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武夷山柴头会 |
释义 | 南平风土人情。每年农历二月初六,为武夷山市一年一度的柴头会。据《崇安县志》记载:清咸丰元年(1851年),在洪秀全“太平军”的影响下,崇安和全国各地一样,四乡农民纷纷起来抗捐抗税,反对奴役压迫。县衙门官吏见势头不妙,便加紧对农民进城买卖的检查,下令不准农民携带凶器铁器之类的东西进城。只允许挑柴、扛木、携带竹、木家具等农副产品。这样一来,更激起了农民的反抗精神。四乡农民在起义首领陈顺光带领下,于农历二月初六凌晨,统统扛上木棍、竹叉和扁担等进城。时至中午,一声令下,农民手举木棍、竹叉和扁担等冲进县衙门,官军抵抗不住,四下逃走。县官在众怒面前,下令免除农民的“竹税”“明笋税”、“茶叶税”等,起义获得了胜利。人们为纪念这木棍、竹叉和扁担取得的胜利,决定每年农历二月初六举行一次盛会,名为“柴头会”。 柴头会沿袭至今,已成为福建省民间较大盛会之一。实际上是一次规模较大的交易会。每年二月初六,武夷山市境内农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纷纷扛上竹木农具等,云集市区开展各种交易活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