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
释义 | 概况简介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是我国中南地区首所拥有设计艺术学博士点、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业设计工程硕士点的院校,其设计艺术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二十年来,学院先后设置了设计艺术学、美术学、艺术学、传播学硕士点,还取得了艺术硕士(MFA)、工业设计工程硕士、高校教师设计艺术学硕士等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本科专业有省级品牌专业工业设计、校级品牌专业艺术设计,动画以及艺术设计学等。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近1300人,有硕士研究生400多人、博士研究生近30人,有教职工近120人。学院和校设计艺术研究中心共有博导15人、教授37人,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学院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秉承“厚德博学、追求卓越”的校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握教学科研重点,围绕育人中心工作,坚定不移地推进学院的改革和发展。科研成果、论文、著作及教材获多项省部级奖,先后为国内相关政府部门及大中型企业进行了企业形象设计、产品开发设计、展示设计、动画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与施工等。学院成功地主办了六次大型的国际研讨会与学术成果展示会,与日本筑波大学,韩国光州大学、建国大学、全北大学,德国斯图加特艺术学院、达姆斯塔德大学,美国MIT,清华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台北科技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等国际知名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以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设计艺术学博士点、《设计概论》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为标志的学科建设及教学理论研究成果在全国高校同行中具有较大影响。学生作品百余次荣获国内外奖项,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院是教育部高校艺术硕士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教育部高校艺术设计、工业设计专业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业设计艺术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建材设计委员会理事长单位,中国建设文化协会环境艺术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以及湖北省高教学会艺术设计专业委员会、省科技美术研究会、省包装协会设计委员会、省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专业委员会等会的理事长或副理事长单位等。 学术机构学术委员会 : 陈汗青(主 席) 武星宽(副主席) 朱明健 (副主席) 郑建启 潘长学 方 兴 杨先艺 罗 莹 邹其昌 何 方 学位委员会: 潘长学(主 席) 方 兴(副主席) 陈汗青 武星宽 朱明健 郑建启 何 方 杨先艺 罗 莹 邹其昌 彭自力 教学委员会 : 陈汗青 (主 任) 潘长学(副主任) 武星宽 朱明健 郑建启 方 兴 何 方 杨先艺 唐志远 柯常忠 文化建设学院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特色鲜明、整体和谐、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教学型学院”为目标,秉承“厚德博学、追求卓越”的校训,紧紧依靠和带领全院师生员工,以大局为重,以发展为已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民主法治、学术自由、教授治学”的理念,走以特色创优势、以创新求发展之路,积极构建和谐学院,形成了团结奋斗、甘于奉献、勇争一流的学院精神。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多种形式,尊重并发挥教师们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民主决策、科学管理、协调发展的目的。丰富多彩的工会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学院的凝聚力。 学院学生工作紧紧围绕学校“两个一流”的奋斗目标,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营造浓厚的学生学术氛围,建设过硬的党员骨干队伍,提升日常教育管理水平,不断推进院风学风建设,着力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四有”合格人才。 招生就业学科专业一、艺术学系 艺术学系主要承担艺术学的理论建设与艺术设计学专业的专业建设、课程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艺术学是我校学科建设的重点专业之一,于2001年开始招生,到目前拥有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专业技术职称结构合理,且团结协作、思想活跃、年富力强的学术队伍,并有一批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艺术学系现有教师8人,其中正教授4人,副教授1人,已经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该系有较好的学科基础和较强的学术力量,其艺术与设计史论、艺术美学、艺术管理方面的深层次研究和教学,在全国艺术设计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并与国内外名校艺术学、艺术设计学科保持着友好往来,每年分别聘请全国著名学者和博导以及欧美、日本、中国台湾、香港等地的学者前来讲学和交流,扩大了本系师生的学术视野。 