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醋氨苯砜 |
释义 | 英文名ACEDAPSONEINJECTION 抗麻风病药 本品为微细颗粒的油混悬液,静置后,微细颗粒下沉,振摇后成均匀的淡黄色混悬液。在体内缓慢地分解成氨苯砜或乙酰氨苯砜而起抗麻风作用。本品具长效作用,注射一次可维持60~75天。用于各型麻风病。油注射液:每支225mg(1.5ml);450mg(3ml);900mg(6ml)。为40%苯甲酸苄酯及60%蓖麻油的混悬剂。用前振摇均匀,用粗针头吸出、注入臀肌。 药物名称英文名:Acedapsone 中文别名:长效氨苯砜、二甲酰氨苯砜、二乙酰氨苯砜、双乙酰氨苯砜、乙酰氨苯砜英文别名Dadds、Diacelyldasone、Diacetyldiaminodiphenylsulfone、Hansolar别名长效氨苯砜、二甲酰氨苯砜、二乙酰氨苯砜、双乙酰氨苯砜、乙酰氨苯砜、Dadds、Diacelyldasone、Diacetyldiaminodiphenylsulfone、Hansolar 药理毒理该品为砜类抑菌剂,在体内缓慢地分解成氨苯砜或单乙酰氨苯砜而起抗麻风杆菌作用。该品具长效作用,注射一次可维持60~75天。 药代动力学该品肌注后吸收缓慢,血药浓度低,但能较长时间维持相对恒定的血药浓度,注射一次可维持60~75日。 适应症用于麻风病的预防以及不能口服砜类药物者。 用法用量肌内注射一次0.225g,隔60~75日注射1次,疗程长达数年。 不良反应1、注射局部有疼痛感,时久还可发生局部硬块。 2、偶见过敏反应、皮疹、皮肤瘙痒、剥脱性皮炎;背、腿痛,胃痛,食欲减退;皮肤苍白、发热、溶血性贫血;异常乏力或软弱、变性血红蛋白血症;精神紊乱、周围神经炎、咽痛、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砜类综合征或肝脏损害等。 3、下列症状如持续存在需引起注意:眩晕、头痛、恶心、呕吐。 禁忌症对该品及磺胺类药物过敏者、严重肝功能损害和精神障碍者禁用。 临床研究【功效主治】 用于麻风病的预防以及不能口服砜类药物者。【化学成分】 该品主要成分为醋氨苯砜,其化学名为4,4'—磺酰基双(乙酰苯胺)。其分子式:C16H16N2O4S,分子量:332.38。 【药理作用】 该品为砜类抑菌剂,在体内缓慢地分解成氨苯砜或单乙酰氨苯砜而起抗麻风杆菌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 1.与丙磺舒合用可减少肾小管分泌砜类,使砜类药物血浓度高而持久,易发生毒性反应。因此在应用丙磺舒的同时或以后需调整砜类的剂量。 2.利福平可刺激肝微粒体酶的活性,使该品血药浓度降低1/7~1/10,故服用利福平的同时或以后应用该品时需调整后者的剂量。 3.该品不宜与骨髓抑制药物合用,因可加重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必须合用时应密切观察对骨髓的毒性。 4.该品与其他溶血药物合用时可加剧溶血反应。 5.与甲氧苄啶合用时,两者的血药浓度均可增高,其机制可能为:(1)抑制该品在肝脏的代谢。(2)两者竞争在肾脏中的排泄,该品血药浓度增高可加重其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1.注射局部有疼痛感,时久还可发生局部硬块。 2.偶见过敏反应、皮疹、皮肤瘙痒、剥脱性皮炎;背、腿痛,胃痛,食欲减退;皮肤苍白、发热、溶血性贫血;异常乏力或软弱、变性血红蛋白血症;精神紊乱、周围神经炎、咽痛、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砜类综合征或肝脏损害等。 3.下列症状如持续存在需引起注意:眩晕、头痛、恶心、呕吐。 【禁忌症】 对该品及磺胺类药物过敏者、严重肝功能损害和精神障碍者禁用。 注意事项下列情况应慎用该品:严重贫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变性血红蛋白还原酶缺乏症、肝、肾功能减退、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及有精神病史者。2.交叉过敏:砜类药物之间存在交叉过敏现象。