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丛爽 |
释义 | 丛爽,性别,女,籍贯:山东文登,汉族,1961年4月生。1982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系,获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意大利罗马大学系统工程专业,获意大利国家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教授,系教学委员会主任、系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教研室主任。 简介女,教授,博士生导师。1961年4月生,1982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系。1989年赴意大利进行合作研究和攻读学位,并于1995年或意大利国家博士学位,随后回中国科技大学做博士后。2000年1月破格晋升教授,2008年3月评定为3级教授。现就职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 她曾在合肥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意大利佛那斯卡蒂(Frascati)国家实验室、意大利罗马大学信息与系统系等单位进行科研工作及合作研究。近十年来,主要从事有关运动控制和先进控制策略的应用基础研究。她以解决非线性摩擦力的影响为背景,深入系统的研究了模糊逻辑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变结构控制、重复控制、遗传算法等智能控制策略,为先进控制策略在具体应用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并实现多种实用有效的先进控制策略及其方法,显示出良好的应用背景。所做研究处于国际运动控制研究的前沿。几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被国际EI在内的各类索引和摘要收入的文章达20多篇次。另外出版专著两本,并先后承担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等数项研究课题。曾获中国科学院优秀青年学者奖。连续数年承担高年级本科生的"人工神经网络"以及研究生的"自适应控制"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目前。是中国自动化学会空间及运动体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制造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和自动化学会系统仿真专业委员会委员。任"第三界全球智能控制与自动化大会WCICA2000"秘书长。目前的研究兴趣为:运动控制中的多自由度机器人的协调控制,路径规划以及量子力学系统控制等。 著 作 1)丛爽,面向MATLAB工具箱的神经网络理论与应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合肥,1998.11 (28万字) 2)丛爽,面向MATLAB工具箱的神经网络理论与应用(第2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合肥,2003.5 (33万字) [附件annexamples.zip] 3)丛爽, 神经网络、模糊控制及其在运动控制中的应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合肥,2001.5 (40万字) 杂 志 1. 丛爽, 高雪鹏, 基于ANFIS的非线性电机系统的建模,基础自动化,2002,9(1):6-8 2. 丛爽,全钟华,电机中摩擦力补偿技术的仿真平台,微特电机,2001,30(2):3-5,8 3. 丛爽,径向基网络函数的功能分析与应用的研究,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 38(3):85-87, 200 4. 丛爽,郑毅松, 王怡雯, ART-2神经网络的改进及建模实现,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 38(14):25-27,42 5. 丛爽,向 微, BP网络结构、参数及训练方法的设计与选择,计算机工程,2001,27(10):36-38 6. 丛爽,全钟华,神经-模糊建模平台的设计与应用,计算机工程,2002,28(9):8-10,62 7.丛爽,典型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功能及其在智能系统中的应用,信息与控制,2001,30(2):97-103 8. 丛爽,李国栋,用于电机中非线性补偿的变参数双模糊控制器,微特电机,1997年,第25卷,第3期,第2-4页 9. Cong Shuang, De Carli A., Design of the Sliding Mode Controller for Position Control Systems,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控制理论与应用,第14卷,第5期,1997,716-721 10.丛爽,运动控制中模糊逻辑控制的应用,电气自动化,1997 年第6期,16-18 11.丛爽,De Carli A.,两种补偿动态摩擦力的先进控制策略,自动化学报,1998, 24(2): 236-240 12.丛爽,运动控制中先进控制策略的研究综述,微特电机, 1998年, 第26卷,第1期: 2-8 13.丛爽,一种改进的重复控制系统及其应用,中国科技大学学报, 1998,28(3): 292-297 14.