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从法尔奈塞花园远眺的罗马集议场
释义

法国杰出的风景画家卡米耶·柯罗(1796.7~1875.2)一生经历了三次革命运动:1830年、1848年的革命和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在这一系列激荡的政治风云中,他亲身体验过拿破仑一世到拿破仑三世的兴亡;目睹 美术上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兴衰,直至印象主义的兴起。因而在柯罗的身上染上了各个时代的混合色彩与艺术风格的因素。他40岁以后,成为巴比松画派的志同道合者,画风倾向于这个画派。 这一幅《从法尔奈塞花园远眺的罗马集议场》于(1826~1827年)创作。

【名称】从法尔奈塞花园远眺的罗马集议场

【类别】油画、 名画

【年代】作于1826年

【作者】柯罗

【规格】28x50厘米

【属地】现藏巴黎卢浮宫

【简介】

法国杰出的风景画家卡米耶·柯罗(1796.7~1875.2)一生经历了三次革命运动:1830年、1848年的革命和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在这一系列激荡的政治风云中,他亲身体验过拿破仑一世到拿破仑三世的兴亡;目睹 美术上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兴衰,直至印象主义的兴起。因而在柯罗的身上染上了各个时代的混合色彩与艺术风格的因素。他40岁以后,成为巴比松画派的志同道合者,画风倾向于这个画派。

1820年,他从古典风景画家维克多·贝尔丹学画;1825年去意大利,在那里生活了三年,充分享受了地中海的阳光与自然的美。回国后他和朋友到各地旅行,后来又两次去意大利,三次游瑞士,到了荷兰、英国,最后进入巴黎郊区的枫丹白露森林,与巴比松画家们共享自然写生的乐趣,成为一个在艺术上独具奇趣的风景画家。 柯罗的风景画,大致可分作两个时期,前期约从1826至1830年左右。这时所作的风景画具有明显的古典主义形式特征。因为他对古罗马的废墟或者威尼斯的自然风光具有浓厚的兴趣,似乎还带着一种怀古的情绪,故人们习惯称他这一时期的风景画为"意大利风景"。这一类风景在构图上比较平稳。对大自然取用严谨的写实手法,如他的《意大利城堡》(1826~1828年作)、《圣安哲罗堡》(1826~1827年作)和这一幅《从法尔奈塞花园远眺的罗马集议场》,还有一幅作于1827年的油画习作《纳尔尼大桥》,就是比较典型的风景范例。

柯罗从1825年起的三年意大利旅行期间,不顾学友的嘲讽,经常径自到野外对景写生。这幅画就是他从法尔奈塞宫花园平台望去的一幅古罗马废墟景色的写生作品。在这里,艺术家凭吊建筑古迹和描写现代城市的风光是结合在一起的,这就显出了画家在创作上的稚气。他还不善于去芜存菁,排除有碍情绪表达的细节,但在写生能力上展现了他的天赋。1825年,柯罗第一次去意大利留学,那里的明媚风光与具有瞻仰价值的古代城址使他流连忘返,几乎处处都引起他对古代历史的向往。除了热心观摩各座美术馆的名作之外,主要是在实地写生。 《纳尔尼大桥》是他在现场即兴写生的一幅保存至今仅有的习作油画作品,富有研究的价值。法国人一度把风景画从油画艺术中勾销掉了。

尽管著名的法国风景画家,如路易·莫罗、弗拉戈纳尔、于贝尔·罗贝尔等人早在18世纪就已开辟了一条坦途。但在帝国时代,沙龙评审会力排风景画,以至后来如普桑等人所画的一些极富幻想性的风景杰作,也不过是千篇一律的"人造自来山水"(徐悲鸿语):悬崖峭壁,孤峰连巅,看来出奇,却是陈腐的章法支配下的室内构想之作。19世纪时的一部分文学家,受时局的制约,接过18世纪哲学家卢梭提出?quot;回到自然"的口号, 主张大自然可使人的身心获得自由发展。

尔后, 瑞士作家阿米埃尔(Amiel,1821~1881)又补充说出"风景即情绪"的观点,受到夏多布里昂等人的拥护。法国的画家们开始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灵感",风景画才在法国进入更被赏识的时期。而柯罗是这方面有卓著贡献的法国"情绪风景画家"之一。 柯罗的这幅画虽还未被社会注目,特别是那幅极富笔墨情趣的油画习作《纳尔尼大桥》。当它与柯罗的另几幅风景写生习作一起展出时,压根儿未被人注意到。只有到了他后来的“法兰西风景”阶段,柯罗才一跃而成为沙龙中最红的风景画家之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9:36:18