此外,对磺胺类、呋塞米类、噻嗪类、磺酰脲类以及碳酸酐酶抑制药过敏的患者亦可能对该品发生过敏。3.为了防止长期单用该品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可在用药期间加服氨苯砜0.1~0.15g,每周2次。4.初次注射该品局部有较强的疼痛感,连续应用可望减轻。肌内注射后应予热敷,促使药物吸收。5.用前振摇均匀,用粗针头吸出,注入臀肌。 1、常见的反应有恶心、呕吐等,偶见头痛、头晕、心动过速等。初次注射有较强的疼痛感,连续应用可望减轻。 2、血液系统反应有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贫血等。对于贫血,轻症可服用铁剂。严重反应应及时停药。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者,用该品可致正铁血红蛋白血症,严重者可致溶血性贫血。 3、砜类化合物治疗麻风偶可引起“麻风反应”,常于用药后1~4周发生,特征是发热、不适、剥脱性皮炎、肝坏死并发黄疸、淋巴结肿大、贫血、正铁血红蛋白血症等,停药并给予皮质激素治疗可望好转。 4、中毒性精神病、周围神经炎等也偶发生。 5、肝、肾功能不全,贫血,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及有精神病史者慎用。 6、该品与磺胺类药物可有部分交叉过敏反应发生。 用要说明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前应由医师充分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采用,如确有应用指征者应在严密观察下应用。 儿童用药 儿童用量酌减,一般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老年患者用药 老年患者肝肾功能有所减退,用药量应酌减。 药物相互作用1、与丙磺舒合用可减少肾小管分泌砜类,使砜类药物血浓度高而持久,易发生毒性反应。因 此在应用丙磺舒的同时或以后需调整砜类的剂量。 2、利福平可刺激肝微粒体酶的活性,使该品血药浓度降低1/7~1/10,故服用利福平的同时或以后应用该品时需调整后者的剂量。 3、该品不宜与骨髓抑制药物合用,因可加重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必须合用时应密切观察对骨髓的毒性。 4、该品与其他溶血药物合用时可加剧溶血反应。 5、与甲氧苄啶合用时,两者的血药浓度均可增高,其机制可能为:(1)抑制该品在肝脏的代谢。(2)两者竞争在肾脏中的排泄,该品血药浓度增高可加重其不良反应。 贮藏遮光,密闭保存。 鉴别1、取该品约0.1g,加乙醇5ml与硫酸1ml,摇匀,加热,发生醋酸乙酯的香气。 2、取该品约0.1g,加硫酸溶液(2→5)5ml,加热使溶解,放冷,加水5ml,溶液显芳香第一胺类的鉴别反应(附录Ⅲ)。 3、取该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中含5μg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附录ⅣA)测定,在256nm与284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4、该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541图)一致。 检查干燥失重取该品,在105℃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1.0%(附录ⅧL)。炽灼残渣取本 品1.0g,依法检查,遗留残渣不得过0.1%(附录ⅧN)。重金属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依法检查(附录ⅧH第二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氨苯砜类取该品,加甲醇温热溶解,冷至室温,制成每1ml中含1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氨苯砜对照品,加甲醇分别制成每1ml中含50μg和200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1)和(2)。