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五前委
释义

简介

五前委是“淮海战役五前委”的简称,淮海战役前敌委员会由五个人组成,即刘伯承、陈毅、邓小平、谭震林、粟裕。其中,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为常委,邓小平为前委书记。

徐州淮海战役纪念塔东南方有淮海战役五前委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的大型群雕像。

淮海战役总前委的建立

1948年11月11日,华野将国民党军黄百韬兵团的4个军围困在徐州以东的碾庄地区,在窑湾歼其六十三军。16日凌晨,中野攻占了宿县,切断了徐蚌线,造成了敌军徐州集团陷于孤立的局面。

战局的发展,推动了战役规模的扩大,战役目标由原来歼灭徐州集团右翼一部,即黄百韬兵团,发展为歼灭刘峙集团主力,形成了“隔断徐蚌,歼灭刘峙主力”这一淮海战役的总方针。我军也由原来以华野主力作战,中野配合的协同方式,发展为华野、中野并肩作战的南线决战的态势。中央军委称“此战役为我南线空前大战役”。

“这样一来,淮海前线迫切需要一个机构来统筹解决战役指挥和后勤保障等问题。”刘承元说,“11月16日,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决定在淮海战役初期指挥系统的基础上,成立党的领导机构——中共中央淮海战役总前敌委员会。由刘伯承(中野司令员)、陈毅(华野司令员、中野第一副司令员、中原局副书记)、邓小平(中野政治委员、中原局书记)、粟裕(华野代司令、代政委)、谭震林(华野副政委兼山东兵团政委)5人组成。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为常委,邓小平为书记。并规定,可能时,开5人会议讨论重要问题,经常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三位常委临机处置一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6: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