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粗脉杜鹃
释义

常绿乔木,高3—8米;枝条细长,直径5毫米;幼枝密被红棕色绒毛;老枝黑灰 色,无毛。叶革质,倒披针形至长圆状椭圆形,长7--12厘米,宽2.5--4厘米,先端钝 尖或急尖,具细小尖头,基部楔形,边缘全缘稍外卷,上面深绿色,无毛,有时可见幼时 毛被残迹, 中脉、侧脉和网脉明显凹入而成泡状粗皱纹,侧脉10--14对,下面有两层毛 被,上层毛被厚,红棕色,由星状分枝毛组成,易脱落,下层毛被紧贴,灰白色, 面具短 柄多少粘结的丛卷毛组成, 中脉和侧脉凸起;叶柄长 1—1.5厘米,密被棕色绒毛。

基本信息

种中文名:粗脉杜鹃

种拉丁名:Rhododendron coeloneurum Diels

种别名 :麻叶杜鹃(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国内分布:产四川西南部和东南部、贵州东南部和北部,云南东北部。生于海拔1200—2300米 的山坡林中。贵州、云南是新纪录。模式标水采自四川南川金佛山。

海 拔:1200-2300

命名来源:(中国四川杜鹃花)[bot. Jahrb. 29: 513. 1900]

中国植物志:57(2):207

亚组中文名:大理杜鹃亚组

亚组拉丁名:Subsect.Taliensia Sleumer

组中文名:常绿杜鹃组

组拉丁名:Sect.Ponticum G.Don

亚属中文名:常绿杜鹃亚属

亚属拉丁名:Subgen.Hymenanthes (Blume) K.Koch

属中文名:杜鹃属

属拉丁名:Rhododendron

亚科中文名:杜鹃花亚科

亚科拉丁名:RHODODENDR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杜鹃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

顶生 伞形花序,有花6—9朵。总轴短,长约3毫米,密被棕色绒毛; 花梗长1--1.5厘米, 密 被棕色绒毛;花萼小, 长约2毫米,5裂,裂片二角形, 密被绒毛;花冠漏斗状钟形, 长 4—4.5厘米, 粉红色至淡紫色, 筒部上方具紫色斑点, 内面近基部被白色微柔毛。 裂片 5, 扁圆形或宽卵形,稍不等长,长1.3—1.5厘米,宽2--2.2厘米, 顶端微缺;雄蕊 10,不等长,长2.5—4厘米, 花丝向下扩展,基部密陂白色微柔毛,花药椭圆形,黑褐 色, 长3—3,5毫米, 雌蕊与花冠等长或悄超过: 子房长卵圆形, 长6毫米, 密被黄白色 绒毛, 花柱无毛,极稀基部被微毛,柱头头状。勋果绿色,圆柱状,直立,基部略倾斜, 长2—2.5厘米,直径6—9毫米,密被灰色毛。 花期4--6月,果期7—10月。

产地分布

产四川西南部和东南部、贵州东南部和北部,云南东北部。生于海拔1200—2300米 的山坡林中。贵州、云南是新纪录。模式标水采自四川南川金佛山。

本种提示

本种的叶通常倒披针形,上面呈泡状粗皱纹,下面毛被两层,上层巨被厚,红棕色, 成长后,多少脱落,花粉红色或淡紫色, 花冠长4—4.5厘米,易于他种区别。

参考文献

Rhododendron coeloneurum Diels in Bot. Jahrb. 29:513. 1900;Chung in Mem. Sci. Soc. China 1:193. 1924;Tagg in Stevenson, Spec. Rhodod. 834. 1930;Fang in Contr.Bi01.Lab.Sci.Soc.China,Bot. 12:57. 1939,descr.Impl.;中国 高等植物图鉴3:139, 图4231. 1974;Cullen et Chamb. In Not. Bot.Gard. Edinb.36:120. 1978;Chamb. In Not.Bot. Gard. Edinb.39:361. 1982;中国四川杜鹃花 140—141, 1986.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1:4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