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喜树果花 |
释义 | [植物形态] 落叶大乔木。叶互生,卵状长方形或卵状椭圆形,长7-18cm,宽5-1Ocm,先端渐尖,基部圆或广楔形,全缘,边缘有纤毛,羽脉10-11对;叶柄红色,有疏毛。花单性同株,成球形头状花序;花萼5齿裂;花瓣5,绿色;雄花雄蕊10;雌花子房下位,1室,柱头3裂,花盘明显。果序球状。花期8月,果期10—11月。 生于海拔1OOOm以下较潮湿处;有种植。主产浙江、江苏、江西、湖北、湖南。 [采制] 秋季果实成熟尚未脱落时采收,晒干。 [性状] 果实披针形,长2—2.5cm,宽5—7mm,先端尖,有柱头残基;基部变狭,可见着生在花盘上的椭圆形凹点痕,两边有翅。表面棕色至棕黑色,微有光泽,有纵皱纹,有时可见数条角棱和黑色斑点。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内有种子1粒,干缩成细条状。味苦。 [化学成份] 含喜树碱(camptothecine)、喜树次碱(venoterpine)、10—羟基喜树碱(10-hydroxycamptothecine)、10—甲氧基喜树碱(10—methoxycamptothecine)、白桦脂酸(betulic acid)、长春甙内酰胺(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