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粗节箭竹
释义

粗节箭竹,禾本科植物,产于西藏西南部。生于海拔2550-2900米的河谷两岸或山谷的云杉、乔木林下,其 土壤为片麻岩上发育的褐色森林土或灰化黄壤。模式标本采自西藏古隆县(宗嘎),郑兴, 北立山。

释义

种中文名:粗节箭竹

种拉丁名:Fargesia crassinoda Yi

种别名 :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属中文名:箭竹属

属拉丁名:Fargesia

海 拔:2550-2900

命名来源:[Journ.Bamb.Res. 2(2): 24. 1983]

中国植物志:9(1):413

组中文名:箭竹组

组拉丁名:Sect.Fargesia

亚族中文名:筱竹亚族

亚族拉丁名:THAMNOCALAMINAE Keng f.

族中文名:北美箭竹族

族拉丁名:ARUNDINARlEAE Nees

超族中文名:北美箭竹超族

超族拉丁名:ARUNDINARIATAE Keng et Keng f.

亚科中文名:竹亚科

亚科拉丁名:BAMBUSOIDEAE Nees

目中文名:禾本目

目拉丁名:GRAMINALES(POALES)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MONO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

竿柄长3.5—6厘米,粗7—20毫米。竿高3—4(5.5)米,粗10—20毫米;节间一般长15—18厘米,最长可达21厘米,基部节间长4—7厘米,圆筒形或扁圆形,在具分枝一侧的节间下部微扁平,并略有沟槽和纵脊,幼时密被白粉,无毛,平滑,竿壁厚2—边缘生黄褐色纤毛;箨耳无,鞘口无缝毛或稀具绻毛;箨舌圆拱形,无毛,边缘常有裂 缺,高约1毫米;箨片三角形或线状披针形,直立,灰色或灰褐色,无毛,边缘具芒状 小锯齿,常内卷,与箨鞘顶端无关节,故不易自箨鞘上脱落。小枝具(2)3—5(6)叶; 叶鞘长2.5—3.5厘米,边缘通常无纤毛;无叶耳,鞘口具灰色长1—1.5毫米易脱落之 缒毛;叶舌截形,边缘具短纤毛,高约1毫米,外叶舌具短柔毛;叶柄长1—2毫米,常 被白粉;叶片狭披针形,长(4.5)6--7(9)厘米,宽5—8(10)毫米,基部阔楔形或 近圆形,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无毛,次脉2对,小横脉较明显,叶缘具小锯齿。花枝 未见。 笋期5—6月。 3(4)毫米,髓初时为片状,后逐渐消失;箨环隆起,有时还具箨鞘基部之残留物;竿环通常在无芽之一侧肿起,而在有芽之另一侧较严坦,致呈膝状;节内长2—4毫米,幼时密被白粉。竿芽长卵形。枝条在竿每节为(1)3—6枝簇生,上举或斜展,直径1—3 毫米,微作“之”字形曲折,无毛,被有白粉。箨鞘早落,近等长或稍长于节间,革质,长圆形或三角状长圆形,顶端圆拱形,背面被白粉,无毛,纵脉纹显著,小横脉不明显,

产地分布

产西藏西南部。生于海拔2550-2900米的河谷两岸或山谷的云杉、乔木林下,其 土壤为片麻岩上发育的褐色森林土或灰化黄壤。模式标本采白西藏古隆县(宗嘎),郑兴, 北立山。

参考文献

Fargesia crassinoda Yi in Journ.Bamb.Res.2(2):24. Pl.3.1983 et in ibid.7 (2):8.1988,in clav.Sinice.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5:4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