该系教师的论文、著作、教材成果丰硕,近5年来已出版学术专著11部,其中著作《中外艺术设计探源》获湖北省文化艺术科研成果二等奖。同时在《美术》、《美术观察》、《装饰》、《世界美术》、《江汉论坛》、《哲学研究》、《浙江学刊》、《美术与设计》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50多篇,先后主持承担的科研项目有11项,其中主持国家级纵向社科基金2项。 艺术学系课程设置合理,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大都是从事艺术设计研究,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以及有关文博、新闻出版、艺术市场管理、企业形象策划等方面的专门人才。本系培养的学生具有系统的中外艺术设计理论知识,有广泛的人文素养和较强的设计能力,并且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创作、教育、管理有切实的了解。该系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实地考察调研,重视工艺与设计实践,学生具有良好的学风和专业道德。 近些年来艺术设计学已培养了一批有创新能力的、高质量的学生,师生作品也多次获国内外奖励。毕业生供不应求,主要就职的主要单位大部分成为高等院校的艺术史论教师、艺术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出版单位的编辑、新闻媒体的美术编辑、记者、艺术市场的专业人员、企业CI战略部门的策划及文案人员等。 专业课程: 主要专业课程:素描、色彩、艺术学概论、艺术设计基础、装饰图案、构成原理、电脑图文设计、设计概论、民间工艺学、设计美学、艺术设计史、中国工艺美术史、CI设计原理、中外美术史、考古学等。 二、工业设计系 工业设计系主要承担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建设、课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工业设计专业系湖北省品牌专业,始创于1987年,是艺术与设计学院最早成立的跨门类专业和硕士授权点。1990年以来,每年都有毕业班,已培养本科和研究生毕业生逾千人,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工业设计高级人才。 该系是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和中国艺术家协会工业设计艺委会委员单位。2004年工业设计专业方向,拓展为产品设计、展示设计等专业方向。工业设计专业教师先后为北京、安徽、河南、湖北、广东、福建、浙江、甘肃等地政府及大中型企业进行了产品开发设计、展示设计与施工、CI设计等。为科龙、美的、创维、TCL、海尔等国内知名企业提供设计服务,成功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做出了为国内外同行所瞩目的成绩。并以此为基础,曾四次成功地主办了大型国际研讨会与成果展示会,作为牵头单位,成功联合举办了2007中国科协年会“工业设计与创意产业”分会,进一步为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在国内外工业设计行业扩大了影响。本专业的学生所获国际级、省部级金、银奖励160余项,教师出版学术著作十多部,教学理论研究在全国高校中有较大的影响。并与国内外名校工业设计学科间保持着密切联系,目前已与美、日、韩、德、俄、新、港、台等地知名设计院校工业设计学科之间建立良好的学术交流及合作关系。 今后工业设计系将一如既往,不断吸收新的办学思想,更新学科知识结构,深化教育与管理改革,把握培养人才的层次,建立科学的办学体系,拓宽教学实践基地,走联合设计、开发、共创效益之路。这将对我院稳定教学、广纳人才、积累成果、推广成果、学科品牌建设、创建一流学院具有重要意义。 专业课程 1、产品设计方向 主要专业课程:设计概论、专业表现技法、材料工艺学、模型制作、人机工程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产品设计原理、产品改良性设计、系统设计、设计管理等。 2、展示设计方向 主要专业课程:设计概论、展示材料及公益、商业照明设计与工程、商业展示设计、展示道具设计、博物馆展示设计、博览策划与设计、投标性展示设计、系统设计、设计管理等。 三、环境艺术设计系 环境艺术设计系主要承担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建设、课程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系校级品牌专业,早在1988年面对社会成功主办了环境艺术设计高级研修班。该系是中国建设文化协会环境艺术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其本科生于1995年正式招生,1999年正式成立环境艺术系。已为社会培养了众多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并活跃在全国的环境艺术设计领域。 本专业教师作品曾多次被文化部、中国文联、美术家协会等主办的权威性画集收录,出版教材及学术著作十余部,学生作品多次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对我国城市环境艺术设计及其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该系师生参加国家、地方政府项目几十项,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具备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艺术设计、景观建筑与规划设计、室内设计、景观雕塑与壁画设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表现能力、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在市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以环境创新设计为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的综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在教学中加大城市设计规划与建筑理论课程比重,培养学生空间的思维能力,运用设计美学理论解析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内涵,在加强中国建筑文化与景观艺术的课程教学中的同时融入现代时空设计理念,使祖国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弘扬。