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梧叶儿·桃腮嫩 |
释义 | 作品原文桃腮嫩,杏脸舒,红紫间锦模糊。春将暮,风乱鼓,落红疏。谁肯与残花做主? 注释译文词语注释暂无 注释译文绯红的桃瓣娇嫩无比,杏花尽情地展示着媚丽。万紫千红交杂在一起,就像是花纹模糊的彩色锦疋。春天即将过去,狂风胡乱着力,枝头落红渐稀。谁肯把残花保护怜惜? 作品鉴赏“杏脸桃腮”是人们对美女的形容,以花喻人,而在本曲中,“桃腮”、“杏脸”恰恰用来表现桃杏自身,这就沟通了美感与联想的联系,使读者从日常对美人的审美经验中去返视和品味这两种花品的娇丽。“嫩”是质地、色泽的综合印象,属静态;“舒”是绽放、呈露的充分表现,属动态。但无论是静是动,这两句都有将无生命的桃花杏瓣拟人化的意味,倍觉生动、传神。下一句中,“红紫”代表春天的百花,所谓“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作者将这一片百花齐放、芳菲交杂的春景比喻为彩锦,且以“模糊”二字显示出“红紫间(间杂)”的纷纭和斑斓,也是十分形象的。“桃腮”、“杏脸”仅是这一片“锦模糊”中的局部代表,这种有点有面的写法,便充分展示了春天在全盛时期的芳姿。 但随即小令便出现了转折。四、五、六三句,从“春”、“风”、“落红”的三个方面显示了情况的不幸变化。这三句都是三字的短句,既映合了变化的遽然,又含有不堪多言的喟叹意味。春天将暮,挽回已无可能;“风乱鼓”,又是那样的粗暴、蛮横;而落红已“疏”,离开吹尽的地步近在咫尺,已到了岌岌可危的最后关头。因而作者禁不住发出了“谁肯与残花做主”的呐喊。将这一结尾与起首的悦赏对读,既可见诗人一往情深的慕春情结,也可见出他无可奈何的惆怅和悲哀。 借自然界的花开花落来抒发对人生好景无常的感慨,这样的作品数不胜数。但这首小令前半有意铺陈春日的芳菲,后半骤然推出美景的破灭,并在末句将惨痛的结局推向最高潮,这种急转直下的抑跌手法,以及言简意赅、语浅衷深的感情处理,仍是颇为震动人心的。 作者简介无名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