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下洋组 |
释义 | 命名地质部第四普查勘探大队1965年命名。命名剖面位于广东徐闻县下洋雷琼三井749~892.44m井段。 特征下洋组是指雷琼坳陷位于涠洲组与角尾组之间的粗碎屑岩。岩性可分为二段,下段为灰绿或灰色细砂岩、砂砾岩夹薄层泥岩;上段为灰或浅灰绿色灰质生物碎屑长石石英砂岩、砾状砂岩夹深灰色泥岩。厚143.44m。斜层理、交错层理、搅动构造及虫孔发育。与下伏渐新统涠洲组为假整合接触,与上覆中新统角尾组为整合接触。该组含有孔虫、介形虫、腹足类、双壳类、藤壶、孢粉和钙质超微化石,浮游类有孔虫有Globigerina ciperoensis、 Casigerinella chipolensis、 Globigerinatella insueta以及底栖类有孔虫Ammonia tepida等,属N4—N7带;钙质超微化石只出现在本组上段,主要有Helicosphaera ampliaperta、Discoaster deflandrei、Cyclicargalithus floridanus等,相当NN3—NN4带;孢粉为Tricolporopollenites-Zonocostatites- Chenopodipollis-Graminidites组合。该组时代为早中新世。下洋组为滨海相沉积,分布在北部湾、雷州半岛、海南岛北部。其岩性、厚度变化较大,在雷琼地区自西北往东南岩性变细,厚度变薄,在北部湾、雷琼地区本组厚62~717m,一般为200m左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