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安灞桥区湾子村北周佛教造像 |
释义 | 2004年5月,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湾子村出土5尊大型佛立像和4件佛像莲花狮子座,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石刻艺术馆。这次西安发现的5件大佛立像,埋藏于靠近土崖边的一窖穴中。此穴口南北长2.9、东西长3.8、深约4米。4尊佛像呈立姿埋于土中,一尊头向下仆倒于穴底,佛像和佛座安放有序,出土时保存基本完整,有的还保留著鲜艳的色彩及贴金。 基本情况2004年5月1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就在那一天,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湾子村一个砖厂的工人用推土机取土时意外发现了距今1400多年北周时期的五尊大型佛立像和四件佛像莲花狮子佛座,这一发现将日后世人的赞叹目光齐聚西安碑林。 出土的这五尊佛像高度都在两米左右,其中最高的一尊达2.46米,他们埋藏于靠近山崖的窖穴中,穴口东西长3.8米,南北宽2.9米,深约4米。四尊佛像呈立姿埋于土中,一尊佛像头向下扑倒于穴底。五尊佛像和四件佛座安放有序,保存完好。从佛像体表残留的痕迹来看,当初都彩绘贴金。佛像面部刻画细腻,尽显法相庄严。他们或褒衣博带,或通肩大衣,右手施无畏印,左手牵握袈裟靠于腹部,整体造型敦厚简练,佛像形体饱满,面相丰圆,表情肃穆凝重。其中4件佛座雕刻精美,独具匠心。基座上部四角雕狮、象,栩栩如生。 造像时代编号为BL04—004的佛像座上有200余字的发愿文,尾题“大象二年七月建”。是年五月,北周宣帝病死,静帝年幼,拜杨坚“假黄钺、左大丞相,百官总己而听焉”,都督中外诸军事。六月即“复行佛、道二教”可知此像雕立于北周大象二年(580年),是北周建德三年(574年)周武帝毁佛六年后,佛法复行的当年之作,其余4件无年款佛像时代下限亦应在此之前。 从造像样式上看,其中BL04—003佛像内着右衽僧祗支,外着双领下垂式袈裟,应是北魏孝文帝中后期开始流行的汉化式的“秀骨清像”型佛像的延续。但其一改“长脸细颈、面相清癯”的面貌,变为身体健硕敦实、两肩宽平的丰壮型佛像。另外几件是新出现的具有笈多佛像秣菟罗样式特点的佛像,均着通肩式大衣,袈裟质地轻薄,紧贴身体,凸现出健硕的体躯。这两种样式的造像代表了北周长安造像的主要类型。 意义首先,此次出土的五尊佛像,是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大规模群体造立像。 文物体量大、藏品等级高,而且均为首次公开展示,在全国同类展品中具有重要研究和艺术价值。佛像是武帝大规模灭佛之后,新继位的宣帝恢复佛教后所建造,对研究这一时期的佛教历史提供了重要参考。 其次,对北周的造像艺术研究有着重要作用。 西安碑林博物馆馆长赵力光在接受采访时指出:风格一改北魏的秀美清秀,非常健美,头比较大,脖子也比较粗一点,代表了北周时期的典型风格,对以后隋唐佛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最后,与佛像同时出土的四件莲花狮子佛座,其中一尊佛像座上刻有《大象二年》(580年)铭文。 目前出土的大型立佛数量很少,有明确纪年的更少,所以这座佛像基座上的发愿文,可以说是弥足珍贵,它不但告诉我们这尊佛像准确的雕刻时代,还为这批珍贵的石雕佛像的断代提供了标尺,对佛像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此外,北周五尊菩萨立像璎珞遍体花冠独特,皆国内罕见之艺术珍品。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