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下旺村 |
释义 | 简介下旺村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粥店街道办事处东南,泮河下游,北临泰安市区外环路。全村有900户人家,4000多人口,全为回族,是全市村落面积最大的回族村。 传说相传盛唐时期来自西域的伊斯兰教商人,随皇室封禅泰山的人潮来到泰山脚下,选择依山傍水之地而居,先是侨居,称为“蕃坊”,修建清真寺后,围清真寺而居,称“教坊”。形成村落后,取名“下望”,意为自泰山顶向下能望见的村庄。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重修清真寺碑”称“下望庄”。后因村的东邻是“王庄”,演变成“下王庄”。又改为“下旺”,取兴旺发达之意。后西南堡(俗称“高台子地”)建起了清真寺。村民中流传着有“先有下望村,后有泰安城”的传说。 文化下旺村狮子队声名远播。狮子是用上等紫红山羊皮制作,精良逼真。他们舞技高超,每逢节日进城下乡,走街串巷,欢庆丰收,祝福吉祥。1930年代,冯玉祥曾在泰城看舞狮队舞狮,大加赞扬。至今下旺村仍保留传统舞狮活动,每年春节,成为下旺村保留节目。 古迹下旺清真寺位于下旺村中心,座西面东,占地1016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31.5平方米,主体建筑有正殿、后窑殿、大门、二门。正殿前有卷棚,南、北有讲堂各3间,南北厢房各两间,东南角水房两间,浴室21间,厨房两间。整个建筑为伊斯兰宫殿式风格。规模宏大。 该寺始建年代不详,现存石碑记载明天启六年(1627年)有下旺村善人李茂友将房产、土地捐入寺内。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重修大殿。同治二年(1864年)大殿遭战火破坏,同治十一年(1873年)重修。重修大殿为传统建筑形式,前有卷棚,后窑殿三连一体,窑殿为明式歇山斗拱三重檐,十二跳角,优美壮观。寺内有南北讲堂,西有阿訇居室、水房等。“文革”中,清真寺曾改为村革委会办公室,再遭破坏,古柏被杀伐, 清乾隆年间大学士、泰安人赵国麟(人称“赵阁老”),幼时生活窘迫,村民们扶危济困,助他成才。为报答回族乡亲的情意,赵国麟曾赠“清净乾坤”匾牌,悬于寺内,体现了回汉一家的民族感情。赵国麟所匾及其他文物也在“文革”中丢失破坏。1980年,清真寺重新修复开放,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