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
释义

西方国家绥靖政策的原因与经过

原因

对西方国家采取绥靖政策原因,现在有多种解读:

1.针对苏联及共产主义,企图“祸水东引”;

2.对于世界大战的恐惧;

3.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各国的经济创伤还没有愈合;

4.害怕德国进行战略性轰炸;

5.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过份压制,使得各国认为德国只是为了要回自己应得利益;

6.没有真正认识到纳粹及希特勒的危险性和危害性;

7.来自西方盟国的背叛等。

经过

1931年日本挑起九·一八事变之初,美英对日本侵华不加反对,一般认为,美英是在指望日本北上进攻苏联。1932年美国虽然宣布“不承认主义”,反对日本破坏门户开放政策和《九国公约》,但同时,美国又把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销日本。美国这种既指责又纵容的两面政策一直延续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英国则一再偏袒日本,如,英法操纵国际联盟,拒绝对日经济制裁。1937年7月,英日更是直接签订了有田-克莱琪协定,这一协定可说是慕尼黑阴谋在远东的前奏曲。

绥靖政策在欧洲的推行,以英法对德绥靖为主要内容,英国为主导。

1935年3月,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公然扩军备战。英法对此不仅不加制裁,反而英国与德国缔结《英德海军协定》,变相支持德国的毁约行为。

1935年1月,法国同意大利签定“罗马协定”,怂恿意大利于10月挑起侵略埃塞俄比亚战争。英法操纵国联虽然不得不宣布对意经济制裁,但拒绝实施两项重要措施,即禁运石油和封锁苏伊士运河。1936年5月,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

1935年8月通过的美国中立法,在1939年11月作了修改之后是绥靖政策的变种。有人认为,它的目的在于隔岸观火,从中渔利。

1936年3月,由于英法按兵不动,德国不发一枪一弹,占领莱茵非武装区。8月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英法则推行不干涉政策,客观上是纵容德意等干涉者,结果,西班牙共和国被颠覆,德国借西班牙战场完成了军事实验。

1938年3月,英法听任德国吞并奥地利。

此时,考虑到苏、法、捷三国彼此签订了互助条约,加上英法之间也有互助义务,斯大林曾建议,建立一个英、法、苏、捷反对纳粹德国的联合阵线,并制定一项对付德国的联合军事计划。可是,英法不仅对此不热心,反而于1938年10月,伙同德意把慕尼黑协定强加给捷克斯洛伐克,让德国占领了苏台德地区,史称慕尼黑阴谋。慕尼黑阴谋是绥靖政策最极端的表现。

此后,英法相继同德国发表了带有互不侵犯性质的《英德宣言》和《法德宣言》。而希特勒则得寸进尺,1939年3月,德国又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但即使在这个时候,英法依然采用绥靖政策,没有及时宣战。最后,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英法绥靖政策也走向破产,但英法依然宣而不战,不仅使得波兰快速沦陷,而且使得德国在占领波兰后得以重整军队。

苏联的绥靖政策

对于英法的政策,苏联认为这是西方国家为了“祸水东引”,因此决定相应地采取“祸水西推”策略。

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纳粹德国秘密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双方达成协议并划分了在东欧的势力范围。

1941年6月22日,德国没有继续袭击英国而对苏联发动了突然进攻,苏联的绥靖政策也最终破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3 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