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促卵泡激素 |
释义 | 促卵泡激素与黄体生成素统称促性腺激素。具有促进卵泡发育成熟作用,与黄体生成素一起促进雌激素分泌。 促卵泡激素(FSH)的正常值 男性:1.42~15.2U/L; 女性: 卵泡期 1.37~9.9U/L 排卵期6.17~17.2U/L 黄体期1.09~9.2U/L 绝经期19.3~100.6U/L 促卵泡激素(FSH)的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原发性闭经,原发性性功能减退,早期垂体前叶功能亢进,睾丸精原细胞瘤,Turner综合症,Klinefelter综合征等,及摄人氯米芬左旋多巴等药物。 减低:见于雌激素或孕酮治疗继发性性腺功能减退,希恩综合症(又称席汉综合症)晚期垂体功能低下,及摄人口服避孕药性激素等药物。 特别说明:Turner综合症,一种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的遗传病。(正常男性的性染色体应该是XY两条,正常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两条。)Klinefelter综合症,性染色体为XXY的一种遗传病。这种患者既有部分男性特征,又有部分女性特症。 希恩综合症(又称席汉综合症),从Sheehan syndrome 翻译过来,是因为垂体缺血性萎缩坏死,分泌激素功能减退后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促卵泡激素(FSH)相关疾病: 成人全垂体功能减退,脑垂体腺瘤,垂体危象与垂体卒中,垂体前叶机能减退症,垂体瘤,垂体性矮小病,卵巢早衰,卵巢囊肿,慢性输卵管卵巢炎,卵巢破裂 促卵泡激素(FSH)相关症状: 性交疼痛 ,绝经 ,月经量多,外阴痛,产后出血,女性不孕,盆腔肿块,白带,痛经,闭经 促卵泡激素检查女性都有过内分泌失调的状况,通过血液检查女性性激素分泌是否处于相对正常的水平,来判断内分泌是否失调。 性激素水平受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的影响,下丘脑是“最高司令部”,它释放一定量的激素,对下级(垂体)发出指令,垂体也会发出信号,调节下级腺体。对于卵巢来说,这信号就是垂体分泌的促卵泡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在哺乳期还会产生催乳素。 因此,内分泌检查实际上就是看这些激素(包括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催乳素、黄体脂酮素和雌激素)水平分泌是否正常。 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激素主要是促进卵泡发育和排卵,检测值过高,可能停经或出现不孕症;催乳素过高,可能是脑垂体肿瘤和甲状腺低下;黄体脂酮素过低,则表明垂体和卵巢功能低下。 促卵泡激素的作用1 直接刺激颗粒细胞的增生和分化; 2 诱导颗粒细胞FSH和LH受体合成,提高颗粒细胞对LH的反应性,以保持排前卵泡的肋骨陈的合成和排卵后黄体的形成; 3 FSH可与颗粒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激活翔安酸环化酶和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以诱导基因产物的表达,如芳香化酶活性增加,使更多的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 4 FSH还能积极抑制素,激活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等的合成,这些多肽类物质在调解优势卵泡和闭锁方面起重要作用。 结构卵泡刺激素是一种糖蛋白,活性形式是糖基化的异源二聚体,由α和β两条多肽组成。黄体化激素,甲状腺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糖蛋白激素采用了与卵泡刺激素相似的结构。它们共享同样的α亚基(含92位氨基酸残基),而β亚基则随激素的不同而不同。卵泡刺激素的β亚基含有118位氨基酸残基,负责与卵泡刺激素受体的相互作用。卵泡刺激素表面的糖基化涉及海藻糖、半乳糖、甘露糖、半乳糖胺、葡萄糖胺、以及硅铝酸。其中,硅铝酸与卵泡刺激素的生物半衰期紧密相关。卵泡刺激素的半衰期为3至4小时。卵泡刺激素的分子量约为30000Da。 基因卵泡刺激素α亚基的基因位于染色体6p21.1-23,在多种不同细胞中有表达;β亚基的基因位于染色体11p13,在脑垂体细胞中表达,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控制,被抑制素所抑制,被活化素所增强。 活性卵泡刺激素调控人体的发育、生长、青春期性成熟、以及生殖相关的一系列生理过程,特别是刺激生殖细胞的成熟。 在女性体内在卵巢中,卵泡刺激素刺激尚未成熟的卵泡的生长,直至成熟为格拉夫卵泡。卵泡在生长过程中会释放抑制素以阻断卵泡刺激素的进一步合成。这一机制保证了排卵的选择性。在黄体化阶段的末尾,卵泡刺激素水平也有小幅度提升,可能与下一个排卵周期的开始有关。 在男性体内在睾丸中,卵泡刺激素提高塞尔托利细胞合成男性激素结合蛋白的水平,诱发塞尔托利细胞的紧密结合,同时分泌抑制素,在成精子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用机理卵泡刺激素的目标细胞表面表达有卵泡刺激素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卵泡刺激素与其受体蛋白的结合将导致后者的构象变化。作为跨细胞膜的膜蛋白,卵泡刺激素受体胞外的变构将引发胞内的变构,改变其与G蛋白的结合状态,并通过其它蛋白的参与,进一步诱发环磷酸腺苷等第二信使的生成,将信号传至细胞核内,实现对蛋白表达和细胞发育进程的调节。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