同时加强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在环境艺术的专题设计中结合工程项目和社会任务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设计思维方式、创造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境艺术设计系将继续探索环境艺术教学新思路以顺应社会发展,完善环境艺术系课程结构及内容,并使其日趋达到合理性、科学性与先进性。进一步推进教学方法的研究,以适应当今环境艺术专业的发展。 专业课程 主要专业课程: 设计概论、艺术设计美学、公共艺术设计、环境规划与设计、建筑设计初步、专业表现技法、壁画与雕塑、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展示设计等。 四、平面艺术设计系 平面艺术设计系主要承担平面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建设、课程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平面艺术设计专业是校级品牌专业,成立于1996年。该系严谨治学,积极面向社会,经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为社会培养了众多的优秀人才,并活跃在全国的平面艺术设计领域。 该系拥有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以获国际设计大奖者为中坚的年富力强的师资队伍,以知识结构新、学术 思想活跃、教学方法独特的青年教师为主,本系教师近年来承担省级和校级科研项目多项,出版教材及著作十余部,其中有的教材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师生作品也多次在国际、国内大赛中获奖,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关注。 作为艺术设计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和国内艺术设计较早的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具备平面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研究等方面知识和能力,并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是能够在教育、研究、设计、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以平面设计为特色的综合应用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平面艺术设计系近年来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树立“融设计研究、设计教育、设计生产和设计管理于一体,培养能力、坚持创新”的教育理念,依托学校及学院的办学条件和学科结构,努力构建新型的传播媒体与艺术设计学科新格局,在注重教学效果的同时,加强专业理论的建设,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综合能力以及广博的理论素养,依托广泛的社会交流基础和日益增多的国际交流机会,为学生提供各类学习平台,同时也创造良好的就业前景。形成信息社会艺术设计学科的特色。 平面艺术设计系将继续探索教学新思路,完善课程结构及内容,更新学科知识结构,深化教育与管理改革,以适应当今平面艺术专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专业课程 主要专业课程:设计概论、设计美学、书籍装帧设计、招贴设计、包装设计、广告创意设计、CI设计、专题设计、广告媒体研究、图形设计、影视欣赏、丝网印刷、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五、动画系 动画系主要承担动画专业的专业建设、课程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动画专业是校级品牌专业,筹办于1996年,在中南地区最早招收本、专科生和研究生。近年来动画系面向社会积极开展专业服务、交流与学科建设,教学、科研齐头并进,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较大的办学成绩,受到社会和同行专家的好评。 动画系十分注重教学理论研究,已出版动画教材三套,部分教材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师生作品在国内外设计大赛和展览中取得了良好成绩,先后获文化部银奖、省级金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国家级影视节优秀奖、国际大展学术奖、全国大学生影视作品二等奖、中央电视台首次原创动漫作品征集展播优秀奖等。先后与国家动画基地江通动画公司等单位合作,安排师生担任原创动画人物造型、背景设计、美术总监等工作,积极推进成果转化。承担了国家和省部级动画研究项目,科研经费每年近百万元,为地方创意产业和原创动画作出了贡献。2002年7月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在《中国七大动画名校》以长达5分钟的时间介绍了动画系的办学成果。 动画专业培养面向影视、媒体制作岗位,从事原画创作、动画创意设计、计算机仿真、艺术设计、三维、电视广告制作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与英国威尔士大学建立了联合培养本科及硕士生等合作关系。在教学中按照重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培养学生,让学生既有美术方面的基础,又有理工科方面的依托;既要会影视制作,又要能虚拟仿真;既重视二维三维的制作,又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育人理念都通过这些教学环节得以实现,相关教学成果获湖北省二等奖。 校院领导十分重视动画专业的实验教学环节,将动画实验室建设列入学校“十一五”规划之中,成立了动画原创研究中心和多个动画实验室。动画系利用学校理工科方面的综合优势,加强学生理性思维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训练,结合本专业特点,使学生不仅能够进行手绘,而且能掌握现代化的工具,在平面动画、三维动画、计算机动画等各个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成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专业课程: 1. 