丛爽,钱镇,采用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优化模糊逻辑控制,中国科技大学学报,1998年,第28期:158-162 15.丛爽,位置跟踪系统中三种控制器的设计与性能比较,微特电机,1998,26(6):21-23 16. 反向传播网络的不足与改进,自动化博览,1999,92(1):25-26,47 17.丛爽,采用遗传算法提高神经网络模型辨识的精度, 电气自动化,1999 , 21(1):22-23 18.丛爽,机电系统中模糊与模糊神经元网络控制策略的研究,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99年,19(7):30-32,37 19.丛爽,高雪鹏, 实际应用中系统参数辨识的模型选择,自动化博览,2001,5:33-35 20.丛爽,自适应B样条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的设计,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999 年,35(9):66-68 21.丛爽,感知器网络的解析、局限性与拓展,自动化博览,2000(3),34-36 22.丛爽, 李国栋,并联双模糊控制器在摩擦力补偿中的应用,微特电机,2000, 28(3),3-5 23.丛爽, 运动控制及其发展现状,面向21世纪的中国科学院博士后,科学出版社,2000,160页 24.丛爽,高雪鹏,魏衡华,非线性直流电机仿真模型系统的建立,系统仿真学报,2001,13(1):25-27,113 25.高雪鹏,丛爽,BP网络改进算法的性能对比的研究,控制与决策,2001,16(2):167-171 26.丛爽,宋瑞祥,钱镇,魏衡华,改进型B样条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理论与应用,2001,18(2):277-280 国际会议 1. Dynamic Friction Compensation in Servodrives, 3rd IEEE Conference on Control Applications, Imov Strathclyde, Glasgow, Scotland, Aug. 24-26, 1994, pp. 193-198 2. Power Index of Pion and Kaon Spectrum In The Atmosphere Obtained with LVD at Gran-Sasso, 24th International Cosmic Ray Conference (XXIV ICRC), Rome, Italy, Aug 28-Sep 8, 1995, pp. 557-560 3. Seraching for Neutrinos From Collapsing Stars with the LVD Experiment in Gran-Sasso,XXIV ICRC,Rome, Italy, Aug 28-Sep 8, 1995, pp. 762-765 4. Landau Energy-Loss in Liquid Scintillator and the Search for Werkly Interactional Fractionally Charged-Particles with LVD Experiment, XXIV ICRC, Rome, Italy, Aug 28-Sep. 8, 1995, pp. 861-864 5. Description and Oper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VD Experiment, XXIV ICRC, Rome, Italy, Aug 28-Sep 8, 1995, pp. 1035-1038 6. Strategies for Dynamic Friction Compensation, 3rd European Control Conference (ECC 95), Rome, Italy, Sep 5-8, 1995, pp. 2730-2735, ( Rome, Italy: Eur. Union Control Assoc. 1995), 7. Intelligent Neural Network Controller for A Position Control System, IFAC Workshop On Motion Control, Munich, German, Oct 9-11, 1995, pp. 189-196 8. Two Adaptive Friction Compensations For DC Servomotors,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Technology (ICIT 96), ( Cat. No. 96TH8151), Shanghai, P. R. China, Dec 2-6, 1996, ( New York, NY, USA: IEEE 1996), pp. 113-117 [PDF全文] 9. Parallel Bi-Fuzzy Controller, 2nd Asian Control Conference, Seoul, Korea, Jul 22-25, 1997, pp. III-723-726 10. An Innovative Repetitive Control System,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Processing Systems, Beijing, P. R. China, Oct 28-31, 1997, pp. 640-644, (Cat. No. 97TH8335), (New York, NY, USA: IEEE 1997) [PDF全文] 11. A Compound Optimized Control Strategy, IFAC 5th Symposium on Low Cost Automation, Sep. 8-10, Shenyang, 