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Ⅴ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20μl,对照品溶液(1)和(2)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丙酮(2:1)为展开剂,展开后,晾干,喷以0.5%亚硝酸钠的0.1mol/L盐酸溶液,数分钟后,再喷以0.1%二盐酸萘基乙二胺溶液。供试品溶液如显杂质斑点,其颜色不得较对照品溶液(1)所显的主斑点更深;如有1~2点超过时,应不深于对照品溶液(2)的主斑点。 含量测定取该品约0.5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加盐酸溶液(1→2)75ml,瓶口放一小漏斗,加热使 沸后,保持微沸约30分钟,放冷,将溶液移置烧杯中,锥形瓶用水25ml分次洗涤,洗液并入烧杯,照永停滴定法(附录ⅦA),用亚硝酸钠滴定液(0.1mol/L)滴定。每1ml亚硝酸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6.62mg的C16H16N2O4S。 测定方法方法名称: 醋氨苯砜—醋氨苯砜的测定—永停滴定法 应用范围: 该方法采用永停滴定法测定醋氨苯砜(C16H16N2 O4 S)的含量。 该方法适用于醋氨苯砜的含量测定。 方法原理: 供试品加盐酸溶液微沸30分钟,放冷至室温,照永停滴定法,用亚硝酸钠滴定液(0.1 mol/L)滴定。每1mL亚硝酸钠滴定液(0.1 mol/L)相当于16.62mg的C16H16N2 O4 S。 试剂: 1. 水(新沸放置至室温) 2. 盐酸溶液(1→2) 3. 亚硝酸钠滴定液(0.1mol/L) 4. 基准对氨基苯磺酸 5. 无水碳酸钠 6. 浓氨试液 仪器设备: 试样制备: 1. 亚硝酸钠滴定液(0.1mol/L) 取亚硝酸钠7.2g,加无水碳酸钠(Na2CO3)0.10g,加水适量使溶解成1000mL,摇匀。 标定:取在12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对氨基苯磺酸约0.5g,精密称定,加水30mL与浓氨试液3mL,溶解后,加盐酸溶液(1→2)20mL,搅拌,在30℃以下用本液迅速滴定,滴定时将滴定管尖端插入液面以下约2/3处,随滴随搅拌,至近终点时,将滴定尖管提出液面,用少量水洗涤尖管,洗液并入溶液中,继续缓缓滴定,用永停法指示终点。每1mL亚硝酸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7.32mg的对氨基苯磺酸,根据本液的消耗量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取用量,算出本液浓度,即得。 2. 浓氨试液 可取浓氨溶液应用。 操作步骤: 取该品约0.5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加盐酸溶液(1→2)75mL,瓶口放一小漏斗,加热使沸后,保持微沸约30分钟,放冷,将溶液移至烧杯中,锥形瓶用水25mL分次洗涤,洗液并入烧杯,照永停滴定法,用亚硝酸钠滴定液(0.1 mol/L)滴定。每1mL亚硝酸钠滴定液(0.1 mol/L)相当于16.62mg的C16H16N2 O4 S。 注1:“精密称取”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称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 注2:“水分测定”用烘干法,取供试品2~5g,平铺于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瓶中,厚度不超过5mm,疏松供试品不超过10mm,精密称取,打开瓶盖在100~105℃干燥5小时,将瓶盖盖好,移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精密称定重量,再在上述温度干燥1小时,冷却,称重,至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5mg为止。