影视动画方向 主要专业课程:设计概论、设计美学、素描、色彩、线描、专业导论、原画、角色设计、背景设计、动画制作技法、连环画创作、影视动画创作、短片拍摄、影视声音等。 2. 工程动画方向 主要专业课程:设计概论、素描、色彩、线描、专业导论、原画、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动画制作技法、工程制图与识图、工程动画仿真、公共艺术与材料、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短片拍摄等。 六、数字艺术设计系 数字艺术设计是顺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而兴起的一个新兴学科,它集数字影视动画、网络媒体、艺术设计三位一体,涵盖了多个学术领域,从事边缘、交叉的教学与研究,是目前应用设计领域的一枝新秀。数字艺术设计研究的目标之一推动艺术本体由物质化向信息化转变。其次,数字艺术设计充当高科技通往公众日常生活的桥梁,使公众看到高科技造福于人类的活生生的事例。数字艺术设计亦可以传达公众面对高新技术的心理状态,并对科技进步所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保持理智的态度。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数字设计艺术系于2001年成立,承担了数字化设计本科教学和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和培养工作。其数字设计艺术方向是省级名牌专业工业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拥有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年富力强的师资队伍,近几年来,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科研项目,在各级竞赛中多次获得各类奖项。 该系培养具备数码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数字理念深刻、文化底蕴丰厚、技术水平高超的高级数字艺术设计、策划、教育、管理人才。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新闻及影视部门、科研单位从事以创新设计为重点的数字化产品造型设计、流域仿真、环境漫游、概念设计、影视动画、视觉传达设计、多媒体设计及网页设计和教学、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主要从业方面为影视广告制作单位、数字动画电影制作公司、电视台数字编辑部门、动漫设计制作公司、游戏研发企业及网络公司等,或到大专院校从事教学工作。 该系不仅与国内各设计院校、科研机构、学术团体有着广泛的联系和良好的关系,同时保持国际交流合作,与韩国、德国等设计院校、设计机构有紧密联系,不仅保障了专业教师的科研项目的来源,也为学生创造了稳定的教学实习机会,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专业课程: 主要专业课程:现代艺术设计史、设计概论、素描、色彩、装饰图案设计、构成原理、网页设计与制作、多媒体技术、交互设计、虚拟场景设计、数字影视制作、影视编辑及后期制作等。 七、音乐艺术课部 艺术课部承担着全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及音乐、舞蹈专业相关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任务,指导全校群众性艺术实践活动等工作。 艺术课部始于80年代初期,曾是全国普通高校最早自发倡导开展并推行大学公共艺术素质教育,切实加强高校美育的19所主要发起单位之一。目前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 艺术课部目前为全校开设了近30门艺术类课程,建立起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涵盖了音乐、舞蹈、戏剧、美术与摄影、书法、影视、艺术美学等学科。近年来,选修学生达四万多人次,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与好评。同时指导、辅导、参与策划各种大中型文艺演出数十场,在省内乃至全国为学校赢得了不少荣誉。2005年学校荣获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学校优秀组织奖”,同时成功承办了大型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中国·新西兰《相约武汉》大型联欢文艺晚会,并与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香港等部分国家与地区艺术教育机构建立了联系。2006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我校成功召开。艺术课部2006年成功申报音乐学硕士点立项通过,2007在艺术学硕士点下设二个研究方向:音乐艺术研究与艺术教育,已正式招生。 艺术课部现有音乐、舞蹈专兼职教师近30人。教授、副教授9人,博士、硕士11人,另有多名教师分别在全国、省、市专业学术团体担任重要工作:如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音乐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音乐教育学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全国性学术学会音乐教学研究会副主任,合唱与指挥委员会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省音乐家协会理事,省舞蹈家协会理事,省艺术特长生高考测试专家评委,文化部备案,全国艺术考官等专业职务。另有3名教师荣获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优秀奖,1名获文化部、广电部、国家民委、中国音协联合主办并颁发的《金凤奖》——首届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大赛第一名。 招生信息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2011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介 作者:xy发布时间:2011年07月04日 一、办学优势学校为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高校。 