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崔世广 |
释义 | 崔世广:1988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研究生院,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工作,现为该所研究员,社会文化室副主任。其间,1992年5月~1993年4月任日本松下政经塾特别研究员;1995年11月~1996年2月任东京大学客座研究员;1998年10月~1999年10月任庆应大学客座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所 崔世广 崔世广 (Cui Shiguang) 1956年6月生于河北枣强 南开大学研究生院历史学博士 社会文化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研究员 研究领域 日本思想史、日本文化论 主要研究成果 主要著作: 1、《近代启蒙思想与近代化——中日近代启蒙思想的比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89年 2、《文明的运势》(合著),人民出版社,1992年。 3、《简明日本百科全书》(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4、《日本政治概论》(合著),东方出版社,1995年。 5、《日本的社会思潮与国民情绪》(合著,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 6 、 《一笔难画日本人》(合著、副主编) 时事出版社,1999年。 7、《21世纪日本沉浮辨》(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8、《再生还是衰落——21世纪日本的抉择》 (合著) 社科文献出版社, 2001年。 学术资料: 1、《战后中日关系史年表》(合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文化的相互理解与今后的中日关系》,第一次中日青年论坛论文集《面向21世纪的中日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1月 。 2、《21世纪中日文化的意义》,第二次中日青年论坛论文集《 文化创造日共同发展之路》,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12月。 3、《浅析90年代日本的民族主义》,第四次中日青年论坛论文集《转型中的中国与日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 4、《历史发展周期论与21世纪的日本》,第一届日本研究青年论坛论文集《21世纪的日本:政治外交发展新趋势》,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 5、《民族主义与改革——90年代日本社会思潮的两翼》,第二届日本研究青年论坛论文集《当代日本社会思潮》,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 6、《增进中日相互理解与信任的途径》,第四届日本研究青年论坛论文集《中日两国的相互认识》,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 7、《90年代中日相互认识的现状与课题》,收于“新世纪的日本”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0年。 8、《试论日本近代家族制度与军国主义的关系》,收于《第一届近代日本内外政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1年7月。 9、《日本是如何面对那应该忏悔的历史的?》,“韩·中·日3国对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认识”国际研讨会论文,2001年7月10日。 10、《日本大众传播媒介的现状及其影响》,(合著)《2000年日本发展报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 11、《当前日本的教育改革及其前景》,《日本:2001》,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 12、《日本的青少年问题及其原因》,《日本:2002》,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 13、《藤原惺窝与宋明思想》,载《近世中日思想交流论集》,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 14、《集团主义社会与日本军国主义》,收于《第二届近代日本内外政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3年9月。 论文、文章: 1、《评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湖北社会科学》1987年第2期。 2、《中日两国近代启蒙思想的比较》,《日本问题》1989年第2期。(此文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青年优秀科研成果奖) 3、《日本法西斯思想探讨》,《日本问题》1989年第5期。 4、《论明治初期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森有礼》,《日本研究》1989年第3期。 