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丛枝菌根 |
释义 | 1885 年, 德国植物生理学和森林学家Frank 首创“菌根” ( Fungus - root 即Mycorrhiza) 这一术语。菌根是自然界中一种普遍的植物共生现象, 它是土壤中的菌根真菌菌丝与高等植物营养根系形成的一种联合体。共生真菌从植物体内获取必要的碳水化合物及其他营养物质, 而植物也从真菌那里得到所需的营养及水分等, 从而达到一种互利互助、互通有无的高度统一。它既具有一般植物根系的特征, 又具有专性真菌的特性。 菌根是植物在长期的生存过程中, 与菌根真菌一起共同进化的结果。它的存在, 既有利于提高植物抗御不良环境的能力, 促进植物生长, 也有利于菌根真菌的生存。这种关系有时会发展到双方难分难舍的程度, 植物缺乏菌根无法生存下去, 而菌根菌缺乏必需的植物根系共生则无法完成生活史, 不能继续繁殖。 1989 年, Harley 根据参与共生的真菌和植物种类及它们形成共生体系的特点, 将菌根分为7 种类型, 即丛枝菌根、外生菌根、内外菌根、浆果鹃类菌根、水晶兰类菌根、欧石楠类菌根和兰科菌根。 早在1900 年, 人们就知道分布最广、与农业生产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内生菌根真菌, 它们能在植物根细胞内产生“泡囊”(vesicules) 和“丛枝” (arbuscles) 两大典型结构, 名为泡囊- 丛枝菌根(vesicular - arbuscular mycorrhiza , VAM) 。由于部分真菌不在根内产生泡囊, 但都形成丛枝, 故简称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 , AM)。植物根系被丛枝菌根真菌感染形成菌根后, 根系的外部形态很少或几乎没有发生变化, 用肉眼一般很难区别出有无丛枝菌根形成。丛枝菌根真菌进入植物根系皮层细胞后, 在适当条件下原初的菌丝可发育成泡囊、丛枝、根内菌丝或(和) 根内孢子等结构, 经染色等技术处理后, 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