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吴金夫
释义

吴金夫(1933-)广东省丰顺县丰良镇桥背村人。汕头大学文学副教授。从小就十分喜欢民间文化。作为第一批参加全国高考、从农村中学走进城市的大学生,他深知自己从小在山区长大,平时接触农村故事、笑话、民俗较多,在这方面比城里学生有优势。因为兴趣,也为了扬长避短,他将眼光投向了民间文学领域。 1956年从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西北大学任教时,吴金夫致力于研究民歌、民俗、民间故事,但那时还没有专注到客家文化研究上。1982年调到汕头大学任教后,他逐渐开始对粤东文化的研究,主要研究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畲族文化等,其中客家文化是研究的重点。在对客家文化的研究上,进行了客家方言、客家民俗以及客家文学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客家的移民文化和民俗。

1984年,一次机缘巧合,吴金夫参加了在嘉应大学举行的小规模的客家研讨会,此后便不断参加各种国内国际学术会议。1985年,在上海华东师大和福建龙岩学院联合举办的首届客家研讨会上,正式提出了“客家学”的名称,从此他开始重点对粤东文化进行研究,并延续至今,时间长达二十几年。期间,在汕头大学校内开设了“粤东作家诗词选”、“梅州竹枝词选”等选修课。

平时吴金夫经常带学生到兴宁、五华、蕉岭等地实习;有时候,为了看一座庙,看一个古迹,还要坐摩托车走山间的小路,采风问俗。山路颠簸,对一个上了年纪的人来说,着实不易。1993年退休后,他专心搞研究,每年都要写学术论文,经常赴成都、龙岩、新加坡等地参加客属联谊会及其它民俗、文化研讨会。这些会议也促进了吴金夫对民间山歌、对联、故事等的研究,使他在客家文化、民俗、语言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1995年3月,吴金夫撰写的《<客家方言形成的时间和地点》一文发表于《汕头大学学报》,在文中,他根据对客家移民情况的分析,认为客家方言是北宋末年形成于江西南部的赣州一带。这个观点得到了不少专家学者的赞成、引用。该文后来被收进《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成果荟萃》第三卷,《漳州客家》全文转载。在《客家人是最迟迁入广东的吗?》一文中,他对客家学研究中一直以来认为“客家人入粤最迟,由于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已被其他民系占据,只能在山区寻求发展”这个似乎已成定论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客家人入粤不是最迟的,其之所以定居山区是由南迁走向及民系特点决定的。

在客家民俗方面,吴金夫的著作《潮客文化探索》获首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优秀奖;《三山国王文化透视》一书在广东省首届民间文艺著作评奖活动中获三等奖,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

吴金夫认为,传统民俗有的有很强的生命力,对现代人的生活仍有影响,仍要大力弘扬;客家学的建立在丰富东方学的内容、拓展民族史和华侨史研究的新领域,团结海内外的华侨、华人等方面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他的 研究方向主要是继续进行三山国王文化的研究。三山国王文化体现了大陆与台湾有共同信仰、有割不断的联系,研究三山国王文化,一直是他研究的一个重点。自从出版了《三山国王文化透视》一书后,就想出版第二部这方面的专著,前两年把书名都取好了,叫《民族精神的载体》。他认为,古今中外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精神,都在不断弘扬自己的民族精神,不然就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这是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6: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