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粗茎鳞毛蕨 |
释义 | 粗茎鳞毛蕨学名: 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 介绍【植物名】粗茎鳞毛蕨又名绵马鳞毛蕨、鸡膀鳞毛蕨,北贯众、野鸡膀子、绵马羊齿、东绵马、日本绵马、牛毛黄。为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贯众属植物。药材商品名称“贯众”。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50-lOOcm;根茎粗大,斜生,密生棕褐色长披针形大鳞片。叶簇生于根茎顶端;叶柄自基部直达叶轴密生棕色鳞片;叶倒披针形,长60—lOOcm,二回羽状分裂;裂片密接,长圆形,近全缘或先端有钝锯齿,侧脉羽状分叉。孢子囊群分布于叶中部以上的羽片上,生于叶背小脉中部以下,每裂片2—4对;囊群盖圆肾形,棕色。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阴坡混交林下湿地。分布于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 【药用部位】粗茎鳞毛蕨根茎入药,称绵马贯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抗炎、抑菌、驱虫、止血;主治虫积(绦虫、十二指肠虫病)、子宫功能性出血、流感、流行型脑脊髓膜炎、麻疹热毒疮疡。 【有效成分】粗茎鳞毛蕨根茎主要含间苯三酚衍生物绵马精(filmarone),其分解产生 绵马酸(filicic acid)类、黄绵马酸(flavaspidic acid)类、白绵马素(albaspidins)、去甲绵马素(desapidins)类、绵马酚(aspidinol)、绵马次酸(filicinic acid)及微量粗蕨素(dryocrassin)等。绵马精驱虫活性最强,其分解产物活性较弱,绵马酚及绵马次酸几无效;粗蕨素有抗日本血吸虫活性。此外,含驱虫活性挥发油0.04%,还含羊齿三萜[9(11)—ferene)、绵马三萜(diploptene)、缩合鞣质等。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削去叶柄、须根,晒干。 【近缘种】全属约400种,中国近200种,为该属的分布中心。广布于东北和河北东北部;朝鲜及日本也有。 药理作用【药理作用】含有绵马酸、绵马素、白绵马素、鞣质等多种成分 ,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杀虫等功效。现代研究表明,贯众还具有抗肿瘤、抗疟、抗病毒、抑菌、兴奋子宫等作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