5、《中日两国日本近代启蒙思想研究简评》,《日本问题资料》1989年第 7 期。 6、《西村茂树思想简论》,《外国问题研究》1990年第1期。 7、《论日本近代启蒙思想的特点》,《日本研究》1990年第1期。 8、《关于“中流意识”的几个问题》,《日本问题研究》1990年第2期。 9、《美军占领与战后日本文化》,《日本问题》1990年第3期。 10、《藤原惺窝的思想及其在日本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日本问题资料》1990年第8期 11、《源了圆的主要学术思想》,《日本学刊》1991年第4期。 12、《略谈近代日本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移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1年第5期。 13、《日本“国际化”的课题》,《日本问题资料》1991年第12期。 14、《源了圆的日本思想史论探讨》,《日本问题研究》1992年第1期。 15、《日本人的社会秩序意识与政治行为方式》,《日本学刊》1995年第2 期。 16、《日本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与西欧、中国的比较》,《日本学刊》1995第5期。 17、《日本传统文化对现代化的双重作用》,《日本研究》1995年第2期。 18、《日本近代天皇制立宪主义成立的历史轨迹》,《日本问题研究》1995年第4期。 19、《日本传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三个周期》,《日本学刊》1996年第4期。 20、《意的文化与情的文化——中日文化的一个比较》,《日本研究》1996年第3期。(此文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1996年度优秀科研成果奖) 21、《1996年日本形势回顾与今后展望》(合著),《日本学刊》1997年第1期。 22、《明治维新的思想历程刍论》,《日本学刊》1997年第1期。 23、《日本现代化过程中的传统文化》,《今日东方》1997年第1期。 24、《关于当前日本社会文化状况的若干考察》,《日本学刊》1997年第3期。 25、《战后初期日本和平民主主义思潮的特征及其影响》,《日本研究》1997年第2期。 26、《日本文化研究方法论》,《日本学刊》1998年第3期。 27、《日本社会结构的变迁前景》,《日本学刊》 1999年第5期。 28、《历史发展周期论与21世纪的日本》,《当代亚太》2000年第6期。 29、《现代日本人的价值观及其变化趋势》,《日本学刊》2000年第5期。 30、《中日两国相互认识的现状及课题》,《日本研究》2000年第4期。 31、《日本国民意识现状》,《内部参阅》1997年第4期。 32、《影响日本政治和外交的文化因素》,《内部参阅》1998年第24期。 33、《传统对日本现代化的影响》,《理论参考》第18期,1995年9月20日。 34、《现代化过程中的传统文化》,《理论参考》1997年第3期。 35、《现代中国人的日本观》(日文),〖日〗《外交论坛》1999年10月号。 36、《论日本近代启蒙思想》,《东方哲学研究》1987年第2期。 37、《日本社会思潮展望》,《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1年2月27日。 38、《日本“教科书事件”的背后》,《紫光阁》2001年第6期。 39、《日本:面对理应忏悔的历史》,《改革内参》2001年第17期。 40、《日本文化研究的现状与课题》,载《2000年学科发展前沿报告》,社科文献出版社,2001年。 41、《日本右翼教科书是怎样篡改历史的》,《中国国情国力》2001年第10期。 42、《来自韩中日三国的正义声音》,《中日关系史研究》2001年第3期。 43、《我在松下政经塾的学习与研究》,《日本学刊》1993年第5期。 44、《日本文化研究需要迈上一个新台阶》,《日本学刊》1996年第6期。 45、《日本现代化研究的新视角》,《日本学刊》1998年第3期 。 46、《日本发展模式的再探讨》,《日本学刊》1998年第5期。 47、《日本松下政经塾及其教育研修的课题》,《对外学术交流》第78期,1993年12月。 48、《为中日文化交流注入新风》(日文),《每日新闻》1996年2月7日。 49、《“21世纪日本文化的课题”学术研讨会综述》,《日本学刊》2000年第5期。 50、《2000年日本形势回顾与展望》(合著),《日本学刊》2001年第1期。 51、《“现在生活中心主义”弥漫列岛》,《世界知识》2001年第12期。 52、《从靖国神社的历史变迁看日本军国主义思潮的发展》(合著)《北京日报》2001年7月16日 53、《90年代日本社会思潮浅析》,《日本学刊》2001年第2期。 54、 《日本史研究中的一部力作——评王家骅著《日中儒学的比较》,《日本问题》 1989年第1期。 55、《观察、体验、思考——访日归来谈日本文化》,《日本问题》1990年第6期。 56、《浅议当前日本的教育改革》,《日本学刊》2002年第2期。 57、《增进中日相互理解和信任的途径》,《日本学刊》2003年第2期。 58、《冷战后日本人的国际观》,《日本学刊》2003年第1期。 59 、《中日关系重新定位》,《世界知识》2003年第15期。 60、《日本社会思潮对中日关系的影响》,《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第10期。 61、《冷战后的日本右翼势力考察》(上、下),《世界社科交流》第35、36期(2003年9月22日)。 目前研究的课题 现在承担的主要课题有:“日本军国主义史研究”、“21世纪初期日本的国家发展战略”、“日本现代化过程中的文化建设问题研究”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