1998, pp. TS13-32-37 12.The Decrease of Fuzzy Label Number Using Self-organization Competition Network,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ICSC/IFAC Symposium on Neural Computation NC'98, Sep. 23-25, 1998, Vien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ustria, pp. 106-112 13. Comparison of Advanved Control Stratagies in Motion Control, The Third IFAC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Motion Cotrol, Sept. 21-23, 1998, Grenoble, France, pp. 315-320 14.Shuang Cong and Ruixiang Song,An Improved B-Spline Fuzzy-Neural Network Controller,The 3rd 28.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 Hefei, China, 2000.6.28-7.3, pp1713-1717 [PDF全文] 15. Shuang Cong, Haiyang Y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Discrete non-linear Adaptive Feedback Controller, Proceedings of the 200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rol and Automation, Xiaman, China, Jun. 2002:651-655 16. Dongjun, Zhang Shuang Cong, Zexiang Li, Zhiqiang Qin, The Study of Swing Up and Balance Control for Rotary Parallel Inverted-pendulum, Proceedings of the 4th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 Shanghai, China, Jun. 2002:2370-2374 [PDF全文] 17. Haofan Du, Shuang Cong, Simulation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on a Repetitive Control System, Proceedings of the 4th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 Shanghai, China, Jun. 2002:3215-3218 [PDF全文] 获奖情况 中国科学院优秀青年学者奖 自我介绍一个普通的科教工作者 丛 爽 童年和青少年 我是1961年4月26日出生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是家里的第二个女儿,比姐姐小两岁。在儿时的记忆中,父亲是一个极其通情达理、循循善诱并且以理服人的人,所有的事情都是通过耐心地解释来让人明白和理解的。童年在无忧无虑中渡过。5岁那年,史无前列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我们这个小家庭从表面上看来一切很平静,但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去过北京看望住院的姐姐。在此期间,母亲于1968年生了一个弟弟,弟弟从生下的那一刻起就又吐又拉,时刻存在生命危险。在这种情况下,1971年我有了一个比自己小十岁的妹妹。神经母细胞瘤,是我得知姐姐得的病的名字。在自己8岁、姐姐10岁那年送走了姐姐。先天性大脑发育不全,这是弟弟出生后的医学诊断。同一个家庭,摊上了两件都是只有几十万分之一发病概率的事情,这种不幸可想而知有多么悲惨。我始终认为自己的父母非常伟大。从这极其平凡的伟大中我学到了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向生活中所遇到任何困难低头。当时自己最普通的、下意识的一点就是:绝对不能再给父母增添任何麻烦。带着内心这种感觉,1967年我在淮河路第一小学入学,在这里渡过了青少年美好的9年时光。小学4年级时获得年级作文比赛第2名。在直到高中的整个学习期间里,自己的作文从来都是班级、经常是全年级其它班级里老师阅读的范文。其它课程的成绩也都是很突出。优异的表现使自己在小学期间担任了一些学生干部的职务。虽然职务给我带来了不少附加的业余任务:主持学校大会、带领全校学生做广播体操、参加学校相关的各种会议、发言、演讲等等,但没有一件自己感到是负担,相反自己的学习成绩从来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并且从中学到东西和知识是多方面的,很多是课堂上学不到的。初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是十分难忘的:最有用的数、理、化等基础全是在初中打下的。1976年进了合肥4中读高中。1978年我17岁那年,顺利通过高考。就读于北京航空学院自动控制系。北航的4年是五彩斑斓的,见到了全国不同地区来的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的同学,大家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就是都很勤奋努力。实际上直到大学毕业,对自己将来干什么心里也不是很清楚。