根据减失的重量,计算供试品中含水量(%)。 针剂制品 药理作用 该品为砜类抑菌剂,在体内缓慢地分解成氨苯砜或单乙酰氨苯砜而起抗麻风杆菌作用。该品为微细颗粒的油混悬液,静置后,微细颗粒下沉,振摇后成均匀的淡黄色混悬液。 动力学 该品肌注后吸收缓慢,血药浓度低,但能较长时间维持相对恒定的血药浓度,注射一次可维持60~75日。 适应症 用于麻风病的预防以及不能口服砜类药物者。 用法用量 肌内注射一次0.225g,隔60~75日注射1次,疗程长达数年。 不良反应 1、注射局部有疼痛感,时久还可发生局部硬块。 2、偶见过敏反应、皮疹、皮肤瘙痒、剥脱性皮炎;背、腿痛,胃痛,食欲减退;皮肤苍白、发热、溶血性贫血;异常乏力或软弱、变性血红蛋白血症;精神紊乱、周围神经炎、咽痛、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砜类综合征或肝脏损害等。 3、下列症状如持续存在需引起注意:眩晕、头痛、恶心、呕吐。 禁忌对该品及磺胺类药物过敏者、严重肝功能损害和精神障碍者禁用。 注意事项1、下列情况应慎用该品:严重贫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变性血红蛋白还原酶缺乏症、肝、肾功能减退、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及有精神病史者。 2、交叉过敏:砜类药物之间存在交叉过敏现象。此外,对磺胺类、呋塞米类、噻嗪类、磺酰脲类以及碳酸酐酶抑制药过敏的患者亦可能对该品发生过敏。 3、为了防止长期单用该品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可在用药期间加服氨苯砜0.1~0.15g,每周2次。 4、初次注射该品局部有较强的疼痛感,连续应用可望减轻。肌内注射后应予热敷,促使药物吸收。 5、用前振摇均匀,用粗针头吸出,注入臀肌。儿童用量酌减,一般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前应由医师充分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采用,如确有应用指征者应在严密观察下应用。老年患者肝肾功能有所减退,用药量应酌减。 相互作用 1、与丙磺舒合用可减少肾小管分泌砜类,使砜类药物血浓度高而持久,易发生毒性反应。因此在应用丙磺舒的同时或以后需调整砜类的剂量。 2、利福平可刺激肝微粒体酶的活性,使该品血药浓度降低1/7~1/10,故服用利福平的同时或以后应用该品时需调整后者的剂量。 3、该品不宜与骨髓抑制药物合用,因可加重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必须合用时应密切观察对骨髓的毒性。 4、该品与其他溶血药物合用时可加剧溶血反应。 5、与甲氧苄啶合用时,两者的血药浓度均可增高,其机制可能为:(1)抑制该品在肝脏的代谢。(2)两者竞争在肾脏中的排泄,该品血药浓度增高可加重其不良反应。 制剂 (1)1.5ml:0.225g(2)3ml:0.45g(3)6ml:0.9g。 5%浓度治疗痤疮研究表明:5%醋氨苯砜凝胶治疗寻常痤疮有效 纽约(路透社健康版)3月14日报道:美国皮肤科医学会杂志网络版报道,两项随机研究证明5%醋氨苯砜凝胶治疗寻常痤疮是有效和安全的。 作者报道,临床上批准了一种新型的醋氨苯砜含水凝胶,局部使用该凝胶,有效剂量下只有很少部分可以被系统吸收。 在两项同等计划设计的12周、3010名患痤疮12年或时间更长的试验中,患者被随机、双盲,一天两次给予5%的醋氨苯砜凝胶或者其他可控制的凝胶。“按照研究者的全球痤疮评估标准,用醋氨苯砜凝胶治疗的患者达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01),在12周后炎性范围缩小的平均百分比,非炎性和主要的损害范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01)。”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州Highpoint的皮肤病咨询服务公司的主要研究者Draelos博士和其合作者报道。 