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喜春来·未遂
释义

《喜春来·未遂》是元代著名散曲作家曾瑞所作的一首小令。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对于追求功名利禄的厌倦和无奈之情。

作品名称:《喜春来·未遂》

创作年代:元代

文学体裁:小令

作者:曾瑞

宫调:中吕

曲牌:喜来春

作品原文

〔中吕〕喜春来·未遂

功名希望何时就?

书剑飘零甚日休①?

算来着甚可消愁?

除是酒。醉倚仲宣楼②。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①飘零:飘泊流落。唐杜甫《衡州送李大夫七丈赴广州》诗:“王孙丈人行,垂老见飘零。”

②仲宣楼:在湖北当阳东南麦城城楼上。汉末王粲依附刘表未得重用,曾登城楼作《登楼赋》,后人为纪念他而建此楼。仲宣,王粲字。

作品译文

求取功名的希望何时实现?

携书佩剑,四方漂泊,可有终了的一天?

细细想来,除了饮酒,还能有什么赖以消愁的手段!

我像当年那怀才不遇的王粲,醉倚着仲宣楼的栏杆。

作品鉴赏

小令起首连设两问,不作答复,说明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前句的“功名希望”,非属“我”有,想求而求不得;后句的“书剑飘零”,非属“我”愿,想休而休不了。这种矛盾的际遇和心理,作成一组对仗,令人印象深刻。这种功名无望、飘零无休的严酷现实,便是下文的“愁”。

针对浓重的愁意,第三句又用了设问的形式。这一回作者毫不迟疑,接上了“除是酒”的明确答案。这就增添了文气的变化。小令至此语意似尽,妙在“醉倚仲宣楼”一句的补接。它不仅回应了困顿失意、借酒浇愁的前文,还通过“仲宣楼”富有特征的地名建立起同“王粲登楼”典故的联系,从而显示作者他乡失路、怀才不遇的怅惘和彷徨。前文因功名希望无时成就、书剑飘零无日止休,而导致寻求“消愁”之法;虽以“酒”为“算来”的良策,终究不能治本。末句表面上以“醉”字承“酒”,实质上“倚仲宣楼”四字仍点出醉酒不可能消愁的真理,所以是加一倍写法。“醉倚仲宣楼”,不言愁而愁意愈明,悠悠一结,便更令人怆然。宋词小令如《望江南》、《长相思》等,常以末尾的五字句兼承兼结。该曲也运用此法,故带有小词的隽永韵味。

作者简介

曾瑞,字瑞卿,家世平州(今河北庐龙)人,一说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人。因喜江浙人才景物之盛,移家钱塘(今杭州市)。神采卓异,衣冠整肃,优游于市井,洒然如神仙中人。志不屈物,故不愿仕,因号“褐夫”。至顺初,已逾七旬。江淮之达者,岁时馈送不绝,遂得以徜徉卒岁。临终之日,诣门吊者以千数。善丹青,工画山水,学范宽。著杂剧《才子佳人误元宵》,惜已失传。有散曲集《诗酒余音》,已佚。隋树林《全元散曲》辑有小令九十五首,套数十七套。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所撰为“杰作”,且云:“其词势非笔舌可能拟,真词林之英杰。”其生平事迹见《录鬼簿》卷下、《图绘宝鉴》卷五、孙楷第《元曲家考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8: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