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从苦行者社会到消费者社会 |
释义 | 《从苦行者社会到消费者社会》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于2009年2月,作者为中山大学教授王宁。图书运用社会学的方法分析了这个过程中城市消费制度、劳动激励以及城镇居民主体结构方面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显示了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在消费领域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改革开放后的今天,中国社会经历了深刻的转型。其中一个重要转型,就是与消费制度和消费观念相连接的社会层面的转型。这个层面可以被称做由苦行者社会到消费者社会的转型。 书名:从苦行者社会到消费者社会 作者:王宁 ISBN:9787509705964 类别:社会类 页数:550页 定价:68.00元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2月 装帧:平装 开本:1/16 作者介绍王宁,获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山大学政务学院社会学系教授、管理学院双聘教授、博士牛导师,中山大学社会学系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曾任第15届世界社会学大会“国际旅游”(RC50)研究分会第一副会长(2003-2006年);任学术期刊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国际编委;著有Tourism and Modernity:A Sociological Analysis (Oxford:Pergamon,2000)、《消费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消费的欲望》(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等著作。研究领域集中于消费社会学、旅游社会学、制度社会学、定性研究方法论。 编辑推荐《从苦行者社会到消费者社会》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中山大学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内地最早复办社会学专业的学校之一,具有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中山大学社会学的学术渊源可以追溯到早期国立中山大学和私立岭南大学,现形成了注重学科规范和专业素质、强调社会调查和田野经验以及严谨务实的学术传统。中山大学在经济社会学、消费社会学、人口与社会发展、社区研究等领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发展方向,是中国南方社会学的教学研究重镇。 目录序 第一章 理论视角、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苦行者社会的制度安排 第一节 抑制消费的制度安排及逻辑 第二节 劳动激励的制度安排 第三节 衍生制度:思想革命化的制度安排 第三章 苦行者社会中的主体结构 第一节 国家目标与主体的塑造 第二节 神圣的信仰 第三节 节俭观念 第四节 奉献精神 第五节 精神危机 第四章 迈向消费者社会的制度转型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后的消费制度安排 第二节 劳动激励制度的转型:从神圣化激励到世俗化激励 第五章 主体结构转型与消费者文化的兴起 第一节 主体塑造方式的转型 第二节 实用主义 第三节 自利主义 第四节 消费主义 第六章 消费者社会中的双轨化现象 第一节 市场化改革以来利益主体多元化与利益格局转型 第二节 私人消费领域的双轨化 第三节 集体消费领域的双轨化 第七章 结语与讨论 附录 附录1 壮、老年组访谈提纲 附录2 中、青年组访谈提纲1 附录3 中、青年组访谈提纲2 附录4 壮、老年组受访者清单(A组) 附录5 中、青年组受访者清单(B组) 附录6 中、青年组受访者清单(C组) 致谢 书摘第一章 理论视角、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过去的半个多世纪,尤其是过去的30年问,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国最近30年的社会变迁中,不但人们的消费发生了革命性的巨变,而且消费也在社会变迁中扮演了不可忽略的角色。因此,从社会学角度来分析中国的消费在改革前后的变化以及消费在社会变迁中的作用,便是一个十分有价值的课题。本书的目的就是试图借助政府文献分析法和质性研究法对中国城市消费制度和消费观念的变迁进行社会学的探讨。 一、理论视角的检视 消费既然成为一种研究对象,就必然涉及理论视角的问题。很显然,不同的学科,往往具有不同的研究视角。例如,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地理学、社会史学、媒体研究、女性主义研究等等,在消费研究上均有各自不同的视角,而每一个学科内部,还有不同的理论流派和视角。同样,在消费研究上,社会学不但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视角,而且其内部也存在不同的理论视角。为了使研究建立在一个较高的起点,我们必须对以往有关消费研究的社会学理论流派和视角做一番检视,以找准一个最佳的视角。 可以说,对消费研究发展得最成熟、显得最具有严密性的学科当属经济学。例如,边际效用理论和消费函数理论,都已经借助数学而模型化了。为了建立模型,就必须建立简单化和理想化的设定,并从这种设定推演出模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