有许多用醋氨苯砜凝胶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后痤疮消失或已经缩小到很小,作者报道。 用醋氨苯砜凝胶治疗炎性痤疮是非常有效的,他们指出,治疗2周后炎性损害就有明显下降。 在临床上,实验室检测指标都没有显著改变,包括血色素,“甚至葡萄糖-6-磷酸酯脱氢酶缺失患者也没有明显改变。”著者报道。 “多年以来局部用醋氨苯砜是首选用于治疗痤疮的抗生素。”Draelos博士在路透社健康杂志上报道。 Draelos博士认为,“如果想避免由于口服抗生素引起的副作用和其他问题,局部用醋氨苯砜是一种很有效的替代品”。 治疗带状疱疹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共收治60例,其中治疗组32例,对照组28例,病期2~10天,年龄8~70岁,平均年龄治疗组29.3岁,对照组27.8岁。皮损发生部位:头面颈6例,躯干50例,四肢4例。 治疗用药及方法治疗组口服醋醋氨苯砜,8~14岁每次25mg,超过15岁者每次50mg,均每日2次(早、晚)饭后服,不加任何药物;对照组口服病毒灵每次200mg,维生素B1每次30mg,加肌注维生素B12每日500μg和外涂炉甘石洗剂。 疗效判定标准及结果 疼痛消失、疱疹干涸结痂和红晕消失为痊愈。治疗组2~3天疼痛减轻,开始见效,4~8天痊愈,8天内治愈32例,治愈率百分之百,痊愈时间平均6.1天;对照组4~7天疼痛减轻,8~16天痊愈,8天内治愈4例,治愈率14.3%。痊愈时间平均10.3天。治疗组病期与疗程关系:病期长者10天,痊愈为8天;病期短者2天,痊愈为4天。 根据我们试治观察,初步得出如下体会。 根据疗效判断治疗期8天内,治疗组32例全部治愈,治愈率百分之百;对照组治愈4例,治愈率14.3%。治疗组2~3天见效,痊愈平均6.1天,对照组4~7天见效,痊愈平均10.3天。两组平均年龄差异无显著性。由此可见,见效时间和痊愈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快,全病程也明显缩短。经统计学处理,P<0.01,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治疗组病期与疗程关系从疗效判断来看,病期短者痊愈时间明显少于病期长者。故该病应争取尽早诊断,尽早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毒副作用根据我们对病人的治疗观察均未发现不良反应,可能与剂量小,疗程短有关。 用醋醋氨苯砜治疗带状疱疹,我们试治例数虽然较少,但初步看出它的疗效是令人满意的,且毒副作用小而廉价,病人用药方便容易接受。至于它对带状疱疹病毒作用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探索。 致麻风反映病例介绍 例1,男,26岁,因“发热13天,皮疹10天”于2004年7月12日入院。因患痤疮、毛囊炎于1月前开始以醋氨苯砜治疗,每日口服200mg,17天前因发热停药。相继出现皮疹伴瘙痒,巩膜黄染。因肝功酶谱异常,以“急性黄疸性肝炎”收入传染病院,经治疗无好转,出现皮疹增多,高热伴淋巴结肿大转至我院。体检:体温39.9℃,血压120/80mmHg,神志清楚,巩膜轻度黄染,全身皮肤可见弥漫性潮红、肿胀、上附细小糠皮状鳞屑,双颌下、左腋窝,右腹股沟可触及0.8~1.5cm大小淋巴结,质软,有压痛。心率156次/min、律齐。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WBC19.9×109/L,尿蛋白微量,尿胆原(3+),肝功能:ALT130u/L(正常0~40),LDH672u/L(正常111~240),AST68u/L(正常0~30),TBIL58.6μmol/L(0~20),DBIL32.1μmol/L(0~10),IBIL26.5μmol/L(0~10),ALP347u/L(45~132),肾功能正常。ENA(-),抗dsDNA抗体(-)。X线胸片正常。诊断:醋氨苯砜致“麻风反应”。 例2,男,18岁,因“发热12天,周身起皮疹6天”于2004年11月20日入院。