大学毕业时由国家分配到合肥江淮仪表厂。 成家生子 1982年从首都北京又回到了合肥,来到了江仪,当上了主管工艺员,后来还做了一段时间的主管科研员,这一干就是3年。所做是都一些严格按部就班的工作。不过慢慢地开始感觉到在这样的单位里工作,发挥不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时开始考虑通过考研究生来改变自己的处境。在准备报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过程中,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他是78级中科大自动化专业的。通过不断深入的接触,被奇妙的爱情所征服。1年后我们决定结婚,并于1986年7月生了儿子,做了母亲。1985年我调入了中科大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控制部,一直工作到1989年12月出国去意大利。从大学毕业的1982年到出国的1989年7年间,我所干的能数得上的就是两件事:成家和生子,当了妻子、做了母亲。后来才感到,我实际上做了一件无数女人梦寐以求的事情,而我是在不经意间、在该做的时间里做了两件该做的事。 出国读博 进了知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后,发现这里是人才荟萃、卧虎藏龙之地,自己只能干些辅助性的工作。要想能够真正起到关键性作用,为国家的建设作出较大的贡献,只有再深造自己。当时已经认识到出国深造是必然之路。1989年通过面试,被录用为第三世界科学院合作伙伴(Fellow),并且合同一签就是3年,具体是到意大利弗拉斯卡蒂(Frascadi)国家核物理实验室。之后,从1989年12月至1995年11月,我在意大利生活、学习和工作了共6年。我是揣着两本《意大利语》上下册和两盘磁带,在一句意大利语不会的情况下去的意大利,并在6个月内就基本过了语言关。这6年是我真正开始不断有收获的时光。从这时开始,每一年在年终的时候都能够看到自己又有明显进步,而且这些收获和进步是来自人生的各个方面的。在掌握了意大利语后,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于1991年通过入学考试,成为罗马大学工程学院信息与系统系的Alessandro DeCarli教授的博士生,进行有关运动控制方面的研究。并于1995年10月顺利通过由国家组织的答辩小组的毕业答辩,获得意大利国家博士学位。为了能够尽快地为祖国和自己干活,当年11月我就迫不及待地回到了科大。回校后,按专业我选择了自动化系,并成为该系第一个从国外学成回国的博士。 当教授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除了环境因素外,人为方面有两个因素:一个是父母,另一个就是配偶。我的家庭和父母为我做出了无可挑剔的榜样。我的丈夫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起着绝对关键性的作用:无论我在国外期间还是回国后,他都在不断地鼓励和支持着我。回校后,我将自己在国外掌握的人工神经网络的理论与应用,很快写了一个教材,给本科生开了一门新课:人工神经网络,是国内最早开设此领域课程的学校之一。此教材在教授了3年后正式出版,书名为《面向MATLAB工具箱的神经网络与应用》,此教材已被国内很多学校选为课程教材,并受到同学们的广泛好评。很快我又接手了一门研究生的课程:自适应控制。在科研上,我希望将自己在国外掌握的在九十年代在国际上刚形成新领域:运动控制,尽快在国内开展和普及起来。为了能够使国内同行更好地理解,我坚持用中文写论文。一切从零开始,包括带学生做科研和申请科研经费。回校第二年,我晋升为副教授。在以后的3年里,我默默地耕耘,熟悉并掌握了一名高校教师所需要具备的各类能力,并在1999年底被破格晋升为教授。2008年3月,当全国第一次开始实施教授分级评审时,我被评定为3级教授。 立业 多年的教学生涯悟出的基本道理是:目前的高校需要的人才是全面之才:能教书、做科研、写项目申请书并获得各类科研经费、带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出版学术专著、参加国际会议并作大会和分组报告、在国内外学术团体任职、兼任国内外学术期刊编辑和审稿、国家大科研项目负责人、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的评审专家等。我想这也正是为什么博士主要是为高校培养的原因。所以当有人问我:你教课吧?你经常出国参加会议?所有这些每一项都只是我们日常工作的很小的一部分:十几分之一的工作量。我常说,在高校只要你能够胜任,你就会感到很充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国内外最著名的研究型大学,它与其他一般大学的要求很不相同,以科研为例,第一个要求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另外要求所选择的科研项目,通俗一点说就是“顶天立地”:要不是国际上最顶尖的前沿,有可能创立第一的“顶天”项目,要不就是紧密结合国家国民经发展需要,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立地”项目。在我当教授后的2000年,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投入一个新的国际研究前沿领域的工作:量子系统控制。这项研究在国际上也是从九十年代初才兴起,在当时的国内研究几乎是空白。 教子 在儿子三岁时我出国工作学习,当6年后我学成回国后,儿子已经九岁,上小学3年级。虽然6年间我回来过一次,但当我真正回国后,刚开始儿子与我还是有距离的,有事还是愿意去问丈夫。非常令人欣慰的是,这6年里丈夫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除了工作以外,都花在了儿子的身上:每个周末要不骑自行车带儿子郊游,认识农作物,讲解基本知识,算心算,做脑筋急转弯,要不带他上市少年宫画画。