什么是“症候分析批评理论” 卷一 掩藏的症候 鲁迅:《呐喊》、《彷徨》 茅盾:《蚀》 柔石:《二月》 曹禺:《雷雨》 老舍:《骆驼祥子》 卷二 虽显犹隐 巴金:《家》 巴金:《憩园》 附:两代作家的迷惘——遇罗锦《春天的童话》 与巴金《憩园》的一点比较 巴金:《寒夜》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 钱钟书:《围城》 卷三 症候与历史文化 柔石:《为奴隶的母亲》 茅盾:《子夜》 沈从文:《边城》 李劼人:《死水微澜》 张爱玲:《倾城之恋》 张贤亮:《唯物论者启示录》 卷四 理论的症候 毛泽东心中的鲁迅什么样 相关评论资料 “症候”分析方法 好像一场倾盆大雨 关于“症候式分析” 不可重复的解读 “症候式”分析与解构主义 透视生命深渊的“第三只眼” 深度文学批评的一种模式 “症候式分析”的分析 对于创作无意识的考察 版本书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