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粗茎蒿 |
释义 | 粗茎蒿是菊科蒿属的植物。分布在印度、锡金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四川等地,生长于海拔2,200米至3,500米的地区,多生长在路旁、沟边、山坡及灌丛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基本内容种中文名:粗茎蒿 种拉丁名:Artemisia robusta (Pamp.) Ling ex Y. R. Ling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属中文名:蒿属 属拉丁名:Artemisia 国内分布:产四川(西部)与云南(西北部);生于海拔2200—3500米地区的山坡、路旁、沟边或灌丛中。 国外分布:印度(北部)及锡金也有。模式标本采自云南西北部澜沧江与怒江分水岭处。 海 拔:2200-3500 命名来源:(植物研究)[Bull.Bot.Res. 8(3): 26. 1988] 中国植物志:76(2):108 系中文名:艾系 系拉丁名:Ser.5.Artemisia 组中文名:艾组 组拉丁名:Sect.3.Artemisia 亚属中文名:蒿亚属 亚属拉丁名:Subgen.Artemisia 亚族中文名:菊亚族 亚族拉丁名:CHRYSANTHEMINAE O.Ttoffm. 族中文名:春黄菊族 族拉丁名:ANTHEMIDEAE Cass. 亚科中文名:管状花亚科 亚科拉丁名:CARDUOIDEAE KITAM.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半灌木状草本。主根粗壮,木质,侧根细而多,斜向下;根状茎粗,直径5—14毫米,斜向上。茎通常单一,粗壮,稀少数,高100—130(一200)厘米,黄褐色或淡紫褐色,纵棱明显,上半部分枝,枝长15—35厘米或更长;茎、枝初时被淡黄色短柔毛,偶有稀疏的短腺毛,后毛渐稀疏或无毛。叶纸质或厚纸质,上面初时微有疏柔毛,脉上疏被短腺毛,后均脱落无毛,偶有疏白色腺点,背面被蛛丝状绒毛;下部与中部叶大,宽卵形或卵形,长6—22厘米,宽5.5—18厘米,一(至二)回羽状深裂,每侧有裂片2—3枚,裂片椭圆形或长椭圆形,稀为椭圆状披针形,长4—13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或长尖,边缘具1—5枚深或浅裂齿,中轴具狭翅,基部渐狭成柄,叶柄长1—3.5厘米,基部通常无假托叶;上部叶羽状深裂,每侧有裂片2(一3)枚,裂片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边缘常有1—3枚小裂齿;苞片叶3—5深裂或不分裂,裂片或不分裂之苞片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全缘或偶有1—2枚疏而浅的裂齿。头状花序多数,宽卵球形或卵状钟形,直径3.5一5毫米,具短梗或近无梗,基部具细小的小苞叶,下垂,在分枝或分枝的小枝上单生或数枚集生,并排成穗状或穗状花序状的总状花序,而在茎上组成大型、开展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外层总苞片较短小,外层、中层总苞片卵形或长卵形,初时背面疏被蛛丝状短柔毛,后脱落,近无毛或无毛,具绿色中肋,边膜质。内层总苞片长卵形或长圆形,半膜质,背面无毛;雌花8—13朵,花冠狭管状,檐部具2裂齿或无裂齿,花柱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钝尖;两性花13—26朵,花冠管状,淡黄白色,檐部背面初时微有短柔毛,后脱落,花药线形,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钝,花柱与花冠等长,先端2叉,叉端截形,有睫毛。瘦果长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花果期8—10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