有设计艺术学博士点、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国家教学团队、2门国家精品课程、17本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工业设计专业和动画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全国首批开办工业设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艺术硕士(MFA)教育。有13名博导、20名教授、40名硕导副教授;培养全日制博士、硕士1000余名,专业硕士近300名。为教育部高校艺术硕士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教育部高校艺术设计、工业设计专业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业设计艺术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建材设计委员会理事长单位,中国建设文化协会环境艺术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二、招生类别1.工业设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主要方向:产品设计工程、企业形象战略、产品计划工程、设计战略与设计管理、环境艺术设计工程、传播设计工程、装饰设计工程、设计管理工程、纤维制品设计工程、信息产品与媒体设计工程、人机工程、符号语义学工程、城市形象设计工程等。2.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包括美术、艺术设计两个招生领域主要方向: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动画与数码艺术设计、中国画创作、油画创作、公共艺术创作、艺术基础教育等。三、报考条件1.工程硕士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或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可以报考:(1)2008年7月31日前获得学士学位。(2)2007年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录取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但未获得学士学位的人数,不超过本校录取总人数的20%。2.艺术硕士(MFA)2011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具有艺术创作实践经验;或者2006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专科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有5年(含)以上艺术创作实践经验并获得省部级以上创作或表演奖励者也可报考。专科毕业者录取人数一般不超过本校招生限额的10%。四、报名方法采用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1.网上报名考生在2011年7月1日至14日期间登录“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按要求提交报名信息和上传本人电子照片。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打印报名系统生成的《2011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2.现场确认考生在2011年7月15日至18日期间到各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现场确认点缴纳报名费、验证、确认报名信息。现场确认时,考生须持规定的身份证件(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或护照)至现场确认点,由工作人员核验。考生在核对本人报名信息后在现场报名系统打印生成的《2011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上签字确认。报名信息一经签字确认,一律不得更改。2011年10月15日后,考生可在学位网下载准考证。五、资格审查报名时,考生需对照报考条件自行审核报考资格。考试成绩达到学校公布的复试资格线的考生,在接到学校的复试通知后,登录学位网下载本人《2011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本人签名后将该表交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下同),核准表中内容、填写推荐意见,并在电子照片上加盖公章。复试时,考生须按要求将《2011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相关学历、学位证书及身份证的原件、复印件各一份交学校研究生院,由学校对报考资格进行审查(证书(件)的原件在现场验证后即退还)。如考生持境外学历、学位报考,资格审查时须提交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对于在资格审查或录取结束后复查中发现的不符合报考资格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学校将不予录取或取消录取资格,责任由考生自负。六、考试安排1. 考试科目(1)工程硕士[全国联考]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简称“GCT”联考);[学校考试]专业课考试和面试。(2)艺术硕士(MFA)[全国联考]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含艺术学基础、英语);[学校考试]政治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含面试)。2. 考试时间全国联考时间为2011年10月29日、30日。具体时间安排以准考证为准。学校组织的专业课、政治课考试时间和方式,由学校统一安排,在复试时进行。请考生注意学校和艺术与设计学院网站上的通知。七、招生人数 学位类别 招生人数 工程硕士 人数自定 艺术硕士(MFA) 50人 硕士招生领域及考试科目 招生领域代码及名称 考试科目 专业课参考书目 430138 附录二:艺术硕士考试科目 招生类别代码及名称 考试科目 专业课参考书目 550100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