在生活上,奶奶爷爷以及外公外婆都帮助了很多。回来后看到儿子很懂事,十分高兴。由于自己在工作上有许多事情要做,对儿子的学习与成长管教得很少,儿子有时来问自己一些问题,自己每次不是仅仅给一个答案了事,而是告诉他此问题可能有的几种答案,让其去选择认为合适的答案。儿子的小学和初中都是在科大附中渡过的。在3年的高中里,儿子的每次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全部在班里是前3名。从不要求考试名次这是我们家里不成文的规定。高考时儿子选择了中科大的信息学院。在大学期间,他为了锻炼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做过为大家服务的系学生会干部,主动参与义务下乡,通过考核赢得了一学期去香港科技大学的访问学生,在我的实验室里做了一期大学生研究计划,所做内容是我让研究生研究的课题中跟图像和信息处理有关的部分,他几乎没有让我有太多的指导,自己查看资料,与其他人讨论,在装置上做实验,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写报告和论文。他的大研计划获得了校优。当他把3个月中所作内容讲给我听时,公平地说,他绝对是我所带的所有学生中的前5%。他还获得了校优秀毕业论文。在毕业前夕,在同时拿到美国的高校和英国帝国理工全额奖学金的情况下,综合了各种因素以后,他自己选择了到帝国理工攻读博士学位。儿子和我们已经养成了习惯,一般事情他自己能够处理得很好,遇到他认为较为重要的事情,他总是第一时间里打电话或通过网上聊天,告知我们他的想法,我们也会把我们对该事的看法及其可能的结果提供给他,以供他决定时参考。由于网上聊天的方便,如今儿子每过10天半月都要与我们进行沟通,一点没有越洋离千里的感觉。 小结 自从1995年底回国后,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宽松的研究环境里,我的教学研究事业得到蓬勃地发展。在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和模糊系统控制与应用,以及智能控制和运动控制方面,尤其是在机器人并联机构的理论、控制方法与实现方面,我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独立出版专著4部,主编2部,合著4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登记国家软件著作权4项。2000年获安徽省第三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2001年被授予中国科学院盈科优秀青年学者。自2000年开始从事量子系统控制的研究以来,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结合最优控制理论,实现不需要进行迭代的最优量子系统本征态调控的设计方法,并开发出纯态、混合态及纠缠态的操控和保持的控制策略,提出了量子控制系统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等20余项研究课题。在自动控制领域,已经代表中国专家多次出席国际量子控制研讨会,并作主题发言。迄今为止,共在国际、国内权威控制期刊及重要系列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70余篇,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最权威的国际自动化联合学会(IFAC)的会刊“自动化(AUTOMATICA)”上。2003年获安徽省第四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2006年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10年2月获《国际控制、自动化与系统(IJCAS)》杂志贡献奖,2010年获安徽省第六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和二等奖。至今已经培养出博士毕业生9名;硕士毕业生19名;工程硕士毕业生14名;本科毕业生32名。在学术上,现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系统仿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制造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曾任几十个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现为国内外二十几个杂志的审稿人,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教育部和安徽省科技厅评审专家。 虽然只是做了自己应做的工作,合肥市却给了我极大的荣誉:2007年我当选为合肥市第14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9年荣获第五届“合肥十大功勋母亲”,2010年荣获“合肥百年有影响的百名女性”。我认为自己的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因为在自己喜欢的事业上才真正干了15年,我至少还有15年的工作时间可以去干,所以应当说我的路才刚刚走了一半,我的生命也才刚刚过了一半,所以我是一个正走在路上的人。我会一如既往地最大限度地去发挥自己的潜能,为自己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为祖国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而做出自己的贡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