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习水县“十一五”区域卫生发展规划
释义

“十五”期间,我县按照遵义市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在合理布局和综合利用卫生资源,建立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卫生服务网络,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发展卫生事业,不断加大农村卫生投入,逐步缩小城乡卫生差距,全面落实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建立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切实提高处理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使我县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根据国务院、省、市关于继续深化卫生改革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上一周期规划实施情况

(一)社会经济状况

习水县地处黔北高原,是全市第二大县、辖24个乡镇(区)221个行政村(534个自然村)。全县土地总面积3273平方公里,2005年总人口673823人,国民生产总值20.38亿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1760元。

(二)卫生事业状况

1、卫生资源状况

卫生机构:2005年统计,全县各级各类公立卫生机构30所,其中医院2所、卫生院24所、疾病控制机构1所、卫生监督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卫生职业教育学校1所。

卫生技术人员:截止2005年底统计,全县卫生人力98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766人。卫生技术人员中医生62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分别为190人、152人(乡镇拥有144人);护士146人,其中县级机构88人,乡(镇)58人。全县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14人,平均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0.28人,执业护士0.21人。远低于省规划(十五卫生规划)执业医师配置标准下限0.67人/千人口,执业护士配置标准0.81人/千人口。(医师数不包括个体机构、企业医院、村级机构)。

医院病床:2006年统计,全县拥有病床599张,其中县级267张,乡(镇)332张,每千人口0.53张。低于全省规划配置标准(省规划千人口配置标准0.99张)。

大型医疗设备:2005年统计,全县CT机1台,符合市规划配置标准。

农村村级卫生组织:2005年全县有自然村634个,行政村221个,建村卫生室221个,网点310个,功能覆盖100%。乡村医生708人。

2、医疗卫生服务

2006年全县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共399318人次,住院病人11040人次,其中乡(镇)年门诊人次199425人次,年出院病人5370人次,病床使用率32.87%。

3、居民健康状况

2005年全县人口出生率15.68‰,死亡率10.54‰,自然增长率5.14‰,婴儿死亡率18.9‰,孕产妇死亡率93.3/十万,均高于全国农村水平。

全县前五位死因顺序: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新生儿疾病。

全县居民传染病发病顺位:PTB 40.7%,流感28.78%,肝炎18.3%,痢疾8.19%,流腮3.94%。

(三)卫生工作面临的形势

1、医疗设备老化和不足现象严重,特别是乡(镇)卫生院靠自身力量难以更新和添置,至今仍有少数乡(镇)卫生院靠老三件诊疗疾病。现有设备利用效率不高。卫生服务需要和卫生服务利用倒置。医疗卫生服务过于向疾病诊治方面集中,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相对薄弱,其结构和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尤其在“新农合”启动后。

2、卫生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结构不合理,每千人拥有医生数与配置标准差距较大,其中执业医师、执业护士严重缺乏,全科医生和高素质管理人才更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素质较低,学历结构虽有所改善,但执业资质低下或缺乏。

3、新农合实施以来,农民健康保健意识逐步增强,住院病人大幅度增加,各级医疗机构出现人少事多,医务人员严重超负荷工作的矛盾。

4、卫生部门目前的人事制度有碍卫生事业的发展,本科生不愿进乡镇,而大中专生又进不去,且专业能力提高缓慢,受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的影响,我县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技术人员断档断层现象严重,学科带头人越来越少。

5、卫生投入相对不足,医疗补偿不到位,也影响了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十一五期间发展规划

(一)发展目标。

区域卫生规划周期为五年,即2005—2010年。通过区域卫生规划,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卫生资源配置机制,以增进人民健康为中心,满足居民卫生需求为导向,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区域内全部卫生资源,建立起基本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能经济有效地向全体居民提供基本医疗保健的卫生服务体系。根据贵州省“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及黔卫发〔2008〕38号贵州省卫生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实施细则〉的通知》精神,作如下规划:

(二)基本原则

1、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

2、卫生服务市场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原则。

3、优化卫生资源配置,讲求资源配置效益原则。

4、保证重点、中西医并重,保障居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原则。

5、实行全行业管理,提高卫生资源利用率原则。

(三)卫生资源配置

1全县卫生机构设置:

(1)县属医疗卫生机构设置。

县城设置二所综合性医院(城东——县人民医院、城西——县中医院),是集医疗保健、卫生、科研、继续教育为一体的服务中心。

设妇幼保健机构一所,指导全县妇幼保健工作。

设一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全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设一所卫生执法监督机构,承担全县卫生监督业务。

设一个中心血库,负责全县临床用血机构血液供应。

设卫生职业学校一所,负责全县的卫生人员培训。

(2)城乡基层卫生机构设置。

按现有行政乡镇(区)设24所乡镇(区)卫生院,县城所在地的东皇镇卫生院实行卫生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管理。加强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逐步提高建设档次,向等级医院发展;加快一般乡(镇)卫生院发展,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基本设备、基本技术、基本人员配备,逐步提高服务能力。

原则上每行政村设一所卫生室(乡镇所在地的村不设村卫生室,按原自然村设立卫生室网点)。如两村相邻、居住集中、人口不多,也可只设一个村卫生室;行政村较大、居住分散、人口众多,超过1000人的自然村可增设卫生室网点。为方便群众就医,个别离卫生院较远,交通不便,且人口又较多的村,可提高村卫生室的建设水平和建设规格。

县城设三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东2所、城西一所)。

按照县城所在地不设卫生院、建设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政府举办的原则,按每个社区一个卫生服务站的要求,共设10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均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可由民营资本举办),根据县城区域位置和人口布局,在辖区内合理选址,同时在业务上接受所在服务中心业务指导。原东皇镇卫生院分流设置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东、城西各1所,鉴于东皇镇卫生院的特殊情况,近期内可考虑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体制进行运行)。城东另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由县级医疗机构举办。

县城设置一所民营综合性医院,一所民营专科医院(均属营利性医疗机构),以形成有序竞争,促进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的进一步好转。

城乡个体诊所设置:县城按街道各设置一家个体诊所(县医院、中医院、东皇镇卫生院所在街道除外)、西城区可设置2家。在中心乡镇各设置一家,土城、温水各增设1家,二郎设置一家,均为营利性医疗机构。

2、床位配置与卫生人力配置

本规划的床位是指医疗机构设置的住院标准床位。不含观察床、新生儿床、待产床和简易床。

(1)床位配置数量标准。

习水县2006年医疗卫生机构共拥有床位599张,每千人口为0.9张,接近遵义市总体标准下限0.99张。

2010年全县预测人口可达70万人,按平均每千人口1.06张床位标准,2010年床位配置标准为742张,缺口143张。

(2)床位配置质量标准。

县级医院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60平方米,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拥有2—4万元的医疗设置。

乡(镇)卫生院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30—40平方米,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6平方米,拥有0.5—1.5万元的医疗设备。

(3)卫生人力配置。

卫生人力主要包括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执业护士、医技人员。

①医疗机构执业医师配置。

按照贵州省“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专项规划要求:“十一五”期末,我县应配置执业医师1806人,2005年全县有在岗执业医师342人,缺口1464人。

②护理人员配置。

按1:1.70的标准,2010年全县需配置执业护士2500人,2005年全县在岗护士142人,缺口2358人。

③医技人员配置。

平均按医师与医技人员比1:0.8计算,2010年全县需配置医技人员1445人,2005年全县有在岗医技人员100人,缺口1345人。

(四)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政府职责,建立稳定有效的卫生投入保障机制,逐年加大对卫生的各项投入,建立有效机制,逐年分批引进各专业卫生技术人员充实卫生人才队伍。

二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卫生硬件建设水平,分年度“新、改、扩”建全县24所镇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增强农村卫生服务能力。

三是推进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救治和服务能力,完成县中医院西迁新建和县人民医院改扩建。

四是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和卫生执法监督,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维护群众健康权益。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2: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