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崔晓龙
释义

崔小龙,男,1965年生,博士,研究员,中国微生物学会、中国遗传学会、中国菌物学会会员。1990年毕业于云南大学生物系,获理学硕士学位(方向:植物生态遗传与育种),同年分配到本校微生物研究所工作至今。

主要贡献

建立和完善了以16S rRNA基因为基础的分子系统学研究方法与技术,尤其是系统发育分析流程的建立与完善,并在此基础上,发现放线细菌新属3个(Streptomonospora salina gen. nov., sp. nov.;Myceligenerans xiligouense gen. nov.;Isoptericola variabilis gen. nov.),共同发现其它放线细菌新种9个;此外,建立和完善了分子生态学的系统研究方法与技术,并以云南腾冲高温热泉、云南盐矿和青海柴达木盆地盐湖的极端环境为对象,采用免培养法和纯培养法对其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探测到许多包括科一级新分类类群的存在,以及测定出在所研究的环境中只有约10%的细菌类群能够纯培养;参与编著出版“分子生态学”等专著2部(章),申请发明专利4项,并指导研究生发表了一系列分子生态学研究论文,从而丰富了我国极端环境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内容;自硕士研究生学习以来,发表论文50余篇(SCI源论文12篇);截止到2005年8月,论文被The Prokaryotes(电子版)、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 2nd Edition )、Int. J. Syst. Evol. Microbiol.、Int. J. Plant Sci.、Nature国际权威著作与刊物引用38次(不包括国内刊物的引用次数);并被邀请为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2nd,Vol. 4部分类群的撰稿人。近期主持完成和进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8项,近期荣获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等6项。1998年7月至12月,前往波兰科学院免疫与实验疗法研究(Institute of Immunology and Experimental Therapy, Polish Academy of Sciences)所进行放线菌系统分类学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的学习;2002年8月至2003年9月,前往德国生物技术研究中心(GBF)中的德国微生物与细胞保藏中心(DSMZ),在著名细菌系统学、分子生态学家Erko Stackebrandt教授和著名放线菌分类学家Reiner M Kroppenstedt教授的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

研究方向

极端环境微生物生态学与系统学(原核微生物)。

研究内容

立足于目前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开展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内容。

云南各种极端环境微生物的多样性(同时采用纯培养分析和分子生态学的免培养分析方法与技术);

其中可培养的极端环境微生物的系统学研究(采用现代系统学的一整套分析方法与技术);

其中未培养极端环境微生物(as-yet uncultured microorganism)的可培养策略(cultivation strategy)研究[应用分子生态学和环境基因组学(environmental genomics或metagenomics)的分析方法与技术研究其系统发育关系,以及可能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而设计、改进培养方法与技术,以及采用模拟自然环境的分离培养策略,最终获得其纯培养];

滇池水生生态系统微生物群落的监测与评价策略研究。

此外,拟开展可培养和未培养极端环境微生物的起源与进化分析(应用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的方法和进化基因组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通过开展上述研究,在云南建立起更加系统、可行的极端环境微生物生态学、系统学的研究方法、技术体系与策略,形成完善的云南极端环境(主要是高温和高盐环境)微生物生态学、系统学研究平台,为云南极端环境微生物资源的研究、保护与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6:3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