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崔曲村 |
释义 | 村情概况本村简介:本村人口4500人,土地面积4200亩,位于乡政府东南2公里,京深高速公 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村里现在小学一所,诊所4家。村内领导班子由5人组成,政务公开每月一次。种植以粮食、蔬菜、果树为主;蔬菜种植700亩,已发展4个大棚,种植西葫芦、白菜等。果树1500亩,本村是赵王鲜果起源地,大部是种植桃树,品种齐全,从五月份到10月份鲜桃不断上市,新发展桃树苗20亩。养殖方面:养羊200只,3户养牛有10头奶牛。去年建立30亩苗木基地,本村有一个会云寺,始建于南北朝,现正在新建。 企业方面:2002年建立了大型面粉厂。塑钢厂(辰翔集团分厂)劳务输出:500人左右,在市里从事各种行业,人均收藏2800左右,率先进入小康村的行列。去年新建10个沼气池,现正在扩建中。向生态村发展。 本村为增加本村经济收入,带领群众实地考查,大力发展林果业、蔬菜大棚,新发展1万多棵黄贯梨,准备建立一个果品的市场。为完善本村教育事业,准备新修建一所二层教学楼。在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三个代表的实践,三农的落实,我村决定在保持农业稳定发展的前提下,招商引资办厂,从而带动全村经济发展,共同致富奔小康。 书记马明芳\\村长马国兴,以“群众利益无小事”为指导思想,积极带领两委班子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谋发展。在改变我村容貌的历程中,真正做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第一年整改电力设施,架电线,投资2万3千多元。第二年新增变压器,经过整改村里电力设施基本完善,解决浇地问题。修了通向桃市场的水泥路,长一公里。田间路面也得到硬化。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75.73亩(其中:田56.8亩,地217.93亩),人均耕地2.5亩,主要种植甘蔗等作物;拥有林地203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02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91亩,主要种植芒果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2.55亩,草地102亩;其他面积820亩。 基础设施截止2009年底,本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有路灯。全村有24户通自来水,有24户通电,有23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23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2户。 本村到镇道路为水泥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0.2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5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辆,拖拉机4辆,摩托车5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2户;装有太阳能农户6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22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32.8亩,有效灌溉率为10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56.8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51亩。 本村到2009年底,农户住房以砖混结构住房为主,有14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本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82.2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6万元,占总收入的31.6%;畜牧业收入18.86万元,占总收入的23%(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13头,肉牛18头);渔业收入2.39万元,占总收入的2.9%;林业收入3.86万元,占总收入的4.7%;第二、三产业收入7.37万元,占总收入的9%;工资性收入2.2万元,占总收入的2.7%,其中外出务工收入1.21万元;其它收入21.6万元,占总收入的26.3%。农民人均总收入7155元,人均纯收入319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人,到省内务工1人。 特色产业本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县内。2009年种植业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26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31.6%。本村目前正在发展甘蔗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甘蔗、蔬菜产业。 人口卫生本村现有农户24户,乡村人口共115人,其中男性55人,女性60人。其中农业人口112人,劳动力63人。本村以傣族为主,其中傣族113人,其他民族2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08人,参合率92%;享受低保10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镇)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1.5公里,距离乡(镇)卫生院7公里。本村建有公厕1个,建有2个垃圾集中堆放场地,建有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 文化教育本村小学生就读到曼蚌小学完小,中学生就读到腰街中学。本村距离小学校2公里,距离中学7公里。目前本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1人,其中小学生8人,中学生3人。 村务公开全村村务公开项目主要有财务收支。主要以粘贴公告方式公开。 到2009年底,本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23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82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有固定资产1.4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方式公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