患者40天前因患痤疮口服醋氨苯砜治疗,每日口服200mg,连服20天,停药1周后出现发热、周身不适、纳差,肝功酶谱异常,收入传染病院,经治疗无好转,6天前出现周身皮疹、高热转至我院。体检:体温38.3℃,耳后、颈前可触及黄豆大淋巴结,质韧,活动度良,无触痛。肝脾肋下未触及。颜面、躯干、四肢可见密集、对称分布粟粒大斑疹、斑丘疹。实验室检查:血WBC6.3×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0.37,淋巴细胞0.36,异型淋巴细胞0.04,嗜酸粒细胞0.20。尿蛋白微量。肝功能:ALT172u/L,LDH530u/L,AST62u/L,TBIL40.2μmol/L,DBIL22.8μmol/L,IBIL17.4μmol/L,ALP190u/L,肾功能正常。余无异常。诊断:醋氨苯砜致“麻风反应”。 治疗经过:给予甲基强的松龙、甘利欣静脉滴注,氯雷他啶口服及配合抗生素、对症治疗,患者很快热退,1周后体温恢复正常,皮疹、淋巴结肿大渐消退,各项化验指标恢复正常,12~14天出院,后随访已痊愈。 砜类化合物治疗偶可引起“麻风反应”,常于用药后1~4周发生,特征是发热、不适、剥脱性皮炎、肝坏死并发黄疸、淋巴结肿大、贫血、正铁血红蛋白血症等[1]。上述2例患者情况完全符合。并且曾误诊为肝炎收入传染病院。 患者,女,21岁。36d前自服醋氨苯砜200片(100mg/片)后,出现口唇、四肢发绀、背腿疼痛,被家人发现后,自行在家中给予氧氟沙星0.4g、甲硝唑1g、维生素C3g及葡萄糖水Qdivgtt,症状无明显好转。中毒第4天,患者出现昏迷、发热、腹泻、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数次。其间,患者家属继续给予上述治疗。中毒1周后患者出现尿潴留,其家属又给予保留导尿,并继续给予糖水、糖盐水、VC、氯化钾静脉输注,症状无缓解。中毒后26d,患者昏迷逐渐变浅,出现躁动、幻视、幻听、全身酸痛不止和视力减退。于中毒后36d入院。查体:T36.7oC,P60次/min,R18次/min,BP96/76mnHg。发育正常,消瘦,表情淡漠,反映迟钝,时而自言自语,皮肤黏膜无黄疸及发绀,双瞳孔直径0.3mm,对光反射迟钝,双眼视力明显减退,双手眼前模糊可见。眼底检查:双侧视乳头萎缩。核磁共振检查:双侧视神经萎缩。肝功能检查:ALT147U/L,AST124U/L,余正常。 急性醋氨苯砜屮毒并中毒性肝损害、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视神经萎缩,入院后予地塞米松10mg、能量合剂、还原型谷胱甘肽1.2g、丹参30mL、维生素B6200mgQdivgtt,VB100mgimBid,VB120.5mgimBid,患者神志逐新清楚,精神正常,幻觉消失,双眼视力均恢复至0.7,住院5d好转自动出院。 专家诊断 醋氨苯砜(对氨基双苯砜)为抗麻风病药,大剂量时显示杀菌作用。醋氨苯砜口服后吸收迅速而完全,在肝脏中经N-乙酰转移酶代谢。患者可分为醋氨苯砜慢乙酰化型和快乙酰化型,前者服药后较易产生不良反应,尤其是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约70%~85%以原形和代谢产物由尿中逐渐排泄。游离药物从胆道排出后重新进入肠肝循环,因此,停药后醋氨苯砜在血浆中仍可持续存在数周。醋氨苯砜中毒不良反应有:背腿痛、胃痛、食欲减退;皮肤苍白、发热、溶血性贫血;皮疹;异常乏力或软弱;变性血红蛋白血症。 发生率极低的不良反应有:皮肤瘙痒、剥脱性皮炎、精神紊乱、周围神经炎、咽痛、发热、粒细胞减低或缺乏、砜类综合征及肝损害等。经查阅相关文献,作者尚未发现有引起视神经萎缩、视力减退的报道。醋氨苯砜中毒后应及时洗胃,活性炭30g胃内灌注并导泄。对正常及变性血红蛋白还原酶缺乏的患者用亚甲蓝1~2g/kg缓慢静注,必要时重复注射。出现神经炎时应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本例患者在服用大量醋氨苯砜后,其家人未能及时将患者送入医院救治,致使患者发生严重中毒及多种并发症。虽经本院积极治疗,最终双侧视神经萎缩及视力仍未能完全恢复。 参考资料1、中国医学药典 第二部。 2、醋氨苯砜注射液说明书。 3、《药物毒理学》周立国副教授主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