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西坝古镇
释义

西坝镇原名“西溶镇”,因境内有溶江而得名,自古为水陆交通要冲,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人称“西坝水码头”。镇建制于秦惠王十四年(公元前311年),明清以来这里成为佛、道、儒教胜地,至今古风犹存,上万间明、清建筑,饱经风吹雨打至今完好。鳞次栉比的青瓦房挤出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街道,沿街而行,雕花的窗棂、半掩的幺门儿,恍惚间仿佛置身于远古的氛围。

清晨,薄雾未散,挑着担子的“豆腐西施”悠悠地走在青石板路上,几声清脆的吆喝声,如川剧的清唱,抑扬有致。西坝豆腐因其绵软细嫩、入口化渣而闻名于世,有336种做法,常见的有36种。坐进街头小豆腐店,洗得发白的八仙桌、长条凳、青花瓷盘,老到的豆腐,让你回味无穷。方德老师傅告诉笔者,西坝豆腐得取自当地“凉水井”的水才好,要吃正宗的西坝豆腐还得到西坝来。置身古镇,你不能不被遍街的茶馆所吸引,竹椅和方桌占据了半条街巷,竹竿撑着篷布遮阳。茶客多是赶集的农民和古镇居民,他们在交易后打打“二七十”,谈天说地,偶尔也会遇到川剧座唱和打“柳连柳”“玩牛儿灯”的老人们。茶老板都是古镇居民,没有工作或退休下岗,有一天打开自家门就开起了茶馆。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谁的茶馆,用水绝对是有名的“凉水井”的水。

古镇上居住的多为老人,其中百岁老人有两名,90岁以上的有23名。他们多为老船工、退休产业工人,也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他们不愿意搬离那些不知住了多少代人的老房子,连屋内的大架花床、桌子、凳子、古旧瓷坛、木脚盆、木杯瓢子、箩筐等,也大都是过去的陈设。老人们还有一个定期聚会的地方──老理发店,硬撑着门面的是两位70多岁的“老刀”。过去来这儿理发修面的都是老人,近来有许多外地人光顾,就是为了感受那种老道的技巧──一把刀、一把剪、一堆老故事。

民以食为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乐山五通桥西坝镇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以其“无污染、民风纯、风貌古、物产丰”而闻名,故古有“搬不空的西坝场”之说。正是这美境天成的绿色环境,孕育出了“西坝三绝”:西坝豆腐,西坝生姜,西坝米酒。

西坝豆腐历史悠久,有文字可查始于明朝万历(公元1573~1620)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西坝人代代相传,不断改进工艺。在选料浸泡、上磨、挤浆、烧煮、压单等工序上都有特别的讲究。“皮肤褪尽见精华,旋转磨上流浆液”,制成的豆腐白如玉、细若脂;通过烧、炸、炒、熘、蒸、拌,烹饪出360多种菜肴,荟萃成精炒的豆腐宴席,让人惊叹不已。有文人品过西坝豆腐赞道:“四川豆腐甲天下,西坝豆腐冠四川。”

西坝生姜种植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明朝正统年间,西坝生姜被列为皇家贡品,有肉厚、味浓、脆爽、无筋的特点。因其特殊的地理水土,形如美女的纤纤玉手,又称“西坝的仙女姜”,其产品沿岷江上下,深受沿岸居民的喜爱。

西坝米酒始于东汉时期,以西坝境内出土的东汉崖墓文物中的酿酒器皿和乐俑得以印证。其酿制方法一直流传于民间。到了宋代,曾经和赵匡胤比剑论道于华山的陈老祖,隐居西坝圆通寺。他收集民间配方进行工艺改进、提升,产出道家米酒,使西坝酒作坊品质大大增加,产品远销沿江各地,有绵延数公里的古陶窑遗址为证。

西坝桫椤峡谷有着与恐龙同生代植物——梭罗树约8万株,是迄今为止已发现的全国规模最大的梭罗树群。属中生界三系和侏罗系时代珍惜植物,至今已有6500万年以上的历史,系国家一级濒危保护树种,被成为与恐龙同时代的植物活化石。峡谷全厂约12公里,山势险峻,千姿百态。以梭罗树为代表的原始生态环境,辅以山、水、树、洞的衬托,梭罗树、古遗迹、森林、瀑布、奇石、溪流、山洞等交相呼应,独具特色。

如今,古镇旧梦重温。“西坝豆腐”甲天下、“桫椤峡谷”揭开神秘面纱、悠远的沫溪河畔“刘伯承钓鱼台”再现伟人英姿、有求必应“法海寺”一代文豪王羲之亲笔清晰可见。

好山好水好旅游,旅游、住宿品豆腐。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3: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