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无线1P网络中视频FGS编码与传输研究
释义

图书信息

作 者:王锋著

丛 书 名:

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239150

出版时间:2009-01-01

版 次:1

页 数:146

装 帧:平装

开 本:大32开

所属分类:图书 > 科技 > 电子与通信

内容简介

《无线IP网络中视频FGS编码与传输研究》围绕视频FGS编码、传输过程中涉及的问题展开研究与讨论,主要内容包括:FGS和PFGS中比特平面编码技术中的残差系数的符号编码、FGs码流结构和打包方案、传输中的跨层多乘积码方案(MPFES)、联合信源一信道码率优化配置算法、基本层传输中的差错繁殖、无线IP环境下可伸缩性视频传输问题综述等。

·

目录

1 绪论

1.1 无线IP网络中的视频技术

1.2 无线IP网络中视频编码和传输面临的挑战

1.3 无线视频编码与传输技术研究现状概述

1.4 本书内容要点

2 基于无线IP网络的FGS视频传输系统

2.1 基于无线IP网络的FGS视频端到端的传输系统框架

2.2 各模块功能概述

2.3 信源端可伸缩性视频编码技术

3 FGS中比特平面编码的改进与增强层码率分配算法

3.1 FGS增强层的比特平面编码技术及残差系数符号的编码

3.2 新的比特平面编码方案及其实验结果

3.3 FGS增强层码率分配算法

4 FGS增强层视频传输的多乘积码方案与传输失真分析

4.1 FGS增强层码流容错技术的研究

4.2 多乘积编码FEC-MPFEC

4.3 信道传输失真估计

5 信源一信道联合编码的码率优化分配算法

5.1 广义率失真理论与无线信道下的广义率失真模型

5.2 信源一信道联合编码技术

5.3 信源一信道联合编码的FbS视频传输的优化码率配置算法

5.4 仿真结果

6 基本层传输的不平等差错保护研究

6.1 帧问依赖视频编码与传输码率配置的问题表述

6.2 信道编码性能和信道传输失真的建模

6.3 码率优化配置与不平等差错保护

7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语表

后记

作者介绍

王锋,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士后;2010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在《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国际贸易问题》、《中国经济问题》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目前主持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1项,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国家电网公司,河南电力公司、博鳌论坛,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等单位的9个科研项目;目前的研究领域是能源与低碳经济。

精彩书摘

假设2 信道编码器完全掌握传输信道的统计特性。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实现无差错传输。

显然,上述两条假设在实际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是不成立的。对于假设1,信源编码不可能具有无限的存储空间,也不可以造成无限长的延时,因此信源编码效率不可能达到shannon定义的编码极限;对于假设2,即使是点对点的应用系统,其信道状况也是时变的,统计特征也极为复杂。对于广播或组播等多用户应用,信道统计特性将更加复杂,造成假设2也难以成立。因此分别考虑信源编码器和信道编码器,将无法达到高效可靠传输信息的目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联合考虑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即信源信道联合编码技术。

对于信道编码传输过程,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指导理论。信道编码、差错控制等操作基本上处于一种试探性的盲处理阶段,算法不同程度上存在过保护(保护粒度过大,浪费带宽)或欠保护(保护粒度不够,达不到保护的目的)的缺陷,这对于系统的优化极为不利。

因此需要建立无线信道的信道广义率失真模型Dc(Rc)来指导信道编码、差错保护等算法,从而实现“数据传输速率Rc一定的条件下,系统传输失真度Dc最小”的目标。此处之所以采用率失真的表述方式是因为虽然造成信道失真的因素有很多,但这些因素归根到底都受到信道传输速率Rc的影响,Rc是采用各种算法的约束,因此可以说传输速率的差异是造成传输失真度不同的根本原因。所以可以将率失真理论引入信道传输过程,建立无线信道广义率失真模型。当然,将率失真理论应用于无线信道,建立无线信道广义率失真模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复杂性的主要原因在于影响无线信道传输失真的因素太多。分析易知,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2:3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