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错红铜兽纹敦 |
释义 | 名称【名称】错红铜兽纹敦 类别【类别】青铜器 年代【年代】商 尺寸【尺寸】高16cm;口径13.5cm 现状【现状】现藏上海博物馆藏品 出土时间、地点【出土时间、地点】1923年山西浑源出土 制作工艺嵌错红铜技术 青铜加工工艺中的嵌错红铜技术,早在商代后期即已出现,不过从目前所见实物资料看还仅仅是孤例。西周铜器尚未见有嵌赤铜的,而到了春秋战国铜器上的这种加工工艺相当发达,这一时期的许多铜器都反映了这种加工工艺的特点。有学者指出,以往山东滕州出土的夆叔三器敦、盘、匜,兽形图案即是用红铜镶嵌的,它是春秋时代所见最早的红铜加工工艺,属春秋中叶。1955年安徽寿县蔡侯墓出土的青铜器中的豆、敦、方鉴、缶、四耳盘等7件铜器镶嵌有红铜花纹。1923年山西浑源出土的狩猎纹豆,通体布满了用红铜镶嵌的狩猎纹饰,画面丰富生动。河南固始侯古堆1号墓陪葬坑出土的嵌赤铜兽纹罍,全器嵌饰红铜花纹,腹部饰上下两层兽纹,肩部饰八个大圆涡纹。河南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的铜铬,通体用红铜嵌龙纹和半圆形图案。战国时期的嵌红铜铜器,其数量更多,这与封建制的初步确立密切相关。1936年河南辉县出土的一件扁壶,器身的上、中、下三周回首龙纹是以红铜镶嵌的。1951年河北唐山贾各庄出土的战国早期狩猎纹壶,所饰狩猎图案以红铜镶嵌。河北平山中山国王墓出土的一对嵌红铜和松石的勾连雷纹方壶,所嵌红铜细如发丝,工艺之精令人赞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