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武进区漕桥初级中学 |
释义 | 武进区漕桥初级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座落在常州市武进区南大门。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漕桥士绅赵颂眉、孙芝耀等为顺应当时“废科举、兴学堂”的潮流,积极培养人才,发起在漕桥镇东楼村赵氏宗祠创办“振声高等小学堂”,推孙芝耀为校长。校名是从赵氏宗祠飨堂对联“扈跸南渡,丕振家声”而来。 1913年(民国二年)振声高等小学堂改为县立,称武进县第六高等小学校,后又改为武进县立第四高等小学校。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与漕桥养根小学合并,称武进县漕桥小学一院(后者称二院),当时只收初小毕业的男生,以远道学生寄宿为主。 1942年夏,时值抗战期间,地方热心教育人士赵介武、周玉山等发起筹建中学,择校址于振声高等小学堂旧址,沿用“振声”为中学校名,聘请留美博士徐仁铣先生为校长,设初中三个班、高中两个班,共计学生一百余人。1943年徐仁铣先生病故后,由赵介武先生任校长,聘请史绍熙为校务主任、总理校长事宜。1945年抗战胜利后因故停办。1947年地方著名人士孙有光等发起恢复振声中学,并报省教育厅备案,由孙有光先生任校董会主席,聘光华大学教授周澄为校长,开设初、高中共6个班,直至解放。1950年初、高中已有9个班,学生400余人。1951年高中停办,专办初中。1952年,潘家初中补习班并入本校,全校初中共计12个班,学生600余人。1956年武进私立振声中学被县接管后改为公办,更名为武进县漕桥中学,学校规模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1960年下半年,又恢复高中,招收高一年级2个班。1962年秋,雪埝中学高中部并入本校,当时有高中8个班、初中9个班,全校共计17个班。1963年下半年,我校高中停止招生,并将原有高一、高二学生全部并入前黄中学,直至1969年下半年再度恢复高中。 自1970年至1997年,漕桥中学在校师生员工每年均在1200人左右,是一所初具规模的农村完全中学。此间连续办了27届高中,计有高中毕业生3000余人。 随着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调整,1995年起我校普高转轨,开始招收宾馆服务、宾馆管理职高班,1996年起又招收服装设计职业中专班,至2002年职高班停办,共计培养职高毕业生420余人。学校一度成为有初中部、普高、职高部的综合中学,学生遍及武进全区。2001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示范初中。2002年8月,学校更名为武进区漕桥初级中学,在校学生800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